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吴昆医学全书(明)吴昆著;郭君双主编内容提要吴昆(1552~1620年),字山甫,又称“参黄生”。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学术造诣深,在《素问》研究、方剂学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吴昆医学全书》是系统研究吴昆学术思想的专集。全书收入其代表作四种:《医方考》六卷、《脉语》二篇、《素问吴注》二十四卷、《针方六集》六卷,选用国内善本,较好的保留原书风貌,具有收藏、阅读价值。该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医方考》论病二十一门,收方七百余首,方论严谨简明,是学习方剂学必读之书。《脉语》荟萃各家脉法,解脉理,使初学者易入门径。《素问吴注》使学习《内经》由难变易。《针方六集》收入针灸腧穴641个,系统介绍窦氏针法及历代歌赋、治病要点,切于临床,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教师、科研人员阅读使用。
-
实用针灸捷钥耿恩广口述;邓安华整理编辑推荐: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经络部分,有百余文字,总括经络。第二章为腧穴部分,歌图互参,一句歌诀说明一个穴的取法,实用简便。第三章针刺要点,几句顺口溜亦是口述多年参悟之体会。第四章是用穴经验,多为一病一穴,立竿见影,临床可重要使用。第五章是杨甲三教授的“取穴经验”。
-
白话全译本草纲目吕兰薰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共52卷,分为十六纲,六十类,约200万言,其中吸收大量民间药、外来药,以药为主,计188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计附方剂11000多首,是中古时代最完备、最先进的分类方法。《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医疗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享誉国内外。.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本草纲目》原文;一为白话全译。为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原文与译文分卷交替相连编排,即各卷先列原文后列译文,总共五十二卷,首尾相贯,浑然一体,并采用横排形式。 ...
-
盐醋葱姜蒜酒茶的妙用杨万祥,杨秀军,吕明英编著盐、醋、葱、姜、蒜、酒、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它们不仅可以用于调味、佐菜或饮用,而且还可单独或与其它物质配合,在饮食、医疗、洗染、日用品处理、农业等方面运用。在饮食、洗染、日用品处理方面运用,在有的方面达到快、好、省;在医疗方面运用,在家中就可争取时间达到及时治病,又无副作用;在农业方面运用,可使有的畜禽及时防病、治病,有的蔬菜、粮食达到增产。盐、醋、葱、姜、蒜、酒、茶,它们来源广泛,容易获得价格又便宜,给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盐、醋、葱、姜、蒜、酒、茶的知识和作用,使其更好、更多的为我们服务,特将它们在各方面的“妙用”,收集、整理、分类,编著成此书。每个家庭如有此书,必定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好处。
-
食物补养大典罗浩编暂缺简介...
-
高血压冠心病单验方大全孔立,巩向军主编暂缺简介...
-
内难针灸要旨浅解(明)高武撰;王大生等著内容提要本书是根据明代高武撰著《针灸节要》,又名《针灸素难要旨》所辑录的《灵枢》、《素问》、《难经》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和语译,是《黄帝内经》及《难经》中关于针灸医学内容的普及读物。全书共分3卷,131节,30余万字,在尊重《针灸节要》原著的前提下,与《内经》及《难经》原文进行了校注。于每节原文中,均加以句读,并标明出处,列有校注、词解、语译、按语等项,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内经》、《难经》中关于针灸医学理、法、方、穴、术的理论体系。该书可作为针灸教学、研究、临床的参考用书,也适合中医外治各学科参考使用。片断:天地之所始生:天地,指自然界。始生,言万物生发之始。傍:挨近的意思。热中:指热邪滞留于内。胜血:咸人血,多食伤血,故盐者胜血。理疏:按“疏理”为是,这里指腠理疏松。砭石:以石刺病。这里指古代针刺治病工具。〔语译〕黄帝问:医生在治病时,同样的病而治法不同,并且都痊愈了,这是何道理呢?歧伯回答说:这是由于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例如东方,是自然界万物开始生发的地方。这样的地区盛产鱼盐,近海水区域的居民多食鱼类而嗜咸味,安居其处而饮食丰美。但长期食鱼能使热邪滞留于内,吃咸的多了会伤血,所以那里的人大都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患痈疡之类的疾病。其治疗方法,适合以砭石刺之。因此说,砭石治病的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本书前言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其中尤其是《灵枢》有大量关于针灸的论述,故《灵枢》别名《针经》。《内经》之后出现的《难经》,是一部设问体的中医理论著作,以问难答疑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其中亦包含较多有关经脉、俞穴、针刺的内容。后世治针灸者,无不奉《素问》、《灵枢》、《难经》为治学之圭臬,临证之指南。但三书中有关针灸的内容,散见于诸篇,读者披阅,不胜其繁。而且前人注说,亦不无不妥之处。诚如明人黄易所云,“医书最古而可信者,著如《素》、《难》”,而其“于针灸之诀又独详焉”,是十分珍贵的针灸文献;但苦于“注述乖敕,拙者用之,往往失理,鲜不以愈为剧”。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有感于此,乃撷选三书针灸精粹,汇集成帙,是为《针灸素难要旨》,又名《针灸节要》。“节要”也者,节取三书精要之谓。书凡三卷,共131篇。全书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选精取粹,简明扼要,学者称便。但终因三书成书年代湮远,文字古奥,现代读者阅读颇感困难。王君大生,为针灸名家,医林翘楚,名播齐鲁,已非一日。多年来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潜心研究针灸典籍,临证、授课之余,乃取《针灸素难要旨》,详列诸本,认真校订;于三书难点,酌加“词解”,解难释疑,抉微阐奥;更附“语译”,明白晓畅,读之毫无窒碍。是为《内难针灸要旨浅解》,从而使高武《要旨》化繁为简之书,进而为《浅解》转难为易之作。如此令古籍繁难变为简易者,对于弘扬中医学术,厥功匪浅。大生正值盛年,发扬蹈厉,学验俱富,已有著述多种,拜读之下,多有收获。值今大作出版,略志其著述经过,并期以新作联翩问世。是为序。伊广谦1998年9月于北京
-
中医脑病学许沛虎主编内容提要全书共分4部分,上篇系统阐述了中医脑病学的发展、脑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辨治方法、脑病常用中药方剂的现代研究等;中篇以中医病名为纲,介绍了31种中医脑病的辨证论治;下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介绍了31种常见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最新研究成果;附篇附录了近10年中医药治疗脑病的文献索引及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中下篇是本书的重点,而且又以中医辨治、西医治疗及其他治疗为重中之重。全书突出了临床实用为宗旨,反映了脑病诊疗的新成果、新进展。本书可供广大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阅读参考。片断:第一章中医脑病学的基本体系中医脑病学是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阐发脑的生理及解剖、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康复、脑的保健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医脑病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史以较简洁的内容介绍了历代主要医家或著作对中医脑病的认识、主要观点及其对本学科的贡献,使读者对本学科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力图对读者阅读历代文献有所帮助。中医脑病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脑的生理及解剖、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及辨证方法、脑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及常见证候的论治、脑病的治则与治法及中药学、方剂学等有关内容。脑的生理及解剖是中医脑病学最基本的内容。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是认识脑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治疗、康复和判断转归、预后与进行脑病的预防、加强脑保健的基础。脑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对认识、治疗脑病甚为重要。对脑病病因病机的正确认识是对脑病正确施治的前提。寻找到病因,方能对因施治,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目的。脑病常见病因主要有六淫、疫气、情志失调、先天因素、饮食、劳逸、中毒、外伤、痰饮、瘀血、素质因素、虫蛊等。掌握病机,方能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之规律,审机论治,控制病势。脑病常见病机多从正虚邪实、正盛邪实、虚实夹杂、它脏及脑、营卫气血失调等方面加以论述。脑病的诊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这四种诊察方法是收集临床资料,获得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对“四诊”方法掌握是否正确与准确,关系到疾病诊断及其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在运用“四诊”时,应时时注意“四诊合参”,并且“四诊”之间不能相互取代。因为“四诊”能从不同角度收集病情资料。只有“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最后作出正确诊断。在脑病的诊断过程中,运用物理诊断方法(如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检查、语言检查、智能测验等)、理化诊断(如X线诊断、电诊断、超声波诊断等)等现代常用诊断方法十分必要,也是脑病的重要诊法,对脑病的准确定位、判断预后等方面十分重要。脑病的辨证包括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在临床中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八纲辨证是其他辨证方法的基础,它对于辨别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具有重要意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辨证方法。脑病的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的治疗原则。脑病的治则主要有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分表里、区分标本缓急、调理脏腑气血、“三因”(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治法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确定的具体治疗方法。脑病的治疗方法甚多,概括起来有药物内服法、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对症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使用。在确定治则、治法时,首先要全面衡量病人的病情、病势、体质、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其次要分清主证、次证、兼证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还需掌握各种治法的适应范围、禁忌,做到“法中有法”和常法与变法的有机结合。治疗脑病的方药选用,必须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掌握药物的性味、归经、炮制、功能、常用剂量、配伍,以及药物的特殊功能、药物间特殊固定的配伍与特殊煎服法等知识,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而选用相关中药,再根据确定的治法,按组方原则而组方,但应注意方剂中药物或剂量的加减变化,切忌千篇一律。中医脑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理论来源于实践之中,又时刻指导着临床实践,故本书的重点放在中、下篇临床证治之中。在中、下篇中,详细阐述了常见脑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与预后、康复及其研究进展等有关内容。一脑病的范围及分类凡脑功能失调,或脑实质损伤引起的疾病皆可称之为脑病。按病因,脑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外感性脑病包括春温、暑温等,多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传染性,多数有发热、神昏、惊厥等神志改变。(2)内伤性脑病包括中风、头痛、眩晕、耳鸣、癫证、狂证、痫证、郁证、不寐、多寐、小儿夜啼等。(3)外伤性脑病指头部因受外力打击,或针刺误伤等而致脑实质受损的疾病,有明显的外伤史。神志异常可随脑实质受损的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无神志改变,重者可有神昏,但都可见头痛等症状。(4)中毒性脑病指因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或因环境污染,或因所处地域中含有的有毒物质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本病,可有明显中毒病史。可有神志改变的症状。(5)先天性脑病包括精神发育迟滞、解颅等,有较明显的先天性因素,有较明显的神志障碍、反应迟钝、表情呆滞等症状。(6)其他原因的脑病如感染痨虫、寄生虫寄居脑引起的脑病,如脑痨、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等。其临床表现多有头痛。在上述分类中,各疾病的归属并不是绝对的,如痫证可有先天性因素,亦可有外伤性因素;头痛亦可因外感而致,临证时应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按有无明显神志改变大致可分为两类,诸如中风、厥证、脱证、昏迷、痫证、狂证、癫证等有明显神志改变;眩晕、耳鸣等则无明显神志改变。另外,若按西医病名归类,则脑病的内容与范围,大致可概括为三大类。(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硬化、脑炎、脑肿瘤、脑外伤、肝豆状核变性、震颤麻痹、癫痫、偏头痛等。本书前言前言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脑病防治的研究,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自美国于1990年率先实施“脑的十年”计划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类似的计划,以加强脑研究,欲揭开脑的奥秘,这对脑病的防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脑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学对脑及脑病的认识较早,并在近10余年中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本系统阐述中医脑病之基础及临床的专著。面临世界性的脑研究热潮,我们理应抓住机遇,完善中医脑病学,发展中国传统医学,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有感于斯,我们汇集了有关专业人员数十人,焚膏继晷,殚精竭虑,探赜索隐,历时2年余,撰成《中医脑病学》一书。是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力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勤求博采,上迄《灵枢》、《素问》,下至当今,聚精汇粹,既系统阐述了中医脑病学的基础理论,又较全面介绍了临床常见脑病之诊治;既较全面介绍了前人有关脑及脑病理论的论述与诊治脑病的经验,还总结了当今中医脑病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新成果。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4个部分。上篇共11章,分别就中医脑病学的基本体系、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史、脑的解剖生理、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断、脑病的治则治法、脑病常见证候及其辨治、脑病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脑病常用方剂的现代研究、脑的保健及中医脑病学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展望进行了阐发。中篇阐述了31种常见中医脑病证治,按概述、【病因病机】、【理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或【常规处理】、【辨证论治】、【其他疗法】、【转归与预后】、【预防与调护】、【康复】、【研究进展】次第编写。其中概述介绍了其定义或概念、历史沿革及在本书中该病所讨论的范围等内容。下篇阐述了31种脑病(西医病名)的诊治,分别论述了【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归与预后】、【预防与调护】、【康复】、【研究进展】等内容。其中【病因病理】分别介绍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认识;【治疗方法】分别介绍了急救处理或常规处理、中医辨治、西医治疗、其他疗法。在中下篇中,治疗是每一种病证的重点内容,其中中医辨治是重中之重。同时,考虑到临证时,常因种种原因致药物用量各异,故在辨证论治中只列药物,而不标剂量。此书贯彻了“一个特色,两个结合”的方针,力求突出中医特色,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该书之所以能顺利脱稿付梓,除了各编著者的共同努力外,还与医界前辈的关心和指导及有关同志的支持分不开。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涂晋文教授、主任医师担任本书的主审;余新华同志为本书大纲的拟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对这些文献的著作者及出版者,在此一并表示谢忱。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书中不妥和疏漏,甚至是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编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心声,因此,我们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中医脑病学》编委会1998年4月
-
皮肤病单验方大全王洪涛,张曰明主编皮肤病临床常见、多发,临床实践证明,皮肤病虽然暴发、猝死现象少见,但病程长、复发率高,这一临床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地防治皮肤病,已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中医治疗皮肤病,疗效可靠、卓越,尤其经千百年实践证明的中医土单验方,对于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更是独领风骚。本书从古今文献中收集了2000余首效验良方,每方之下详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禁忌、方源,本着简、便、廉、验的原则,以实用为首务,内容涉及38种常见皮肤病的治疗。本书适合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尤其适合基层皮肤病科工作者。但也应当注意,皮肤病同其他各科疾病一样,要注意中医辨证论治,不可阴阳混淆,寒温失序。使用土单验方,必须纠正“一方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唯其如此,才能使这些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
不孕不育症单验方大全孔立,刘晋河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