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战胜抑郁延风,毛永红编著本书将全面介绍抑郁的各种知识,使你知道抑郁的各种表现;了解抑郁的心理、生物学及其社会基础;在抑郁出现时你应该如何面对;最终使你建立一个修正常和健康的心理世界。
-
脑瘫王秋根,张秋林主编;王志伟[等]编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脑瘫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以及脑瘫的预防与控制等,同时介绍了作者从事多年脑瘫临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供骨科、儿科、理疗科等科室的广大医务人员以及脑瘫患儿家长参考。
-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与研究莫飞智著血管性疾呆为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一章祖国医学对VD的认识,主要介绍古今中医不有关脑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痴呆的成因、机理,中医药和针灸治疗,以及药物、方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等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二章现代医学对VD的认识和研究进展,主要介绍VD的流行病学、神经病理学、病状、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心理学量表的应用评价、治疗、康复训练、护理、预防、预后,以及基础研究的概况。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60548)的课题研究工作。本着求实和严谨的态度,根据翔实的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提出了对VD的认识期望能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以改进下一步的研究方案。第五章益智药物和方剂,主要介绍文献报道有效的一些药膳和茶叶的功效、作用的机理、常用益智药膳和药茶的配方,以飨读者。全书力图体现以下特点:实用性、系统性、新颖性、易于操作性。尽可能使基础与临床研究互为素材、相互佐证,并针对焦点问题展开论述,以便于广大读者对VD有较深入而系统的了解。本书可供各级临床医护工作者、老年学工作者、基础研究人员、中高等院校的医学生、研究生,以及普通读者参考使用。
-
亚当斯张德亮本书由美国Dartmouth医学院MauriceVictor教授,塔夫斯大学医学院St.Elizabeth医学中心AllanH.Ropper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RaymondD.Adams教授共同主编,是世界上最为著名,并得到广泛使用的神经病学专著,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金标准”(GoldStandard),为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用书的首选。第7版是最新修订本,它在第6版已增加的线粒体疾患、神经肌肉疾病的免疫学机制、爱滋病及遗传神经障碍等神经疾患的现代治疗等内容的基础上,有对旧版有关MRI的新进展和最新的遗传学内容等。此外,新版还增加了很多临床神经病学的记忆、成像、遗传和生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
克服羞怯(英)Gillian Butler著;周晓林[等]译社会焦虑绝对可能降临到你头上,发作之时势不可当。其中部分源于他人的不可预见性,部分源于对预见性挥之不去的恐惧。所以预期性焦虑也成了问题的一部分。对将来遭遇的悲欢思虑和想法往往模糊却令人坐立不安:“如果我无话可说,会怎样?……别人都知道而我不?……我得大声说话?……我的声音在颤抖?”等等。恐惧和担忧使得我们不敢期待别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如球赛之后喝上一杯,吃工作午餐,聚会或访友。即使某个事件结束了,社会焦虑者也依然为焦虑所困扰,有关所发生的事情的想法、影像和记忆不断浮现,好像机场管理者对跑道发生的撞机事件的“几率”进行反复调查一样。社会焦虑者会反复咀嚼与他人交往时困扰他们的片段,就好像在小心翼翼地避开某种重大危险似的。他们专注于自认为做错的、不全正确的或是令他们尴尬的事情。他们猜测别人的反应,甚至包括这些人还未表现出来的个人看法。这些猜测将社会焦虑者置于阴暗的笼罩之下,即使是对一件简短的、无关紧要的小事的事后分析,也将引起他们长时间的自责:“我没有希望了——我真没用——太焦虑而无法正视问题——真笨——与别人不一样——无能。”就与自己过不去而言,社会焦虑患者的能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当然,我们在某些时刻都会做出令人尴尬或羞愧的事情。我们也都有一些想起就会脸红、会退缩、会逃避的不光彩的回忆,而对这些事情的追忆,即使是在凌晨四点,无人知晓的时候,也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事后的反思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事实上,这正反映了我们是如何处理其他应激事件的。在我们消除它们之前,这些念头在我们脑子中总是多次闪现,对它们加以调整和修改,直到把烦恼抛至脑后。因而,事后分析是社会焦虑的一种反应,但它加重了痛苦而不是解决问题。社会焦虑者的分析通常是基于自以为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事情;是基于他们自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别人实际的看法。因而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它基于猜测,而非事实。自尊,自信以及自卑社会焦虑使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差,或者很古怪。它影响你的自尊(自我价值的评判)和自信(自我能力的认同)。你预期别人会忽视或排斥你,并倾向于认为他们的行为如一个眼神或一种腔调是看不起你的标志。感到自己正在遭受多人批评、贬低的风险,仿佛你的弱点随时会公诸于众。所以你总是生活在持续的恐惧之中,徘徊于一次又一次的逃避之中。许多社会焦虑者认为,如果别人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就会完全排斥自己,因而这些焦虑者尽量隐藏“真实的自我”,尽管自己除了感到焦虑外一切都很正常。无可置疑,上述观念会妨碍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社会焦虑者还会设想他人从不产生社会焦虑,没有缺点、弱点或不完美之处,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事实上,对他人过分敏感与对他人无动于衷会带来同样多的问题。道德败坏与抑郁,挫折与憎恨总是压抑自己的个性会让人感到沮丧,所以持续的社会焦虑感会使人消沉。它会让你感到自己道德败坏,压抑,暴躁愤怒,对别人能够轻易完成自己感到棘手的事情耿耿于怀。总而言之,焦虑并不是社会焦虑中唯一的情绪感受。行为表现无论起因如何,严重的社会焦虑对行为影响的严重之处在于,它干扰我们的活动,妨碍我们将计划付诸实施,使我们无法尽其所能,达到目标。一定程度的焦虑对我们的有些活动,如参加面视或考试是有用的,它可以激励你,帮你集中注意。但更多的焦虑会完全占据你的心灵,使你无法做得最好。所以从短期来看,社会焦虑阻止人们做想做的事,或本可以做到的事。从长期来看,它会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在事业中,在人际关系中,在工作中以及闲暇休息中,都会留下它的影子。社会焦虑的种类社会焦虑可能局限于生活的某一方面,如饮食、在公共场合发言等等,也可能更加弥散,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在得到晋升之前做得很好,可在他们出人头地需要管理别人之时,事情就起了变化。他们可能不适应晋升,因为在会议上需要说明本部门的运作,或作出陈述,也可能是因为需要参加培训课程,需要组织管理、监察,以及对别人的工作负责。这些人因此可能会拒绝晋升,停留于与他们能力不相称的职位上,以至于丧失了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其他的一些社会焦虑者能够较好地处理工作,即使在身处高位或要求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工作,如推销员时也是如此。在被经常性工作“保护”时,他们能做得很好,在实验室、计算机房或戏院中莫不如此。但是一旦置身于一个无序的场合中,或在自我角色不明确时,他们就会感到难于交友,特别是不会随便聊天。尽管在工作上极为成功,他们还是感到孤独和被冷落,这种社会焦虑意味着有时会失去与别人形成亲密关系的机会。相当一大批人患有严重的“约会焦虑”,他们在与自己倾心的人在一起时,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会做能帮助自己了解对方的事。其他患者可能会有一两个朋友,在自己熟识的小圈子中感觉良好。对他们来说,社会焦虑妨碍他们结识新人、搬到新地方,或找到展现抱负的新途径。他们的生活可能极度狭小。总之,社会焦虑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一些误解 社会焦虑还包括其他两种类型:成就焦虑和舞台紧张。在成就焦虑中,期望能够做出最大的成就并达到自己的目标是让人焦虑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评价比别人的评价更为重要。患者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们担心对实际表现的压力会干扰他们能力的发挥。舞台紧张可能是成就焦虑的表现形式,突然的惊恐发作会使人躺倒,不能完成任何事,但这种焦虑仅限于那些公共场合演出的人,或者那些仅在演出时才失去自信的人。相反的观点认为,能够在公共场合表演的人,尤其是演员,是不会发生社会焦虑的。这种观点的假设是,这些人在表演时,不会完全“忘我”,因为如果担心别人的想法就产生焦虑,那么他们就不会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是上述假设可能又是错误的:许多演员以及其他需要在公众面前表演的人,仍可能在其他社会场合表现出焦虑或羞怯,只不过他们能在“角色”中加以隐藏。他们也可能有意地担当某一角色,来帮助自己逃避潜在的社交困难,就像其他人采用“安全行为”策略一样。社会恐惧的普遍性精确估计社会恐惧的发生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对它的诊断通常仅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临床判断。现有的研究表明,大约3%~13%的人群会受到该疾患的严重困扰,符合社会恐惧的诊断标准。如此之大的变化范围是因为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以及采样的时间与地点的差异。在大部分国家,整体来说,该问题似乎并无性别差异,尽管在精细的分类中,两性之间有较大的不同。例如,与女性相比,男性过去(可能现在还是)不太会为心理问题寻求帮助,更倾向于从酒精中获得勇气。许多酗酒问题研究者发现,社会焦虑与酗酒问题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酗酒或用其他物质来减轻社会焦虑,当成瘾问题解决之后,社会焦虑仍然存在或再次出现。可以有许多方法来掩饰社会焦虑;而该问题本身也阻止人们谈论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对社会恐惧发生率的估计可能过低。 非常有趣的是,有40%的美国成人宣称自己“羞怯”,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具体指什么。他们可能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焦虑,指与他人相对时自己主观体验的敏感性,指儿童时代经历过的、遗留在成人记忆中的那一片羞怯的阴影,或者指其他一些东西。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即羞怯要比社会焦虑更普遍,下一章将详述它的性质和影响。 文化差异社会焦虑遍及世界。无疑它的内涵随各地习俗而变,但各地的人们都会为使他们尴尬或丢脸的事情焦虑。这些事情的具体内容又取决于人们身处何地,与谁来往,以及当地当时的风俗习惯。某些会被认为使急躁的情感表达在地中海国家很普遍,而在北欧民族中就很稀少,在那里这些情感表达就会被误解或引起不希望得到的注意。在日本使人感到害羞的举动在美国可能并不引人注目,反过来也是这样。例如,在日本,眼睛盯着别人看会让人感到不自在,而在美国不正视别人,尤其当你刚见到他们或有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意味着你在隐瞒着什么。关键之处在于,社会习俗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存在许多不同的“社会可接受”行为模式。即便是在同一地方,18岁与80岁的习俗也大不一样。 1995年,两位集研究与治疗于一身的临床心理学家大卫·克拉克和安德里安·威尔斯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来解释社会焦虑。这个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导致焦虑产生的原因。它解释了使问题得以持续的恶性循环,并提出了一些如何消除社会焦虑的建议。本书第二部分提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们都是以这个模型为理论依据的。在克拉克和威尔斯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一些解释社会焦虑的观点。即便是现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对相同问题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个新的模型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以详尽的研究为基础,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能够证实该理论所包含的观念;其次,它与早期的一些模型一致,但比它们更为精细,因而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人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再次,它指出了思维或认知在社会焦虑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当然,这个模型也并非尽善尽美,随着研究结果的积累和相关信息的丰富,它还会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
-
临床神经系统感染学袁先厚主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专业性较强的常见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病原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致病微生物种类日益增多,致病特征和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也不断变化,给临床医师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同时,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加深了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伴随着诊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合成与推广,增强了人类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能力。本书共四篇十八章。全书从神经系统感染的生物学进展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当代神经系统感染的生理、病理、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抗菌药物的运用,神经内、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技术等。本书力图以新视野、高角度反映该领域成就,内容全面、新颖,实用性强,深入浅出,可供临床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和医学研究生参考和阅读,对临床及研究工作亦具有指导作用。
-
与焦虑同行杨眉著《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中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作者要说的是:我们越是勇敢地面对焦虑,就越能正视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我们也就越能与自己的感觉有更多的联系。我们会因此变得更为真诚,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真实,我们的人际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切,和善,更加具有活力。不论我们承认与否,焦虑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感觉。人类尽可能地不受焦虑侵扰,看来只能是个深藏心底的梦想。我们常常会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神经质……《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让我们更轻松地面对生活。
-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学周华东主编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十六章,上篇详细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常用技术和评价方法;下篇重点介绍了神经系统各疾病的具体康复治疗措施,特别介绍了神经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倡导中西医结合方法在神经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本书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参考。
-
基层实用精神医学孙良民等主编编辑推荐: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二十六章。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基础理论、临床、治疗、护理和预防。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精神病学的简史、精神疾病神经、生化和遗传学、精神病的病因学、分类学、症状学及诊断学;各论部分阐述了各种脑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及功能性精神疾病、心因性精神障碍、儿童精神疾病的临床、防治措施。第二部分重点讲述了精神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本书是编者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注重于实践应用编写而成。具有内容新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适合大、中专学校精神科临床教学教材,可作为基层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其他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参考。
-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吴文源,季建林主编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有关综合医院医疗实践中所遇到或发生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其中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特殊行为问题以及心理生理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临床各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介绍了在综合医院中常用的精神药物与心理治疗使用的原则和方法。本书适用于全科医师,综合医院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工作者,以及临床各科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