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内经选读同步练习册周国琪 编暂缺简介...
-
段胜如正骨按摩经验段胜如《段胜如正骨按摩经验》是段胜如先生关于研究“正骨按摩经验”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软组织损伤、腰部手法、踝关节锻炼、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胸部岔气(胸壁挫伤)、肩关节不能举起综合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等方面的内容。
-
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前影经余居刊本,并附排明代程衍道敬通及日本平安山胁(尚德)校注本影印出版。
-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暂缺简介...
-
医心方(日)丹波康赖撰《医心方》一书是日本国丹波康赖撰著,成书于日本永观二年,即公元九百八十四年,亦即我国宋太宗雍熙元年。此书是收集我国隋唐以前医籍内容加以整理汇编而成,书中除丹波氏附加的[按语]外,其基本内容包括有中药、针炙、治疗各种疾病的医方,以及养生、房中等等。全书三十卷,卷一为治病大略及服药法、合药法;卷二为针炙孔穴;卷三至十四为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十五至十七为痈疽、疔肿等外科病症;卷十八为汤、火、金、及虫兽所伤之病;卷十九至二十为服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妇产病;卷二十四为占候;卷二十五为小儿病;卷二十六为延年、断谷诸术;卷二十七为养生导引;卷二十八为房中术;卷二十九为饮食禁忌;卷三十为食疗本草。本书所引资料出自我国隋唐以前古典医籍,其中引述了我国现已失存的古医书的一些内容,故其弥足珍贵,尤其房中术一卷内容,在性医学研究工作中,几乎被全部转载、引录或释译,可见本书对研究中医学术或整理古医书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唐以前我国医学文献的重要著作。今据我社一九五五年六月一版一次发行本影印出版,以供需求。
-
濒湖脉学白话解(明)李时珍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编;刘文龙,刘兴仁,张保春编写编辑推荐:《濒湖脉学》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李氏采撷各家论脉精华,归纳成27种脉象,并将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等,用韵语文体编成歌诀,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是后世学习脉学的良好读物,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由于韵文歌诀所限,文词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方便读者学习,人民卫生出版社于60年代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一书。该书刊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已二版24次印刷,印数达300余万册。为满足现代读者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对本书进行了第三版修订。新版恢复原著面貌,语译部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方便读者学习记诵,为初学中医、西医学习中医者的良师益友。
-
圣济总录(宋)赵佶编本书是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内府”所藏的秘方经整理汇编而成。全书共200卷收载医方近2万个。首列运气、叙例、治法等项,相当于全书的叙论;以后自“诸风”起至“神仙服饵”止,共分66门。每门之中,又分若干病症;每一病症先论病因病理,次列方药治疗。综合全书所载病症,概有内、外、妇、儿、五官、针灸诸科以及其他杂治、养生之类,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其丰富,堪称宋代的医学全书。在理论方面,除了引据“内经”等医学经典外,并结合当代的各家论说,加以进一步的阐述;在方药方面,因系选自民间经验良方以及医家秘方,疗效一般可靠,故后世医家颇为推崇。以现在来说,本书仍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医学文献,也是临床方面比较切合实用的参考书。
-
黄帝内经素问暂缺作者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 据该社1963年本重印出版。
-
针灸穴位挂图(每套三张附说明书靳士英 等编,张彤云 绘本图是普及性针灸挂图,供广大医务人员防治疾病、开展针灸疗法和教学参考之用。本图共收录十四经穴361个,经外奇穴56个,共417个,以及耳针、手针穴位等。为了便于参考应用,附有说明文字,以表解形式介绍取穴方法、主治和针法。鉴于绝大多数穴位都可用艾条悬灸或针后加灸,因此灸法未列专栏介绍。但个别只灸不针的穴位,在“针法”项下只写了灸法未列针法,这是根据前人经验,并非绝对不能施针。凡经穴定位有争论者,则根据多数意见和临床实践经验来确实,并在“附注”项下注明不同见解。本图所选奇穴,均以不与经穴同位且有较好临床疗效为原则,力求精练。
-
灵枢经校释河北医学院编《灵枢经》是《黄帝内经》不可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叙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更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粗略地统计一下,全书八十篇专论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占了五分之四左右,因此本书是总结汉代以前我国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最重要著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灵枢经》的针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强调守神,候气这些针刺手法中的关键问题,而且先后提出数十种刺法,并对针具使用、针刺部位、针刺深度、针刺禁忌、针刺与四时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这些古法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和继承,以丰富现代针灸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