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易学与养生刘长林,滕守尧著《易经》这部书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简明。五千年间,易学思想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学。《周易》经传符号单纯(只有阴阳两个符号),文字简约(约两万四千余字),给后代诠释者留出驰聘才学的广阔天地。迄今解易之书逾数千家。近年已有光电传播媒体,今后阐释易学的各种著作势将更为丰富。这套丛书的主旨,借用王充《论衡》的话——“疾虚妄”。《论衡》作于二千年前。然而,旧迷雾被清除,新迷雾又弥漫,“疾虚妄”的任务远未完成。如果多数群众尚在愚昧迷信中不能摆脱,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本书在进行有关讨论的时候,在考虑到行文可读性的同时,尽量列出其相应的文献依据,以求雅俗共赏。
-
黄庭经杜洁编著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随着本世纪末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博大智慧和神奇魅力正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渴求,已成为当今时代持久不衰的社会热点。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国情、减少前进过程中的阻碍,而且能够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者,在国内一批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组织编纂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普及性读物。它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中精选出六十部在历史上影响至巨的经典,按儒、道、佛、诸子、杂家、文史、蒙学和家训分为八大类,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目,这将使读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本丛书避免了以往古籍整理中注释繁琐、白话生硬的缺陷,代之以一种全新的编纂方式和设计风格,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一睹古代典籍的原貌。我们相信,这套凝聚了两代学者心血和智慧的丛书,必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
中华医学性保健大全张宗志,张树生主编内 容提要该书分男子性事疾病篇、女子性事疾病篇、房事保健篇、偏方验方篇、中药篇等,不仅对男、女性事疾病计50余种,分别从疾病概说、辨证论治、外治、食疗、针灸、气功、按摩、验案选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还特别收集了历代医家、宫庭房事保健养生及现代有关偏方验方计千余首,并独家专门详细介绍了近二百味中药在性保健方面的应用。此外在房事保健篇中,还详细介绍了有关性保健的气功功法、按摩手法、食疗保健、中医房中术、房中禁忌、优生优育、节育措施、性生理及保健知识等。本书并从高层次上论述了中医驻春延年的理论及性修养等问题。是迄今为止,内容最系统、全面、深入的中医大型性医学专著。远蒐古代之精华,近取当代之经验,融古今于一炉,汇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此书有助于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性事疾病,有助于夫妻生活和谐美满,有助于优生优育和节育以提高人的素质,有助于中、老年驻春与长寿。
-
中医妇科名著集成牛占兵主编编辑推荐:本书全文收入最有特色、实用价值最高的妇科名典12部,如《妇人良方大全》、《万氏女科》、《济阳纲目》、《沈氏女科辑要》、《妇科玉尺》、《竹林寺女科全书》、《女科要旨》、《女科经纶》、《傅青主女科》、《经效产宝》等,以最佳底本精点细校,由妇科名家精撰书评,书末附方剂索引、难点集注以及未能收入本书的有关妇科典籍内容提要或节录。
-
疑难杂病治验录李昌达著暂缺简介...
-
伤寒论(汉)张仲景著;厉畅,梁丽娟点校医道源自炎黄,经方兴于伊尹。未入其门,而自认为升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袭异学,杂糅臆说,取法乎下,乃得其反。故非彻悟轩岐问对、仲景论辨,断难以会通阴阳、穷极变化、彰显玄冥、洞析幽隐。后汉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发微《素问》,用广《汤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卒病论》十六卷(约成书于公元205年左右)。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编次外感热病部分,并经宋代林亿校正,而为现存之《伤寒论》十卷。共二十四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其论言精而奥,法简而详,一证一方,万选万中,被称为群方之祖。(伤寒论》以三阳三阴六病为纲,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之脉证,施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之治法,从而立辨证论治之大则,树理法方药之楷模。如太阳虚实之解肌发汗,少阴寒热之扶阳育阴,汗后恶寒以芍甘附子顾其虚,汗后发热以调胃承气改其实,皆为虚实寒热之辨析。又虚则先治其里,实则先解其表,四逆之救里,桂枝之救表,麻附辛之于太少合病,大青龙之于表实里热,均是表里缓急之权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求其所属,伏其所因,导其势以使气和。凡寒热虚实之态势,表里开合之趋势,六病传变之时势,纵横相作,化不可待。务必审时度势,从反利导,谨守病机,无失气宜,始得仲景之心法。金代成无己,术业精通,而有家学,首注《伤寒论),皆引《内经》,旁牵众说,方法之辨,莫不允当。现存明嘉靖二十四年汪济川刻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本,为《伤寒论》原文较早之版本。而明万历赵开美刻《伤寒论》,近年已有排印出版,故选成本为底本。为保存古籍版本原貌,且依照《中医古籍名著丛书》统一体例,删去注释,只留原文。并参校赵本、医统正脉本等。
-
朱砂掌健身养生功杨永著作 者:杨 永著 页数:196页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简介:杨永(1926~ ),学名杨维中,北京房山人,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武术队领队兼教练 主题词:气功,朱砂掌更多同类图书:医药、卫生>中国医学>中医预防、卫生学>气功
-
实用针灸治疗表解朱江,刘云提,宋琪编内 容提要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针灸治疗各科疾病的内容,分别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一种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主症、兼症、治则、配穴、刺灸方法,以及除毫针刺法以外的各种针法和相应的西医病名。第二部分为针灸穴位作用、主治的分类,且附有各自的汉语拼音索引,读者可按照分类或汉语拼音来查找所需要的穴位。最后附有本书所用针法灸法内容及参考书目。总之,拥有此书者既可按照固定的配方进行治疗,亦可根据穴位的作用、主治自行选穴和灵活配穴。
-
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编著中医学术绵延数千年,源远流长。据现存文献记载,现论肇始于《内经》和《难经》;药物探源于《本经》,辨证论治则张机《伤寒卒病论》已发其凡。以上典籍为中医药学奠定了基础。近至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飞跃前进,知识更迭,百技俱新。中医药学虽有其独特优势,而面临时代挑战,亦急需采用科技手段,在通晓中医学原来学术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对具有“因发知受”特点的中医病理学尤需加以研究,我国医务工作者和有关科技人员,对此均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中国古代对房中术与色欲房劳伤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胜西方性医学,故目前已引起西方科学界的重视。此等要论,书中已详加论述。此书不仅值得中西医学家及性学家仔细一读,即使非此专业的人士也将从中得益匪浅。
-
拔罐疗法治百病余宗南,朱榕冰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