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龙砂医派陆署 陶国水本丛书对中医药传统文化重要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各分册主编对本学派的学术特点、代表性人物以及本学派的秘方和学术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本书是对发源于无锡地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龙砂医学流派,进行全面论述的一部著作。全书将从地理时空角度,探析其产生的地域、文化、社会等背景要素,对其历史渊源、内涵属性、文献特征、文化特质、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验方名方与特色诊疗技术、历史遗迹、典故传说、名医事迹、医界见闻、老字号传承,以及对近现代中医药教育的贡献、现代研究与活态传承等进行详细阐述。
-
汤液经法图讲记2金锐“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 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研究张铁军,闫凯境,鞠爱春中药质量标志物是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中固有的或加工制备过程中形成的、与中药的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是反映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志性物质。本书是介绍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志物的首部专著,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绪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研究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为范例,分别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化学物质组辨识、特有性、有效性及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安全性及可测性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确定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标志物;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建立的多元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概述,建立了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从药材饮片到提取物再到成品制剂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本书展示的研究成果可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提供有效指导、为其他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建立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各科经方·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特色教材黄煌编著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全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
岐黄薪传录陈永亮,李强,杨荔勇,刘世巍本书汇集了来自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03 位青年中医学者的跟师学习见闻、医案医话和心得体会,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 传承渊源部分,主要介绍了青年中医学者们在国家“岐黄工程”项目支持下,前往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孟河、龙砂、齐鲁内科时病、内伤伏气致病、浙江何氏妇科、岭南罗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旴江医学、山西门氏杂病、湖湘五经配伍针推、龙江医学、湖北省陈氏瘿病、无锡黄氏喉科疗法、云南吴佩衡扶阳、管氏特殊针法、甘肃郑氏针法、河南邵氏针灸、澄江针灸、南少林骨伤、天池伤科、甘肃陇中正骨、四川何氏骨科、石氏伤科等国家级学术流派,以及部分地方学术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国知名专家工作室跟师、研学、游学的见闻和体会。 杏林新悟部分,主要为青年中医学者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心悟,以及创新的理论观点、学说、诊疗模式等,内容丰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拍案称奇。 悬壶撷菁部分,汇集了各位青年学者的 106 篇临床医案,针通内外,药挽沉疴,新法特技,琳琅满目,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临床实用参考价值。 全书内容原创,写作质朴,真实可参,实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本。
-
糖尿病三师共管临床手册杨叔禹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概述“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主要特点、内涵和形式,第二、第三章分别阐述“三师共管”诊疗模式下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的诊疗内容、诊疗规范,第四章阐述糖尿病“睡眠-胃肠-情志”症候群整体诊疗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第五章阐述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与中医师的协同诊疗,第六章阐述“三师共管”诊疗模式下健康管理师的相应职责等。本书贴近临床,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充分呈现了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适合从事糖尿病诊疗、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益读物。
-
岭南中医学术源流刘小斌本书探讨岭南中医学术源流,绪论综述当代学术流派研究前沿进展及写作背景与思路,各章则按照学科分类与人物地域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梳理出岭南医方学术流派、岭南生草药医家学术流派、伤寒学派岭南流派、温病学派岭南流派、岭南中医内科杂病学术流派、:岭南中医骨伤科外科与肿瘤科学术流派、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岭南中医儿科学术流派、岭南中医喉科眼科学术流派、岭南中医针灸学术流派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存史记事启迪后人,凝练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理论主张,彰显其学术经验及临证特色,使读者了解岭南地域医学对全局之贡献。本书适合于临床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医教研人员以及中医学术流派、名医工作室建设者阅读参考。
-
跟师百案思辨集冯玲本书为作者师从路老十数载,整理并选取代表性跟师医案所得。选取路老临证验案百则,囊括内、外、妇、儿各科,涵心、肝、脾、肺、肾、脑等系统,集中体现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对于传承国医大师的临证经验,启迪中医临床思维大有裨益。主要内容为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侍诊期间,记录、整理的路老诊治患者的典型案例一百则,主要包括心系疾病、内科杂病、妇科疾病、皮肤疾病及儿科疾病五类医案,通过案例展现了路老的诊疗经验与辨证思路,及作者的心得体会与临证思考。
-
蒙古贞名蒙医医案陶淑霞 宝音朝古拉暂缺简介...
-
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戴昭宇说到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有人认为目前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中国的中医学;但是也有与此截然不同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中医学,不应该将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在概念上相互混淆、等同视之;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的关系,尽管各自的体系已经分立,但是彼此还存在相当多的相互包涵并且不断交融的部分。其实,所谓汉方医学,也常被表述为“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体系而经过日本化的医学”,主要是指运用生药(中药原料)的诊疗体系。鉴于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同源异流、同根异枝”的关系,本书主要借鉴发生学与比较医学手法,以汉方医学“证”的学术研究轨迹作为一条主线,着重就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以来各个主要流派的诊疗特点及其演变加以考察。本书首先对汉方医学体系形成前日本有关“证”的研究进行回顾。继而将理论上和临床上与“证”相关的研究通过各流派代表人物典型医案的分析,以点带面地对汉方后世派、古方派、考证派和折衷派等主要流派进行考察。最后对处在发展变革中的日本现代汉方医学流派与临床特点进行考察。本书目的是探讨汉方医学各个流派在临床诊疗中所反映出来的思路与方法,并与中医学加以比较,与读者一同对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在临床中所存在的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诊疗方法论加以探讨,并试图挖掘二者在学术上有关法则或规律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