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100种常见疾病的中成药治疗罗仁,邓文均,吴省英编著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100种常见疾病采用中成药治疗的方案。每一种病症均按概说、辨证论治、注意事项三项编写,书末还附有常用中成药组方。本书特点是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一是采用现代医学方法诊断常见病、多发病;二是择优遴选的近600种中成药多具有药品标准,由药厂正式生产,能在中药店购买;三是每种疾病均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提出每一证型的治疗方案与中成药选择,只要明确了西医诊断,就可从中找出相应的中成药治疗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师、药师、医科院校师生及基层医务工作者参考,亦可作为居家旅游时自我医疗保健的指南。
-
针灸聚英(明)高武撰;闫志安,张黎临,李惠清校注内容提要本书系明代著名医家高武所撰,共四卷。汇集了明代以前《铜人》、《明堂》、《千金》等各家针灸学说及医理、歌赋等,并记有高氏之独特的学术见解。该书内容丰富,在学术界较有影响,是一部非常实用的针灸参考书,可供针灸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及初学针灸者参考阅读。此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日本刻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铅排本为主校本校注而成。
-
常见疾病的食疗与食补赵金勇等编本书精选了适合家庭制作、安全有效的食疗食补方近800个,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五个方面。对每个食疗方的原料、制作、服用方法、来源、功效及适用症作了详尽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可作为一般家庭自疗自补及保修的参考读物。
-
现代实用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现代实用本草》是在卫生部、药政局领导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的一部大型中药材参考书。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收载了实际临床常用药材500余种。本册仅介绍132种根及根茎的常用中药,系统地阐述各种药材的品种来源、别名、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分布、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主要化学成分、显微鉴别、化学鉴定、含量测定、炮制方法、药理作用、功能主治,并重点地对混淆品作了有关注述,附有参考文献。书末汉语拼音、中文名、英文名索引及拉丁名、拉丁学名索引,以供查阅。《现代实用本草(上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绘有原植物图、药材图、组织图及化学鉴定图谱或照片,以突出反映其现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系中药药政、药检、药材经营和教学、科研部门颇有价值的参考书。
-
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高士贤,黄燮才主编本书共选出常用易得的药用动物250种,列举疗效较好的简便验方和抗衰老的一些保健药膳方供1083多首。本书以药物来源的动物分类地位为序编目。每味药记载的内容包括动物来源、形态、分布(置于图片下)、采收、性能、应用、选方及附注等项。本书旨在更好地发挥动物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本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本书即是中医中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又可作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家庭的保健读物。适合城乡医药卫生人员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广大群众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药生产、采收和经营的有关人员参考。
-
百病足疗900方胡献国[等]编著随着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和药物毒副作用的不断涌现,中医外治法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其以方法简单、疗效确实,药力集中,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虽然中医外治典籍浩如烟海,外治专著众多,但尚无一本足疗外治专辑,其足疗效方虽多,但散见于各种医籍之中,查找使用,殊多不便。有感于此,笔者遍览群书,广搜博辑,斟酌筛选,会聚成册,以期能方便实用,光大中医外治法,使足疗法成为中医有效外治方法之一。本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了常见足疗方法、应用原则、注意事项、足疗进展及展望。各论分科概述了常见病的足疗方法,每方分别按方名、组方(穴位)、用法、功用、来源,或注意事项等内容书写,具体内容均来自原稿,对原稿中无方剂名称者按药名拟定方名、编写体例以中医病名为纲,间插西医病名,以病统方,以便切合临床实际。资料来源均出自全国公开发行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及著作,少数为笔者经验方。本书系中医外治临床参考用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中医足疗爱好者,病人及家属亦有实用价值。
-
古今名医汇粹(清)罗美著;杨德利,鲍玉琴校注内容提要本书为清·罗美撰,其采撷上自汉代,下至元明清历代名医的医论及辨证治验精华,分类汇编而成,是一部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八卷,分为论集、脉要集、病能集三大部分。此次整理是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清道光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各科临床医师、教学工作者及中医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施杞总主编;夏翔,张玉萍本卷主编暂缺简介...
-
医学研悦(明)李盛春 等编辑,田思胜 等校注《医学研悦》是明代湖北名医李盛春所作,全书包括《伤暑全书》、《脉理原始》、《胤嗣全书》、《病机要旨》、《治伤寒全书》、《治杂症验方》六种,共十卷,约25万字,初刊于明天启六年,此书在《中国医籍通考》、《分省医籍考》、《中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均有记载,但多谓佚失,现仅存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部,是明天启年间的初刊本,此书是国内仅存的孤本,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医学研悦》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是李盛春先生集其父多年的经验,后由其弟占春考古论今,审察运气,远宗仲景、节阉之训,近采青阳、立斋之说而成书。《医学研悦》有较深的理论阐发,说理契合实际,以《内经》、《难经》为据,多有发挥;论治多自拟验方,创造新方,并对其药物制法、服法、禁忌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出入命门陈乐平著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进入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展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高科技与社会文化的交融现象也越来越令人瞩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当今高度文明的社会特征。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交融现象,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自觉不自觉地要受到整个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对它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它的发生与发展也必然要向整个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渗透,给予社会文化以深刻的反作用。这种相互融通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医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可逾越地要接受上述规律的支配。而当今医学人类学的出现,正是人们遵循这种规律,自觉地研究医学与文化的关系的结果。尽管,关于医学人类学的内涵和外延,由于众说纷纭,目前尚难确定,但就研究医学和文化的关系这一点上则是一致的。既然是研究“关系”,那就是相互的,所以我十分赞成美国学者利班(R.W.Lieban)的精辟论述:“包括研究受社会文化特征影响的医学现象,也包括从医学方面来阐明的社会文化现象”,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然而,目前对于从医学方面来阐明社会文化现象,却是那样贫乏和苍白,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陈乐平同志有志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择中了中国医学文化这个选题进行考察和分析,是颇有见识的。中医药学经历了远古迄今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它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一直是亦步亦趋地同步发展着,在“医学与社会文化”这个命题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从中揭示在我国特定条件下,中医药学与中国社会文化关系的特征,并以此为借鉴,引起我们对今天的思考,这对于促进中国医学文化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经过陈乐平同志广收博览、精心提炼、焚膏继晷的辛勤工作,《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一书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具有我国鲜明民族特点的医学人类学的开创性著作,其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医学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社会生命模体”的假说,不仅矢勤,而且矢勇,弥补了当前在医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也不乏其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