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现代临床神经病学潘殿卿著本书包括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篇、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新进展篇、神经系统常见综合征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历和定位诊断篇四部分。
-
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治疗学陈俊抛,周光斗主编本书共分32章,阐述了中西医对脑血管病的基本认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各种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较详细阐述了脑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其他全身疾病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救治中风的新进展。
-
儿童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景学医主编本书系统介绍了儿童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各种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重点介绍了如何选药,以及各种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副反应等。
-
精神病学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四版已在世纪之交与读者见面。本书第一版于1980年问世以来,在全国同行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得以断更新内容和再版(1988,1994)。在这为期不太长的20年的时间跨度内,我国社会经济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进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带来了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为适应我国精神疾病病谱的变化和对防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反映国际精神病学学的新进展,成为本书第四版编写的指导思想。本版总论部分增加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有关章节,心理学章节重点充实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内容。各论部分重点充实老年期精神障碍内容,对酒、药物依赖、自杀、儿童行为问题、家庭暴力等作了重点补充,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艾滋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治疗反映了精神药理的新进展。
-
缺血性肢体疼痛与镇痛何立纲,周涛主编《缺血性肢体疼痛与镇痛(精)》是中国中西医结台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持编写的《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丛书》之一。是作者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六篇二十八章,详细介绍了疼痛产生的机制、缺血性肢体疼痛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特点,详述肢体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的辅助检查及十余种可引起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席特点、辅助检查、临席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由动脉扩张、静脉淤血及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等非缺血性疾病所引起的肢体疼痛的特点以便与肢体缺rm性疼痛相鉴别。全书所涉及的疾病超过100种,根据临床的需要有些进行详细论述,有些做了简要介绍。最后集中介绍了肢{市缺血性疼痛的中西医药物、手带、介入、理疗等治疗方法及康复与护理。《缺血性肢体疼痛与镇痛(精)》可供外币斗医师、血管科医师、中医师及基层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参考。
-
心理的警讯(美)弗兰克·布鲁诺(Frank Bruno)著;杨青云,孙若亮译本书对27种心理症状做了详尽的描述,其中包括各种心理症状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病因分析,并针对患者弄巧成拙的、自我毁灭性的思维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同时,该书讲述了150多种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精神疗法。
-
神经病学王新德总主编编辑推荐:本书是人民军医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大型多卷本高级参考书《神经病学》中的一卷,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新德教授主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还介绍了国外有关的新进展。本书由基础临床、脑和脊髓的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内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及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康复和护理4部分所组成。本书可供神经内、外科医生及其他相关科临床医生,以及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
认知疗法(美)Judith S.Beck著;翟书涛等译本书力图以简洁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心理治疗师的各种技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安排治疗。全书提供了大量的临床实例和治疗过程片段,具体阐明描述性和解释性认知治疗的作用。心理治疗师在制定治疗方案,诊断问题、运用意象技术和开展行为改变工作时,都能从本书提供的策略与见解中受益。此外,大量的图表、患者作业单和心理治疗师工作指南,将充分证实本书的实用性与独到性。本书既是心理治疗师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学习心理咨询的医生和学生的必读之书。<
-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傅安球编著随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对身心健全发展的热切追求,心理咨询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界定心理异常及其表现,以及准确地判别诊断并科学地调整矫治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关切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心理咨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上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尤其是设在各大医院中的“心理门诊”,更多地是从专业角度自觉不自觉地套用精神医学的诊疗模式,常给人以“精神病院”或“精神科”的错觉,使人望而却步;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则又往往有意无意习惯性沿用思想工作的方法,使人感到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倾向,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未全面准确地把握表现各异的各种心理异常的不同性质、不同判别诊断标准和不同调整矫治方式,未熟练地把握心理咨询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广大群众在出现心理异常后,也常常难以及时找到甚至找不到求询机构而求诲无门,想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心理自助却又难以如愿以偿。这种无奈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
-
社会精神病学实践单怀海主编本书是一本与社会文化相关的精神病学著作,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社会文化与精神病学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内容为精神障碍和症状的社会文化特征,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在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相关综合征,社会文化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模式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心理卫生问题。对中国精神病学临床和研究有指导作用,可以作为初中级精神病学专业人员的进修教材,及供国内外精神病学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