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古今医鉴(明)龚信纂辑;达美君[等]校注内容提要本书是明·龚信纂辑,原作八卷,后经王肯堂订补,改为十六卷。该书汇集上自《黄帝内经》,下至元明诸家之论,博采众长,分门别类。首列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项总论,其次分论各科诸门,每门列若干证,涉内、外妇儿杂科病证百余种。其中部分内容,以歌诀或韵文概括,便于诵读记忆。本书是一部切合实用的综合性医著,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在校师生参阅。片断:涩为血少精伤,责责然往来涩滞,如刀刮竹之状。滑为痰多气盛,替替然应指圆滑,似珠流动之形。迟寒数热,纪至数多少。浮表沉里,在举按重轻。缓则正复,和若春风柳舞;大则病进,势如秋水潮生。六脉同等者,喜其勿药;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表宜汗解,里即下平。救表则桂枝芪芍,救里则姜附参苓。病有虚实之殊,虚者补而实者泻。邪有寒热之异,寒者温而热者清。外邪是风寒暑湿燥之所客,内邪则虚实贼微正之相乘。正乃胃之真气,良由国之鲠臣。驱邪如逐寇盗,必亟攻而尽剿。养正如待小人,在修己而正心。地土厚薄,究有余不足之禀赋。运气胜复,推太过不及之流行。脉病既得乎心法,用药奚患乎弗灵?原夫中风,当分真伪。真者见六经形证,有中脏、腑、血脉之分。伪者遵三子发挥,有属湿、火、气虚之谓。中脏命危,中腑肢废。在经络则口眼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僵仆卒倒,必用补汤;痰气拥塞,可行吐剂。手足瘈疭曰搐,背项反张曰痉。或为风痱偏枯,或变风痹、风懿。瘫痪痿易,四肢缓而不仁。风湿寒并,三气合而为痹。虽善行数变之莫测,皆木胜风淫之所致。雪霜凛冽总是寒邪,酷日炎蒸皆为暑类。伤寒则脉紧身寒,中暑则脉虚热炽。暑当敛补而清,寒可温散而去。诸痉强直,体重胕肿,由山泽风雨湿蒸。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天地肃清燥气。湿则害其皮肉,燥则涸其肠胃。西北风高土燥,尝苦渴闭痈疡。东南地卑水湿,多染瘅肿泄痢。其邪有伤有中,盖伤之浅而中之深。在人有壮有怯,故壮者行而怯者剧。天人七火,君相五志,为工者能知直折顺性之理,而术可通神。善医者解行反法求属之道,而病无不治。虚火实火,补泻各合乎宜。湿热火热,攻发必异乎剂。既通六气之机,可垂千古之誉。尝闻血属阴,不足则生热,斯河间之确论。气属阳,有余便是火,佩丹溪之格言。气盛者为喘急,为胀满,为痞塞,兼降火必自已。血虚者为吐衄,为劳瘵,为烦蒸,非清热而难痊。理中汤治脾胃虚冷,润下丸化胸膈痰涎。暴呕吐逆,为寒所致。久嗽咯血,是火之愆。平胃散疗湿胜濡泄不止。益荣汤治怔忡恍忽无眠。枳壳散、达生散,令孕妇束胎而易产。麻仁丸、润肠丸,治老人少血而难便。定惊悸,须索牛黄、琥珀;化虫积,必仗鹤虱、雷丸。通闭以葵菜、菠陵,取其滑能利窍。消瘿以昆布、海藻,因其咸能软坚。斯先贤之秘妙,启后进之无传。所谓夏伤于暑,秋必作疟。近而暴者,即时可廖。远而痎者,三日一发。若瘅疟但用清肌,在阴分勿行截药。人参养胃,治寒多热少而虚。柴胡清脾,理热多寒少而渴。自汗阳亏,盗汗阴弱。嗽而无声有痰兮,脾受湿侵;咳而有声无痰兮,肺由火烁。霍乱有寒有暑,何《局方》议乎辛温?积聚有虚有实,岂世俗偏于峻削?当知木郁可令吐达,金郁泄而土郁夺,水郁折而火郁发。泄发即汗利之称,折夺是攻抑之别。倒仓廪,去陈莝,中州荡涤良方。开鬼门,洁净府,上下分消妙法。如斯瞑眩,反掌生杀,辄有一失,悔噬脐之莫追,因而再逆,恥方成之弗约。大抵暴病非热,久病非寒。臀背生疽,良由热积所致。心腹卒痛,却乃暴寒所干。五泄五瘅因湿热,惟利水为尚。三消三衄为燥火,若滋阴自安。呕吐咳逆,咎归于胃。阴癪疝瘕,统属于肝。液归心而作汗,敛之者黄芪六一。热内炽而发疹,消之者人参化斑。身不安兮为躁,心不宁兮为烦。忽然寒僵起粟,昏冒者名为尸厥。卒尔跌仆流涎,时醒者号曰癫痫。腹满吞酸,此是胃中留饮。胸膨嗳气,盖缘膈上停痰。欲挽回春之力,当修起死之丹。窃谓阴阳二证,疗各不同。内外两伤,治须审别。内伤外伤,辨口鼻呼吸之情。本书前言《古今医鉴》序余备员台省①,历事三朝,佐理庶政。以天下之民不无病于饥寒困穷颠连而无告者,思所以生养安全之,广圣天子好生之德,哜之仁寿之域焉。盖尝殚厥心矣。顷以衰病,乞休林下,蒙诏赐归,佩恩隆渥,罔所事事,日惟掩扉,检阅方书,以求所谓调摄之宜,戒忌之法,以延修龄,以求至眷。然篇章浩瀚,论议繁冗。欲文约而事详,辞简而义当者,艰弗能获。一日,金溪世医龚生持《古今医鉴》谒余曰:是书乃家君暨廷贤所编辑,欲付诸梓,幸得名言于弁首。余观之,见其说祖之岐黄,宗诸仓、越,下及刘、张、李历代名家。凡论辨之精详,脉方之神妙者,悉采而集之。先之以脉息,次之以病症,终之以治方。立为纪纲,列为十六卷。且游两畿②,历诸省,循许昌而抵于扶。凡缙绅家珍藏秘录,靡不搜萃其精,逾廿载而书始就。是诚远稽先圣之遗言,以绍其正传;近取诸儒之确论,以示之成法。余前所谓文约而事详,辞简而义当者,舍是书其奚以也。以《医鉴》名,信哉不诬。龚生不自私而与天下后世共之,则夫业医者得而宗之,将可以考古证今,察脉治病。如执鉴以照物,以起天下之昏札。天下之民皆为太平考终之人,功岂浅浅哉!抑尝闻诸古曰: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又曰: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龚生以是道举而措之天下,咸跻于仁寿之域。圣天子好生之德广矣,又何间于穷与达、次与上哉?遂书之以著其用心之仁。龚生名廷贤,字子才,别号云林,江西金溪人氏。其父西园,讳信,字瑞之。父子并以医大行于世。扶沟三周刘自强撰
-
基层中医临证必读大系程昭寰等总主编;陈克正主编本书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篇”,主要介绍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国际恐怖和反恐怖等方面的大事;第二部分为“地区篇”,分别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日本、东北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主要地区的发生的大事。
-
食疗美容指南顾奎琴编著内容提要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与宫廷食疗美容方剂,既介绍了女性各年龄段和不同生理时期的饮食保健与美容、饮食营养与美容等一般知识,又介绍了美容养颜、美发护发、美眼明目、美齿洁口、美体健体和美肤润肤的具体食疗方法,还介绍了食物外用美容法。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各年龄段人员阅读。
-
现代家庭滋补药膳谢春生,杨柳竹编著编辑推荐:本书根据饮食保健的现实生活需要,汲取了古今药膳配方之精华,精选滋补药膳配方238例,包括:配方、功效、适应性、药理成分、制作、食法、注意事项等。囊括了药膳原料炮制,烹饪方法,药食禁忌,中医药学,现代营养医学等科学知识。适于广大滋补药膳食用者,药膳医学、营养医学、药膳食疗专业人员,药膳厨师等参考。
-
寿养丛书全集(明)胡文焕辑;李经伟〔等〕点校内容提要本书为我国古代养生保健及气功导引的丛书。共34种,计68卷。内容述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饮食、起居、调摄和情志的修养及禁忌;气功及养生学中的呼吸导引功法、常用的食疗药物等,亦述及有关养生的基本理论以及关于宇宙万物、五运六气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等,故本书既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身心保养与锻炼的具体方法,特别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祛病防病、修身明性及妇女的驻颜美容有独到之处。本书适用于医务工作者及对养生保健有兴趣的读者阅读。片断:冬霜水寒,无毒。团食者,主解酒热、伤寒鼻塞、酒后面赤。雹水酱味不正,当时取一二升内瓮中,即如本味。方诸水味甘①,寒,无毒。主明目定心,去小儿热烦,止渴。方诸,大蚌也。《周礼》明诸承水于月谓之方诸,陈馔以为玄酒。花水平②,无毒。主渴。远行无水,和苦瓜蒌为丸,服之永无渴。粮罂水味辛平,小毒。主鬼气中恶、疰忤、心腹痛、恶梦鬼神。进一合,多饮令人心闷。又云,洗眼见鬼出古冢物罂中。甑气水主长毛发。以物于炊饭时承取,沐头令发长密黑润。不能多得,朝朝梳摩小儿头,渐觉有益。生熟汤味咸,无毒。熬盐投中饮之,吐宿食毒恶物,消气胪胀,亦主痰疟,调中消食。又人大醉及食瓜果过度,以生熟③汤浸身,汤皆为酒及瓜果气味。屋漏水大有毒,误食必生恶疾。以洗犬咬疮可即愈。猪槽水无毒。治诸蛊毒蛇咬,可浸疮。溺坑水无毒。主消渴,解河豚鱼毒。盐胆水味咸苦,有大毒。此水盐初熟④槽中沥黑汁也,人与六畜皆不食。冢井水有毒,人中之不活。欲人者,先试以鸡毛,如直下者无毒,如回旋而舞者则有毒。先以热醋数斗投井可人。洗碗水主恶疮久不差者。煎沸以盐投中,洗之立效。蟹膏水以膏投漆中化为水,古人用和药。又蚯蚓去泥,以盐涂之,或内人葱中化为水。主天行诸热病、癫痫等疾。又涂丹⑤毒并敷漆疮,效。阴地流泉水饮之令人发疟瘴,又损脚令软。又云饮泽中停水,令人主瘕病。卤水味苦咸,无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去湿热,消痰,磨积块,洗涤垢腻。勿过服,顿损人。地浆水气寒,无毒。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⑥取之。主解中诸毒烦闷、山中菌毒。又枫树上菌食之,令人笑不止,饮此解之。清明水及谷雨水味甘。取长江者为良,以之造酒可储久,色绀味冽。此水盖取其时候之气耳。炊汤水经宿洗面无颜色,洗身成癣。甘露水及醴泉水味甘美,无毒。食之润五脏,长年不饥,主胸膈诸热,明目止渴。此水不可易得,附录之以备参考。上诸水日常所用,人多忽之。殊不知天之生人,水谷以养之。故曰: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仲景曰.水人于经,其血乃成;谷人于胃,脉道乃行。水之于人,不亦重乎?故人之形体有厚薄,年寿有长短,多由于水土禀受滋养之不同。验之南北水土、人物可见矣。谷类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痢,壮筋骨,通血脉,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及。小儿初生,煮粥汁如乳,量与食,开胃助谷神,甚佳。合芡实煮粥食之,益精强志,耳目聪明。新者乍食,亦少动风气。陈者更下气,病人尤宜。服苍耳人,食之急心痛。有早、中、晚三收,以白晚米为第一。各处所产,种数甚多,气味不能无少异,而亦不大相远也。天生五谷,所以养人,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此其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故不比它物可名言也。本草所主在药,故略耳。粟米味咸,气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压丹石毒,解小麦毒。煮粥性暖,初生小儿研细煮粥如乳,每少与饮之,助谷神,达肠胃,甚佳。不可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泄。粟类多种,此则北①人所常食者是也。又春为粉食,主气弱,食不消化呕逆,解诸毒。又蒸作糗食,味甘苦寒,又云酸寒,主寒中,除热渴,解积实大肠。一种糯粟,即秫也,余见粳米下。糯米味苦甘,温,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此《本草经》文也。诸家有云.性微寒,妊娠与杂肉食不利子,久食身软,以缓筋也。又云:寒,使人多睡,发风动气,壅经络气,止霍乱。又云.凉,补中益气,行荣卫中积血。所论盖不同也。夫所谓不利,缓筋,多睡之类,以其性儒所致。若谓因其性寒,糯米造酒最宜,岂寒乎?农家于冬月用作糍,喂牛免冻伤最验,是则糯米之性当如经文所言。黍米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又云:性寒,有小毒,不可久食,昏五脏,令人好睡,小儿食之不能行,缓人筋骨,绝血脉。不可与白酒、葵菜、牛肉同食。有丹黑数种,比粟米略大。今此地所种,多是秫黍,最粘,又名黄糯,只以作酒,谓之黄米酒,此米且动风,人少食。秫米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疗漆疮,杀疮疥毒热,壅五脏气,动风。作饭最粘,惟可作酒,汁亦少。黄梁米味甘平,无毒。益气和中,止泄痢,去风湿痹。其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取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梁,号为竹根黄。其青白二色,微凉,惟此甘平,岂非得中和之正气多邪?白粱米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移五脏气,续筋骨,止烦满。其穗大,多毛且长,谷粗扁长不似粟圆,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次于黄梁,亦堪作粉。青粱米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健脾,止泄精,轻身。一云,此米醋浸三日,百蒸百暴,裹藏远行,一餐可度数日。其谷穗有毛,微青而细,早熟少收。夏月食之极清凉。但味短而涩,色恶不如黄白梁,故人少种。稷米味甘,无毒。益气补不足。又云,冷,治热,发冷病气,解瓠毒。以其早熟,又香可爱,因以供祭。然味淡,诸谷之中,此为下。苗种者,惟以防荒年耳。陈廪米味咸酸,温,无毒。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泻。又云,廪米有粳,有粟,诸家并不说何米。然二米陈者,性冷,频食令人自利,此说与上经文稍戾。秫蜀谷之最长,米粒亦大而多者。北地种之,以备缺粮,否则喂牛马也。南人呼为芦穄。香稻米味甘软,其气甜香可爱,有红白二种。又有一类红长者,三粒②仅一寸许,比它谷晚收,开胃益中,滑涩补精。但人不常食,亦不多种也。茭米生湖泊中,性微寒,无毒。古人以为美馔,作饭亦脆涩。本书前言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唐代著名于世的养生学家及医学大家孙思邈的一句至理名言。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生命更为宝贵的了。正由于此,中国历代医药卫生专家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一样,无不致力于保护人之健康,延长人之寿命的研究。而我国的历代医药卫生专家对此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因此,在如何延年益寿,保持维护健康方面,做出了更为突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我国医学史上,在个人卫生、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却病延年等等领域,均有着令人崇敬钦佩的成就。特别是与人们个体密切相关的养性、养生,以及以此为目的而独立发展起来的养生功,包括以五禽戏演变而成的动养功,以吐故纳新演变而成的静养功,二者互相为用的动静结合功等,更各是令人咂舌,见则欲从而习之。中国养性、养生以求延年益寿的历史渊源流长,历代学者多所增益贡献,从而获得不断的发展,并不断地在进步中大浪淘沙,以保持其日趋完善的科学性。在其早期,便出现了一些灿烂的成果,例如:马王堆汉墓出土之战国的《导引图》,行气玉佩铭所反映的战国时期的气功,三国时期华佗的“五禽戏”等等。也出现了一些成就显著的学者,例如:晋·葛洪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唐·孙思邈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与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使养生、养性学说与防治老年病相结合。此后,宋、明、清代的诸多养生学家多承先贤成就,结合个人的经验以启后学,并逐步改善、促进着养生学的发展。在此时期,尤以清代对养生之普及颇多建树。在养生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历代也各有千秋。据现存养生学类书目统计,由先秦至近代,各类养性、养生书籍多达200余部,其中各种版本约有500种流传于现代。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损失散佚,但现存的220多种图书,已构成了足够丰富的宝贵文库,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参考资料库。深信,这些珍贵的图书资料为现代保障健康、延年益寿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必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上述两百多种养生书中,《寿养丛书》是富有代表性者之一。此书之编辑校纂者胡文焕,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通甫,号全庵,又号抱琴居士。素以琴棋书文著称于世,亦以儒医而闻名遐迩,对延年益寿之理论技术又颇多研究。他除编纂《格致丛书》,并于其中包括有关养生学著述十余种外,更以《寿养丛书》为名,收载前人养生学佳作与自己编纂辑校养生学文献凡34种,68卷,实可称之为集明以前养性、养生学之大成。该书之内容相当丰富,从理论到技术,从原则到方法,从文字叙述到表解图示,无论动功、静功、气功导引、食疗食补、起居调摄等等,论述延年益寿、养生养性,均甚为周详;其先天后天,中年老年,妇女注颜,其方其术,或预防,或康复,或保养,或增健,均各有其可供择优而从之的具体指导。对我们当代人仍有着比较普遍的参考价值。然而,该丛书于公元1592年编纂完成后,虽曾刻印面世,但很少能流传至今。尚存于世的极少的几种版本均是凤毛麟角,只能珍藏在图书馆中作研究参阅,不能为广大读者所见到。80年代末,我在主持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工作时,曾从中国书店购得一批中医书籍,其中不乏有价值之珍本。清人根据《寿养丛书》明·万历年间虎林胡氏文会堂初刻本精抄之全本,是为最珍贵者之一。因为其所收图书种类之多是现存所有的版本中未有能与之相媲者,其中有些图书还是久佚而再显于世。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曾原样影印出版,虽很精美,但其定价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加之,该书漏列《食鉴本草》与《食物本草》两种,凡四卷。同时,因是影印版本,未作断句点校,也给普通读者参阅习从造成不少的困难。为了弥补上述美中不足,使更多读者能人手一册,使千万大众能从中吸取教益,以增进自己的健康,同登人类最美好的寿域,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支持,我们特将《寿养丛书》加以点校,重新排版,缩小版面约六分之五,使既保留了原书所有的内容,又使书价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以适应广大群众收藏阅习的实际需要,实属幸事。此外,为了突出实用的目的,我们在书目编排的时候,将一些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排放在前面,而理论性的内容则往后放。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胡文焕的编纂自然会有其不少的缺陷,甚至错误。为了保持此书的原貌,比较真实地反映中国古代养生养性的学术内容,对于观点及方法上的一些问题,点校过程中未作改动,有的以脚注校记说明的方式,加以讨论。我们的点校因个人知识的欠缺,时间的仓促,也一定会有许多缺漏与错误,尚请同道及广大读者多多批评指正。李经纬1996年12月9日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
新编传染病秘方大全郝建新 等主编本书的绝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建国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医期刊和中西医结合杂志,亦有部分来源于中医专著及学术交流资料。体例采用了以目前通用的西医病名为纲,再以纲统方,分类汇集的方法。力求突出本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每个章、节约简要地对疾病的概念、临床特征、常规治法和中医的理法内容及原则等进行阐述,以期达到开宗明义,统帅全篇的目的。每方共发“药物组成”、“加减变化”、“治疗方法”、“功效主治”、“临床治疗”、“经验体会”、“方剂来源”等向个子项加以分述。其内容均源于原始资料,仅在“经验体会”中参与了编著者的一些见解。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为了统一全书的体例和格式,编者对少量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技术处理。本书共收载临床行之有效的秘方、验方、新方、400余首。可基本反映国内临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概况。
-
得配本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姜典华[等]校注内容提要本书主要论述药物配伍在临床中的运用,分十卷,共收药物647种,以《本草纲目》分类法分为二十五部。每味药物之下首先简述该药配伍禁忌,次列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等。该书是一部研究和学习中药临床配伍应用的重要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药研究人员及初学中医中药者参考阅读。
-
中药大全崔树德主编暂缺简介...
-
伤寒论本义(清)魏荔彤著;赛西娅[等]点校《伤寒论本义》又称《注释伤寒论本义大全》,清·魏荔彤著。全书凡十八卷,另有卷之末、卷之首各一卷。卷之首包括伤寒例、辨脉、平脉、方氏图说、闵氏传经论,并附张景岳论述;卷一至卷七为太阳、阳明和少阳病证内容;卷八至十二分别为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和过经不解等;卷十三至卷十六为太阴、少阴、厥阴病证内容;卷十七、卷十八讨论瘥后劳复、阴阳易、霍乱;卷之末辨汗、吐、下法之可与不可。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并援引《内经》、《周易》有关论说参证诠解,探讨奥旨,以阐明《伤寒论》“表里之义”、“升降之义”和“寒热虚实之义”。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医宗金鉴》多引其说。
-
食品的营养与食疗大全欧阳文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