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胡希恕著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
喻嘉言医学全书喻昌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清代医家。其医术精湛,著述较多,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不仅于《伤寒论》的研究独有体会,倡导三纲学说。其大气论、秋燥论的观点亦为后世所称许。本书收录了喻氏编撰的《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寓意草》,以及流传甚少的《(痘疹)生民切要》。主要内容包括喻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体会 、对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发凡起例、痘疹的证治经验,以及其所厘定的病案规范与精湛的临床验案。本书可供中医专业人员以及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者阅读。
-
柳氏中医方证法式柳少逸编著本书为柳少逸先生作品,是其“方证立论法式”系列讲座整理稿,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证法式概论,阐述了“以方证立论”是柳氏医学流派的临床思辨方法,阐发了方剂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方证立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广阔的应用范围,即有众多的可用之方。其他三部分分别从同病异治(病证)、异病同治(方剂)及针灸推拿三个方面讨论以方证立论法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方证辨治法式是临床辨证论治思路之一,对临床医生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
中药材组织显微鉴别全息彩色图鉴崔亚君, 季申, 李会军主编出版价值:显微鉴定是中药鉴定传统四大鉴定法之一,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必须收载的内容,同时也被《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局方》等多个国家的药典收载。中药显微鉴定是指利用显微镜,依据对照中药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的特征,对中药(检品)进行真实性鉴别的方法。偏振光显微镜与正常光显微镜不同之处在于在检测具有偏振光性的中药显微标志物时,利用其偏振光性可以排除不具有偏振光性物质的干扰、快速寻找到检测标志物。目前中药粉末检验已经开始偏振光检验,但对于植物组织尚无系统研究。本科学研究情况:显微鉴定研究鼎盛时期是“七五” “八五”(1986 ~ 1995年)期间,由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国内30多个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百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对220种(类)多来源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评价研究,内容包括显微鉴定。该研究先后出版了专著《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1 ~ 4册,1994 ~ 2001年;北方协作组1 ~ 6册,1995 ~ 2003年)。该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研究的一次系统的大总结,显微鉴别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受制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所有显微鉴定的植物组织图和粉末显微特征图均为手绘墨线图。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李萍、钱忠直,2009年)、《中药显微鉴别图典》(赵中振、陈虎彪,2016年)等书已经出现了中药粉末偏振光显微鉴定技术和影像。但尚无人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对具植物组织横切面切面进行系统研究,本书将弥补该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作者独创的半偏振光下植物组织观察方法和拍摄技术将是植物组织显微研究的创新。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获取植(动)物组织横(纵)切面正常光和偏振光全息影像图、并将该技术用于中药显微鉴定。开启了植物药组织偏振光、半偏光和正常光对比研究的先例。2、自行研究创立的独特的半偏振光显微摄影技术(正在申请拍摄方法和显微镜改造专利)可以同时获取清晰的具有偏振光现象和不具有偏振光现象的的中药显微图像。该方法是生物界显微研究的一大创新。开启了半偏振光显微观察方法的先河。3、本书将对中药偏振光显微显微鉴定方法学和植(动)物和矿物彩色影像的研究起到创新引领作用,是中药显微鉴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整个生物界的显微研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本书首次利用大图拼接技术、实时景深扩展技术获取具有鉴别意义的植物药横(纵)断面正常光、偏振光、半偏光全息影像彩图,并将该技术首先用于中药显微鉴定,用于展示有偏振光特性中药组织显微鉴别标志物,揭示其存在部位及分布规律。是显微鉴别研究观察的一次革命。4、发现了偏振光显微镜下的美轮美奂的微观世界,该发现将创立一个美学观察新领域。主要内容与特色:包括内容总论(提要、前言、编写说明构成)和图鉴各论。总论主要介绍中药显微鉴定的发展简史、本书创新之处、方法、原理及编写原则等。各论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极其混淆品种100种的正常广、偏振光和半偏光显微鉴定图鉴,并配有文字描述及图标。为便于学习,各论结构体系拟按首字母顺序排列,特别收载具有混淆品的中药并归为一类,如中药木通、川木桶和混乱品种川木通归为木通类。每个药材收载有来源、植(动)物组织横(纵)断面偏振光全息影像彩图、正常光与半偏振光横切面对比彩色影像详图、具有专属性鉴定意义的偏振光、半偏振光和普通光对比特写影像彩图,配有文字描述和图标。
-
通针疗法周建斌著通针为本人的系列发明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证书。通针是在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老师发明的锐性分离针具——针刀的基础上,传承发展,继承了锐性分离针具的精华,改进了锐性分离针具的缺陷。同时,通针增加了钝性分离针具的功能且改进了钝性分离针具的缺陷。作为最重要的创新,通针将锐性分离针具和钝性分离针具有机地组合于同一种针具,传承了两者的精华,改进了两者的缺陷,创新锐性加钝性分离针具,具有医疗针具里程碑式的意义!
-
中医湿病辨证思维及案例分析苏凤哲我的导师路志正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百病皆由湿作祟”“北方亦多湿”的观点,并历经30余年,九易其稿,编辑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系统论治湿病的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2007),成为中医治疗湿病之圭臬。吾2005年拜路老为师,后又做路老的传承博士后,转眼已17年矣,十几年来潜心领会路老的湿病证治理论,验于临证,倾心专注,游于湿病之间,苦心揣摩,力求精进,稍有感悟即录之,久之茅塞顿开,渐成心得,今将所感所悟,拙笔成文,不揣冒昧,因名《中医湿病辨证思维及案例分析》。 湿病害人广而杂,变化多端,如不能掌握正确的辨证思路,犹如茫海中行船,没有航标,找不到方向,则渐行渐远,不着边际,虽殚精竭力开方,亦徒劳无益。吾从事湿病临床近20年,通过跟师侍诊抄方,耳提面命,又不断思索领悟,辨证思路逐渐清晰,总结出湿病辨证论治六字诀,即一审、二辨、三法、四药、五顾、六养。一审即审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审病情。二辨即辨病所属,主要辨识病位浅深、寒热虚实、升降浮沉。三法即灵活施法,一是要掌握三焦治法;二是调脾胃治法,要把路老调脾胃十八字方针——“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灵活运用于湿病的治疗;三是要圆机活法,运用好燥湿相济、升降相依、寒温并用、消补兼施、肝脾同调等治法。四药即巧用方药,注重轻灵活泼、因势利导、量化有度,用药分寸拿捏到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五顾即处方审核回顾,重点审核立法是否正确,选方是否恰当,处方的寒热补泻、升降浮沉是否得当。六养即治养结合,用药十之八九,即要结合食疗、外治法,以及完善处方后,再给予养生保健的医嘱,由此可窥湿病辨证处方的全过程。 本书既是湿病的传承之作,又是本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两部分:第一章为湿病概述,分别论述湿的来源、湿的性质与病理特点、湿病的治法、湿病辨证论治思路、湿病与微炎症;第二章为湿病案例辨析,分为肝胆病、心病、脾胃病、肺病、肾病、血液肿瘤疾病,经络肢体病、妇科疾病案例诸方面。案例分析首先概括病症要点,然后是证候分析,每组证候从辨体质、审病因,辨病位、定脏腑、辨寒热虚实等方面剖析病证,明确诊断,列举病机治法和方药特点使每位读者通过阅读病例分析,达到辨证思路清晰、治法正确、用药恰当的效果。 因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冀同道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不负湿病传承发扬的拳拳苦心,特以为序。
-
经方观止 伤寒篇张建荣编著本书按经方功效分类归属方药,采用先观方理,再究方证论治的撰写模式,以凸显经方方证合一精神,重在挖掘经方功效,以使临证能今古相通,继往开来。本书撰写以古为今用为宗旨,运用公允平直之语,辑经方研究之共识,直陈大家之灼见,间以笔者之拙论,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中医发展、继承、普及产生了良好效果;尤其在挖掘整理经方分类、经方功效与配伍特点、经方与病证联系与辨析、经方应用思路等做了比较客观的准确的论述。包含《伤寒论》113首
-
柳氏中医灸方发微柳少逸编著本书为柳少逸先生总结历代灸法灸方经验,结合古典医籍论述及柳氏家传经验,从灸方方面的发挥和阐述。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脏腑经络灸方;第二章,经穴功效灸方;第三章,临床证候灸方;第四章,辨证施治灸方,分内外妇儿科等,阐述各科病证的辨证施灸。其中第一、三章,是探求《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阐发《内经》的灸法、灸方;第二、四章,是其传承其父吉忱公经验并有所创新。这样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灸方体系。成为柳氏医派集药方、针方、灸方、摩方于一体的“四方交融”的施治体系。
-
古中医学派讲课实录吕英著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近两个世纪,郑钦安“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彭子益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本书是吕英用李可古中医学派的气一元论解析伤寒论50个常用方。
-
食管癌中医理论与临床郑玉玲主编主要内容:《食管癌中医基础与临床》是食管癌基础与临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从食管癌中医诊断和治疗角度进行撰写,分为“食管癌中医治疗渊源”“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名医大家治疗食管癌病案录”“食管癌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中药研究进展”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