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
外科解剖学图谱徐国成,韩秋生,孟祥伟主编解剖学在临床医学特别是相关手术学科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编绘了这本《外科解剖学图谱》。其目的在于为临床专业医师尤其是手术科室的专业医学提供高质量的工具书。本图谱共分8个部分,即头、颈、胸、腹、盆、脊柱及上、下肢。图文结合,以图为主。全书共有线条图1000余幅。其特点是解剖内容紧密结合临床。文字说明针对一幅图或一组图,扼要阐明地指出图中局部解剖学结构、手术中容易出现问题之处及其预防措施。在本书编写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力求做到准确、逼真、写实。以图配文形式,概述了人体各部连续层次的局部解剖、手术切口入路局部解剖和各种断面的局部解剖,是一本对各种常规手术有指导意义的实用参考书。本书适合于各级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医师,也适合于其也临床医师、解剖学教师、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教学及科研中的参考使用。
-
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学董陆佳,叶根耀主编本书共分基础篇、治疗篇、感染篇、合并症篇、发展篇和各论六大部分。介绍了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史、概貌、成就及面临的挑战,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与技术等。
-
现代胸腔镜外科学陈鸿义,王俊主编本书是各位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认真编写成册的。定稿时,虽对各章节的规格体裁、结构层次、译名译词、文字图表等作了一些适当调整和统一。本书基本上反映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现代胸腔镜手术的实际水平,可以作为胸腔镜医师培训的实用教材,是胸腔镜医师、胸外科医师、小儿胸外科医师、研究生、医学生临床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籍之一。
-
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护理陈波等编本书讲述的是心脏病的诸多康复护理问题,许多内容并以图形解释形式提供科学地解决办法。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循循善诱,论述得体,医学知识读的懂,护理措施及方法用得上。不仅病人用得上,可增加康复信心,而且家属和陪护人员也可学会许多实用的康复护理方法。
-
人体解剖磁共振成像袖珍图谱(美)Thomas H.Berquist著;廉宗瀓译这本袖珍图谱以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描绘了人体器官的解剖。本书内含胸部、腹部、骨盆、大腿、膝、小腿、足和踝、肩、上臂、前臂以及手和腕的96幅MR图像。图像以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显示,每幅图像的解剖特征均有标注,并附有线条图以说明扫描平面的水平。大多数图像用自旋回波序列完成,但也使用了其他序列,并对每幅图像所用的成像序列都做了说明。扫描层面的厚度因解剖部位而不同:关节区用薄层,厚层用于腹部、胸部和其他非关节部位。这本袖珍图谱是从事MRI检查、诊断或需要进行MRI检查的各科医师及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
骨盆磁共振成像袖珍图谱(美)Zelia Campos,(美)Yoshifumi Narumi,(美)Hedvig Hricak著;廉宗澂译这本袖珍图谱是放射科、产科、泌尿科、外科和放疗科医师用于骨盆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理想的参考书。书中含88幅高质量磁共振图像,描绘了男性和女性骨盆的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解剖结构。本图谱提供的详尽的解剖信息,对盆腔疾病的检出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包括了骨盆大体解剖以及前列腺、子宫和阴道的局部解剖。选用的图像为快速自动旋回波(FSE)T2加权像和传统的T2自旋回波(SE)像。每幅图像上的解剖界面都仔细地加了标注,并附有线条图说明。 [看更多]
-
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李兆申,许国铭主编本书共有17章,每章阐述一种技术,重点讲述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及临床评价,并附有大量的彩色、黑白照片及示意图,力求实用、简明。
-
临床软组织疼痛诊疗指南(美)Robert W.Simms编著;缪礼丽译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基层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在诊治软组织疼痛患者时提供指导。软组织疼痛包括一批疾病,涉及肌腱、滑囊、韧带和肌肉。由于一些相关疾病,如椎间盘、软骨和神经病变常与真正软组织病重叠,故一并在此论述。本书每个章节均详细描述了相关的解剖功能,且包括由颈至足的区域解剖组织。另有一章专门描述纤维肌痛,或许最了称之为全身性软组织风湿病。最后,也即最后一章包括了软组织注射应用,此为软组织疼痛治疗的不可缺少部分。<
-
循证心血管病胡大一本书囊括了心肌、瓣膜、血栓及栓塞性疾病的最新进展。书中引用大量有关文献,将以上三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归纳,特别是对心脏瓣膜选择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及球囊扩张的适应症、指征一一罗列,并将手术与导管治疗的结果进行
-
普通外科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郝敏,马兴久主编编辑推荐:本书分为二十章。上半部分以普通外科常用的外科基础内容为主,下半部分重点介绍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过程、诊断方法及治疗。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书采用分病种编写的方式。在编写过程中,以作者的临床经验为基础,考察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在介绍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力求简单明了,既有基础知识,又注重临床,并最大程度地达到两者的紧密结合,对大多数疾病有了扼要实用的阐述,对已被普通外科界公认的和已有定论的新技术和新观点作了补充。本书可供普外专业的中青年医师、社区医师以及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应用和学习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