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
小儿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宋琳琳,王东信,张建敏 编《小儿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共包括九篇。一、二篇介绍了小儿超声引导区域麻醉的特点、实施阻滞所需人员和设备要求、超声相关知识和疼痛评估,第三篇介绍了小儿局部麻醉药药理学,第四篇介绍了小儿区域麻醉的相关并发症,第五至第九篇分别介绍了超声引导上肢、下肢、躯干、椎管内和头颈部阻滞技术。对于每种区域阻滞技术,分别从临床解剖、阻滞实施、循证医学、阻滞药使用和并发症方面逐一阐述。该书的特点在于:①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小儿区域阻滞技术,并包括了一些新技术;②使用普通超声仪,用平实的代表性超声图像展示小儿超声解剖结构,有利于读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参考实施;③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小儿群体的实际应用效果,为麻醉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技术提供更直接的参考;④编者来自多所大型专科儿童医院和三甲综合医院,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进一步提高了该书内容的参考价值。该书将有助于麻醉医师全面掌握小儿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提高区域阻滞技能,丰富并夯实相关知识基础。除了面向麻醉医师,书中的区域阻滞解剖描述和超声图像对于所有参与小儿麻醉的人员如麻醉护士、医学生、急诊科医师、疼痛医师、重症监护室医师都具有参考价值。儿童解剖结构表浅,肌肉含水量充分,肌肉与肌筋膜对比更为显著,这使得小儿超声解剖较成人更为清晰,可以称之为“活体解剖图”,因此该书也有助于区域阻滞初学者理解超声解剖,是初步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工具。
-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吴敏媛,王天有,刘玉峰新版承袭版特点,修订幅度在30%以上,重点讲述各种血液病和肿瘤的诊断的治疗,如小儿贫血、骨髓衰竭性疾病、出凝血疾病、血液肿瘤性疾病、骨髓增值性疾病、组织细胞性疾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等,并附有大量诊治流程图,为读者提供分析思路。内容系统完整,结构严密,科学准确,可读性强,合适的图表、诊治流程图,能帮助儿科医务工作者快速诊断病情。
-
儿童血液病疑难病例解析竺晓凡儿童血液病包含良性、恶性两大类,根据血细胞成份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异常相关疾病。血液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新药研发领域(包括靶向药物)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疗法的的临床转化,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儿童血液病的诊治及管理水平尚不平衡,不同地区同质化诊疗尚存差异。此《儿童血液病疑难问题的解决之道——经典案例解析》收录了“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儿童血液病联盟多个协作单位的罕见疑难病例编辑成册,旨在提高广大儿童血液病领域的学生及不同级别医生对儿童血液病复杂性、异质性的认识,提高不同地区同质化诊治水平。《儿童血液病疑难问题的解决之道——经典案例解析》涉及了儿童恶性血液病中的罕见发病经过的急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急性变的儿童特性、面部肿物起病的“丑宝宝”救治经历、反复皮肤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白血病的跌宕起伏的惊险诊疗,记录了罕见病“瓷娃娃”并发罕见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心路历程。在非恶性血液病方面涵盖了多种疑难先天性血细胞减少案例,包括罕见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异基因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案例等。为扩充儿童血液病学生及年轻医生的临床经验提供宝贵的病例资源。本书编写以提出病例简介为出发点,分析诊治过程并进行结果讨论,完整地展示疾病的诊疗思路。每个病例后附有专家点评,对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评价,再现了病例讨论分析的场景,体现了真实感。最后推荐了案例相关的研究文献,补充了因篇幅限制对案例理解的不充分,满足了不同层级医生的需求。 鉴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联合各联盟单位编写此书,为促进儿童血液病整体诊治水平提高尽绵薄之力。
-
儿童胶囊内镜图谱与典型病例解析主编 黄瑛本书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黄瑛教授主编,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消化内镜专家共同编写,通过典型胶囊内镜图谱与病例解析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胶囊内镜在儿科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本书在简要介绍胶囊内镜基础及其发展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胶囊内镜下的小肠正常和异常表现,并结合典型病例解析,对20余种儿科小肠疾病的发病特点、胶囊内镜下典型表现、诊疗经验等进行介绍,诠释了胶囊内镜在儿科小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此外,还介绍了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阅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报告书写规范,以及胶囊内镜的应用前景和研发展望等。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附大量典型图谱和典型病例,实用性强,可为儿科消化内镜医师和相关专业人员提供重要指导。
-
疗愈儿童舒强这是一本适合儿科医院管理者、儿科医生护士和为人父母阅读的故事书。 多位知名儿科专家联合推荐:与国际知名儿科专家一起呵护我们的孩子。 柯尔特·纽曼博士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国际知名小儿外科专家,其所著《疗愈儿童》(Healing Children)中,孩子们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为了儿童健康”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儿科前沿的创新疗法,尽早攻克儿童疾病诊治难题,为每个孩子的生命精彩创造无限可能。——舒强,儿科学教授,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dw书记,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主任 柯尔特·纽曼博士在《疗愈儿童》中分享了许多温情脉脉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一定会给儿科医务工作者、父母以及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人带来更多的思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团队翻译了这本书旨在联合更多专业人士、父母和社会力量一起呵护儿童健康,推动儿科医学高质量发展。——傅君芬,儿科学教授,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副主任 柯尔特·纽曼教授在书中呈现了如何发现患儿的需求、找出现代医疗的缺陷以及进行改变的创新思路,并将这种理念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表达,这源于他扎根临床工作,源于对发展儿科医学的执着,更源于他对儿童的热爱。——杜立中,儿科学教授,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前院长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儿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柯尔特·纽曼博士所著的《疗愈儿童》对中国儿科学的发展与医学人文关怀非常具有启发性。这是一本值得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儿科医生和父母阅读的好书。——王天有,儿科学教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dw书记 通过《疗愈儿童》,我们看到了柯尔特·纽曼博士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大爱情怀,作为一位儿童医院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儿童不是缩小版成人,儿童有其独特的就医需求。为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保障是所有儿科医生和父母的共同愿景。——李秋,儿科学教授,医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主任
-
百日咳防治手册尹遵栋,徐爱强百日咳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法定乙类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本选题致力于为国内从事百日咳防治相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内容覆盖百日咳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疗、实验室诊断、疫苗与免疫预防、健康教育、百日咳暴发应急处置等,并通过中疾控12320卫生热线收集统计了民众在接种百白破疫苗上普遍存在的疑虑及问题,可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切实了解民众的健康诉求,更便于开展相关接种及健康宣传及知识普及工作。
-
儿童原发性肾小管疾病临床实践主编 黄文彦 朱光华本书由我国长期从事儿童肾脏病诊治工作的权威专家共同编写。书中阐述了儿童肾小管发育、肾小管生理,以及原发性肾性糖尿、特发性高钙尿症、肾性尿崩症等常见原发性肾小管疾病的基本理论、发生发展、鉴别诊断、规范治疗和前沿进展。同时每种疾病均附典型病例,每个病例从诊断分析、诊断思路流程图、诊疗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能力。本书从临床实践出发,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儿童原发性肾小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参考。
-
低视力儿童科普读物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本书通过5位人物形象如低视力幼儿、幼儿妈妈、幼儿爸爸、眼科医生、低视力康复师,以绘画(线条图)描绘故事的形式,首先讲述普通儿童视觉发展发育特点、什么是低视力、低视力的分级、低视力的病因、低视力的早期发现,以及低视力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如学习困难、心理适应困难等;其次讲述了低视力幼儿基础感知觉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活技能学习如穿衣、吃饭、如厕及抬头、坐、爬、行的学习;基础感知觉发展训练如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及身体平衡训练等;后又讲述了低视力幼儿感知觉能力综合运用训练的相关内容,包括自理能力训练、大肌肉运动及精细动作运作、感知觉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交技巧训练等。全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训练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供患儿家长及康复师参考使用。
-
激发潜能[日]铃木康之,[日]舟桥满寿子本书主要介绍NICU长期住院儿童转移至居家医疗,为恢复家庭、校园生活进行的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发育援助。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多个维度、阶段与视角,教授如何对有需要的特殊新生儿进行医疗、康复、教育帮助。所讲述内容由浅入深,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作者从NICU、儿科病房、社区医护人员,家长、学校教职工、社会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等多个视角综合如何看待、帮助这类儿童及其家属的家庭生活,不失专业性的同时,又做到了从家属角度出发,贴近生活,将出发点具体定位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服务,特别关注到了儿童家属的情感、心理与需要,例如孩子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尤其是母亲,饱含人文关怀。
-
痛在你身[美]蕾切尔· R. 皮奇曼 ( Rachel Rabkin Peachman),[美]安娜· C. 威尔森 ( Anna C. Wilson)你听到孩子的求救信号了吗?当孩子说肚子疼或腿疼时,我们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童年创伤如何影响未来身体健康?在美国,有近两成儿童患有慢性疼痛,有三四成青少年,每周都会出现某种形式的疼痛但得到适当治疗的孩子占比很低,这大幅增加了孩子未来人生中面对疼痛的健康风险。资深科学记者蕾切尔和儿科心理学专家安娜,通过对大量相关案例的研究随访,发起呼吁: 倾听孩子的疼痛信号,从幼儿时期就重视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短痛”,并组织“长痛”的发展。无论你是父母、儿科医护还是教师,本书能指导你帮助孩子应对各种身心疼痛。从运动损伤、手术疼痛、心理创伤到疫苗接种、止痛药使用,话题全、实用,并给出缓解疼痛的专业指导意见。痛在你身,伤在我心。帮孩子应对疼痛,不仅是照护的核心,更是终生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