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编著;陈辉注释《濒湖脉学》为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李时珍号濒湖,故书名《濒湖脉学》。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决,便于读者背诵,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
拔罐疗法治百病程爵棠编著内容提要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拔罐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治疗范围、经络与穴位、罐具与操作方法等;下篇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20余种常见病的治疗经验。本书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基层卫生人员及城乡家庭自疗者参考。
-
中国刮痧健康法大全王敬,杨金生编著健康,从远古到现在人们都在不懈的追求,古老的东方——中国人是如何认识健康的呢?中医认为阴阳和谐即是健康状态,阴阳失和即是疾病状态。保持健康状态即谓之为养生、保健、治未病或叫预防医学。改变疾病状态使之向健康状态的转化过程就叫治疗,亦是治疗的目的。此间采取的一切有利保持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的方法就叫养生预防保健方法和治疗方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最早的保健与治疗的方法,大多数都是物理的、自然的、非药物的方法,如运动、导引、按摩、热敷、针灸、刮痧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保持阴阳平衡或使阴阳失和状态调整为平衡状态,使邪盛正虚的疾病状态改变为以正祛邪的健康状态。本书是在《中国刮痧健康法》基础上广泛听取专家、同道和学员的意见的基础上又次全面提高和总结,使之更加一目了然,方便实用。本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乔痧基本知识;中篇主要介绍刮痧基础理论;下篇主要介绍临床病症的治疗。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注重科学性、条理性和实用性,是迄今为止刮痧基础最为详细,基础理论介绍最为系统,治疗病种最多的刮痧专著,它将为刮痧研究及临床提供指南,为希望获得健康的人们提供一体方便实用的教材。
-
中医方法全书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醋蛋治百病《百病防治丛书》编写组编暂缺简介...
-
时时可选的按摩术漆浩主编暂缺简介...
-
类证治裁(清)林〓琴编著;孔立校注内容提要本书为清代医家林珮琴编著,初刊于咸丰元年(1851),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综合性医书。书凡八卷。卷首为“内景综要”,简要介绍脏腑生理等内容;卷1~8论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列述中风、伤风、暑、湿、燥、疫、虚损、痨瘵、三消、泄泻等多种病证,兼有鼻口、齿舌、咽喉及肠痈、痔漏、白癜风等。妇科病证有经、带、胎、产、热入血室等病证。外科病证有诸疮、瘰疠、梅疮、结毒、疗毒、发背等。本书具有博采众长、取材审慎、编排分项明晰、方治便于检用等特点,在临床参考书中颇有影响。片断:【口噤】足阳明之经上夹口,风寒乘虚袭入,则挛急口噤,先用乌梅肉、冰片、生南星为末擦牙,其噤可开。宜竹沥、姜汁调苏合香丸灌之,再用巴豆油纸卷皂角末,烧烟熏入鼻中,人事自省。【痰壅】宜吐之,稀涎散加橘红,或姜盐汤灌之。以鹅翎探吐,或三圣散瓜蒂散加蝎吐之。后用星香散、二陈汤、涤痰汤、导痰汤。挟虚,加参、芪、竹沥。挟寒,加桂、附、姜汁。脾虚呕区痰,六君子汤,异功散。中气虚,理中汤,温胃饮。【口眼歪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灵枢》云:足阳明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又云:足阳明、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宜润燥以熄风。大秦艽汤,或十全大补汤尤妥。【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自丹溪以左枯属血虚,用四物汤,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气血两虚而挟痰,用二陈汤,加钩藤、竹沥、姜汁。宗其治者多不效,何也?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以附子能行参、芪之力,而阳和自转,肉桂能通血脉,而筋节自荣,挟痰者,八珍、十全等汤加南星、半夏、姜汁。营卫俱虚者,黄芪五物汤,膝骨软,加牛膝、虎骨,节软,加木瓜、当归。【四肢不收】诸阳经皆起于手足,循行身体,如邪气客于肌肤,随其虚处停滞,与气血相搏,故肢不举。脉缓大有力,土太过也,当泻其湿,胃苓汤;脉细小无力,土不足也,当补其气。补中汤。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淫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麻、竹沥、姜汁。本书前言重锓本蒋序同治间,余守润州后,又承乏江宁。林生嵩廙至署来谒,盖余守润州时所取士也。出其先祖羲桐先生医书一册,乞序于余。书固有余先师芗畦吉君原序,先生与余师素号神交。知先生以经济之学,郁不得志,沉潜泛览于古来之医集,抉其精英,以为是书,卓然必传于后无疑也。余疏于艺术,医学一道,概未有知,而劳劳仕宦,捧檄东西,窃以牧民之道,其通于医术者,为生告之。当乱离之后,民生凋蔽,培植之政,犹医之急补元气也;奸民猾吏,非种必锄,犹医之涤瑕荡秽,不遗余力也;政治之施行,必求其利害之所在,犹医之分经分络,不得妄施药石也。其他正治从治之法,君臣佐使之宜,虚实损益之故,调和血气,燮理阴阳,良医之于病,亦犹良吏之于民。昔人所以谓治病之道通于治国也。使先生当日幸获通籍,出经济之学以治民,当有更传无穷者。乃先生以大用之才,为绪余之见,阅是书者,咸为先生惜。不知士生一世,只求有益夫生民。治病治民,其揆一也。今先生之医术,传先生之经济,不因是深入想象欤。既为生告之,遂书之以为序。同治十三年知江宁府知府事天门鹤庄蒋启勋拜序。
-
痛症的中医疗法路德华等主编内容简介本书集当代中医在病症治疗领域内之经验结晶,对19种常见病症分别按内服法、外治法、针灸疗法、名医验方四部分进行编写,层次分明,条目清晰,其内容以近年来国内各中医药期刊报道为主,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加工整理,精选成册。取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详实,共选用内服方350余首,外治法120余条,针灸疗法170余条,名医验方140余首,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中医治疗痛症之最新进展和成果。本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用为宗旨,诚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在治疗病症时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和良师益友。
-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编著;夏魁周校注《针灸大成》凡十卷。主要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的原文,以论述针灸源流;针灸歌赋;针刺补泻手法;井荣俞经合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等时间取穴方法;详述了十四经络、经穴及经外奇穴的部位、针灸方法及主治病症。最后分类介绍了各种病症的治法和选穴,以及分列了采撷名医刺法、灸法并记载杨氏医案。《针灸大成》不仅有杨氏家学之粹,而且集明代以前针灸文献之精华,资料丰富而珍贵,并切合临床实用,对针灸学术的保存和弘扬,功绩巨大,影响深远,一直被奉为针灸学者所必备之书。
-
类经郭洪耀 等校注《类经》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他将《灵枢》、《素问》分作十二大类,三百九十节,共计三十二卷,全书多从易理,五运六气、脏腑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阐发经文蕴义,颇能启迪后人,深为后世所推崇。《类经图翼》共十一卷,主要是以图解形式辅助《类经》对五运六气学说、脏腑骨度,经络起止、针灸治法等进行说明,该书条理性很强,引证资料丰富,故对后世影响颇大。《类经附翼》共四卷,主要内容为《易经》与中医理论的联系、古代音律与医学的关系、针灸诸赋,以及作者的多篇学术医论。本书刻本较多,此次整理,以明天德堂刻本为底本,以明金阊童涌泉刻本和清嘉庆四年已未(1799)金阊萃英堂刻本为主校本,几点说明,列述于下: 1、凡底本与较本有异,而文意均通者,不出校语,悉仍底本;校本义长者,保留原文,出注说明; 2、对明显的讹误字、异体字、俗字、坏字、常见的通假字,一律予以径改; 3、书中引文颇多,且参以已意,凡文义通者,不作改动;明显错、漏、衍字、径予改、补、删;难以定夺者,出校语说明; 4、底本目录与正文内容相左者,互据增补,不出校语; 5、由于版式的变更,原方位词“右”、“左”等一律改为“上”、“下”不出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