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基层实用精神医学孙良民等主编编辑推荐: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二十六章。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基础理论、临床、治疗、护理和预防。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精神病学的简史、精神疾病神经、生化和遗传学、精神病的病因学、分类学、症状学及诊断学;各论部分阐述了各种脑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及功能性精神疾病、心因性精神障碍、儿童精神疾病的临床、防治措施。第二部分重点讲述了精神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本书是编者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注重于实践应用编写而成。具有内容新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适合大、中专学校精神科临床教学教材,可作为基层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其他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参考。
-
神经病学(美)Howard L.Weiner等编著;肖绪林译本书的宗旨是协助医师们正确地识别及治疗神经疾病。本书并没有对本学科进行全面的概述,而是试图提供一种简明的解决常见神经科问题的方法。第6版的内容广泛吸收了近5年来神经科学的许多新进展。另外,我们还增加了新的章节,例如涉及到外伤性脑损伤、神经科疾病导致的疼痛、多发性硬化症及鉴别诊断。在某些章节内我们增加了说明性的病史例证,可协助读者密切联系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治。在推荐的参考文献中,我们列入了一些关键性实验、构思严密的综述及重要的临床观察,使读者能迅速获得关于神经疾病更详细的阐述。我们还阐述了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方法,如:如何处理昏迷和右侧偏瘫等患者。亚历山大?雷?格兰特加入了此版的编写,他的关于神经科诊断和治疗的广泛临床经验使本书增色不少。我们对先前版本的广泛使用感到满意,并希望第6版能继续因其可读性、便于携带及对神经科疾病的实际参考意义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
抑郁症的防治左玲俊,罗星光编著本书包括:什么是抑郁;抑郁症是精神病吗;有多少人患有抑郁症;哪些人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国外抑郁症的发生率为什么高于国内等内容。
-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吴文源,季建林主编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有关综合医院医疗实践中所遇到或发生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其中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特殊行为问题以及心理生理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临床各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在综合医院中常用的精神药物与心理治疗使用的原则和方法。本书适用于全科医师,综合医院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工作者,以及临床各科医务人员。
-
精神病学(美)David A.Tomb编著;张勉译[编辑推荐]请把本手册装入你的口袋。每日翻阅,你的临床诊断能力定会与日俱增。ig">经历了又一个4年,本书迎来了再次重版。此次再版时,丛书组织者们的注重点已并非在于对精神疾病高深莫测的解释方面,而是转向那些尽管种类为数不多却对医生们实用性颇高的、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前未意料而兴起的又一代新型药物。同时,近5年来,为我们所探索的精神病性及情感性障碍的精神药理学研究已又有了鼓舞人心的长足发展。因此,我将很想在新版的内容中能充分地体现出上述这些变革。再版中突出的增加改进内容是,为绝大多数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治疗手段,而尽管这些方法在疗效方面尚未有更大的突破,但从其所引致的躯体不适及副作用来讲,将使他们尽量地减少了经济上的开支。于此,我还要提出的是:在本书于20年中完成了6版之后,我很想再一次郑重地向伯纳德?格劳泽医学博士(BemardI.GrosserM.D.)表示感谢。格劳泽博士是美国犹他州大学医学院精神科研究室主任,他由始至终地在保障本书的发行及印刷中为我提供了激励与帮助。当然,此书的本身是远不及体现其研究室所从事的重要工作,也更谈不上为其研究所的发展或辉煌起到什么作用。尽管如此,他为了更有益于精神医学的培训和年轻医生的实践,为了本书简洁精炼的特色及一次次的再版都坚持不懈地赐予了支持。与此同时,多年来他也为本书的顺利发行始终提供了诸多方便。
-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学周华东主编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十六章,上篇详细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常用技术和评价方法;下篇重点介绍了神经系统各疾病的具体康复治疗措施,特别介绍了神经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倡导中西医结合方法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本书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参考。
-
我是谁朱建军著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以来,人类开始对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朱建军博士潜心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并于90年创立了我国自己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本书是作者研究治疗的心得。 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第四节理解和解开心结——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是把这个情结提升到人格的表层,让情结逐渐化解,这叫修通。弗洛伊德把原始认知方式称为“原发过程”,把逻辑的思维称为“继发过程”。情绪是在深层的潜意识中,是原发过程,精神分析就是要分析和解释这些原发过程,说明这是什么情结的表现,这样,意识中的自我、逻辑思维的部分、继发过程也理解了情结,这就是把这个情结提升到表层。我觉得有一个例子可以很简明地体现这个过程。一位男士,小时候很受母亲宠爱,而他的父亲是很严厉的。他有“恋母情结”。长大后,他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在他开始恋爱之后,他有过这样的一个梦:他梦见父亲正在用一条鞭子抽小梅(他的女朋友)。从这个梦中的鞭子他联想到小梅的辫子,他的父亲曾经用不满的口气指责小梅梳了太多辫子。在人格的深层,这个人有一个恋母情结。在潜意识中他认为是父亲“夺走了母亲的爱”。在他自己恋爱后,这个情结使他把小梅和母亲看做一类,从而担心父亲会夺走小梅。鞭子象征着小梅的辫子。父亲用鞭子抽小梅这个意象,在原始认知中可以代表两个意思:一是父亲用“辫子”这件事来批评小梅;第二,用鞭子抽一个女孩子有性的意味。我们如果对性有体会,就会知道性有时表现为虐待的方式,比如用鞭子抽。而且用鞭子抽一个女孩子所表现的男性的冲击力、征服力也是一些女性性刺激的来源。我们如果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就会记得他小说中描写的情景之一就是,他看到他的父亲用鞭子抽一个爱慕他的女孩子——而他父亲是爱这个女孩子的。本来他的情结是处于潜意识中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潜意识中对父亲的敌意和嫉妒。当我们做了这个解释后,他才知道他实际上是嫉妒父亲的。这个过程就是把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提升到了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的心理冲突之所以难解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心理冲突是在潜意识中。比如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男士知道他不喜欢父亲,但是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父亲。也许,他去找出一些理由,认为他不喜欢父亲是因为父亲性格不好等。但是这些理由只是虚构和借口。如果他从这些理由出发去解决问题,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如果这些心理冲突被提升到了意识中,他知道了自己真实的心理,就比较容易解决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了。
-
实用临床神经病学董为伟 编本书简要介绍临床神经科学基础知识;详尽地说明了十八种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症候群;同时以病因为纲,重点介绍了主要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病、肿瘤、损伤、脱髓鞘病、中毒及代谢营养缺乏疾病、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运动疾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等的临床特点、诊断,讨论了近代有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第一章神经系统的正常与异常发育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神经细胞之间以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神经网络,在突触处又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以及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脑的正常发育对以后神经系统结构形成和功能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脑的结构和功能受胚胎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脑的基因表达是编码在基因上的信息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系统相比,神经系统有显著特征:①神经系统结构高度特化,功能复杂。神经系统的细胞种类比机体所有组织的细胞种类之和还要多,相互间连接准确而多样,不同类型细胞功能各异,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②神经系统高度网络化。神经细胞间精细连接形成网络,是高级智能系统,具有学习、记忆、分析和综合功能,信息储存量巨大。③长程传递。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系统,它发出的指令可通过信号系统传递到远隔部位。第一节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人类神经系统起源于早期胚背侧中轴的外胚层,周围神经在发育过程中与其他组织器官建立联系,而中枢神经系统又与周围神经系统有序联系起来,这便使来自周围组织器官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内逐渐发育起来的相互联系网络的综合分析,再将神经冲动传出,使周围组织器官发生适宜的功能活动。在此种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组织器官相互影响,从而使两者得到更充分的发育。
-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陈力主编;王营[等]编卫生部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教材 供临床、预防、口腔、药学、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用。本书分为两篇十七章,医学心理学篇占八章,精神病学,共九章。涉及医学心理学概述、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等内容。
-
老人的心理与辅导曾文星编著这是《心理治疗普及丛书》的第六本,是关于老人的心理以及如何配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而施以适当的辅导。虽然对“老人”的定义随社会与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本书里依学术上的习惯,以统计的立场,指60岁以上的人。由于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卫生的发达,世界各地人们的平均寿命都正在显著延长;从过去的50岁延长到75岁左右,有的甚至将快到80岁。从前俗语所说的“七十古来稀”已经不适用,将变成是“百岁也不稀”的现代社会。再者,不仅是个人的生命大大延长,老人在社会里的人口比例也大为增加,许多发达的社会里,年老的人口都将占社会里五分之一以上。因此,如何注重老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变成是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如何给老人们提供所需要的适当心理辅导也将是很重要的心理卫生的一环。因此,本丛书里,随着人生发展的阶段,随着儿童、青少年、青年人的各个阶段而讨论“老人的心理与辅导”。照例,本书首先说明老年人的心理特性,接着解释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然后阐述各种辅导的原则与要领。为了说明老人们可能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如何配合他们的情况而施以适当的辅导,列举了很多不同性质的个案,并分别加以讨论与分析。许多个案大都是经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吕秋云副所长教授提供,也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心理教研室心理治疗中心傅文青副教授提供两例。在此要特别感谢他们的参与著写与支持。所列举的各个例子都曾加以修饰,以便隐蔽个案的私人背景。编著者要感谢个案的合作,经由他们被辅导经验可帮助更多需要辅导的人们。希望本书能给辅导者提供参考,并能帮助社会里许多老年人及他们的家属子女们,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弄得更健康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