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潘晓川药精以运气学为指导思想,以《汤药经》25药精及一起周流药精为基础的营卫调脉药法。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全面整合了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的理论,使得中医真正走上现代化理论。本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及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读者会充分感受到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及其自称体系的奥秘。
-
国医大师施杞临证实录侯为林,李晓锋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60载,在中医药防治脊柱病、骨关节病及内伤疾病的应用与基础研究方面尤有专长,为弘扬石氏伤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祛,内损外伤兼顾,扶正祛邪,心身结合,脏腑调摄,重在肝脾肾同治”的防治学术思想。他提出颈腰椎病从“痹”论治,以及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腰椎病发病的力学基础学术观点。《国医大师施杞临证实录》是我们在10年前跟师施杞教授临证时的病案实录,选择施杞教授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医案,每一个案例均详细记录病史,每次就诊的辨证调治过程并附按语,按语主要是对其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国医大师施杞临证实录》还详录施杞教授运用膏方调治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
-
中医外治大成庞国明等6人本书是在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成》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系统编撰而成的学术专著。主要突出中医外治的诊疗特色,立足临床。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基础篇从宏观上展示中医外治之产生、发展、特点及现代研究概况,将各种疗法分为六大类。临床篇则对常见急症、内、外、皮肤、骨伤、妇产、小儿、五官等科260余种常见病,分别介绍具体治法(古方剂量,换算为克,以便应用)。
-
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著 ; 冯学功整理《 大字诵读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大字诵读版(第4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 大字诵读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 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 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
中医简史李申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由古至今不同时期医学理论的特点、医药学及医疗实践的进展、中医各科的发展路径及取得的突出成就,另着重讲述了社会人文、科技文化、西医东传等因素对中医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中医发展、繁荣、衰落及复兴的历史传奇历程。后附多篇作者曾经发表过的探讨中医相关问题的文字,和作者个人在求医问药过程中对中医价值的思考,以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医的了解。
-
医宗金鉴吴谦暂缺简介...
-
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 彭宪彰马烈光, 蒋建云主编本书根据彭老师留世成果,及彭老师后人再寻故纸、钩沉探迹所得珍贵遗稿,从生平、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等方面对彭老师中医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将彭老师后人及传人的学术成就一并搜列,稿凡屡易,遂克告成。彭老师虽传世著作不多,但彭老师的学术和临床水平,是为同事和患者公认的。因此,本书对于各层次中医学者、研究者,及中医爱好者,均具有颇高的阅读参考价值。
-
少阳主骨基础与临床王鸿度本书梳理“少阳主骨”学说及临床对应的疾病原型等,构建相应的理论验证模型,将“少阳主骨”学说引入科学研究领域,介绍从动物实验到临床验证一系列完整过程。建立起以“和解少阳”为主要治疗措施的骨病治疗新模式,希冀形成以“和解少阳”为大法,内治与外治结合、中药与针灸并用,综合治疗骨重塑失偶联性骨病的新局面。
-
仲景方药临证思辨录吕志杰参编本书的专家教授与中青年才俊,将自己多年来研究仲景书之理论心得、临床经验撰写成专题论文,编入本集。这些论文有四个特点:一是学术层次高,二是年龄跨度大,三是参编单位多,四是内容丰富而切合实用。本集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方药基础思辨录”,该章分为五节,即为医之道、传承典籍、审病辨证、平脉辨舌、治病法则等思辨。第二章为“经方运用思辨录”,该章分为七节,第一节为经方理论研究,随后六节为热病、危急重症、奇症、癌症、内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多种病症的临床经验。第三章为“祖药运用思辨录”。第四章为“针药并用思辨录”。最后“附篇”是五篇特殊文章,为情真意切心灵的表达,读之可令莘莘学子明白:学习中医之路、攻读经典之路、立志成才之路如何走好。本集适合从事仲景医学研究者参考,更适合在临床上注重经方祖药之应用者学习。
-
经方用药附余19味治验录吕志杰第4集分概要、各论两部分。概要对19味药之性味、归经、功能与专功特效简要论述。各论对19味之每味药都有概述、古今验方、现代应用经验及结语四项。本集所述19味药,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品种,却都是经方未用之药。其中8味首载于《本经》、1味首载于《名医别录》、10味首载于汉代之后的诸家本草著作。本集的编写乃广收博采古今有关文献,去粗取精,精心编撰,合理编辑,切合实用。这是名家、医者以19味之单味药治病,与之某味药为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宝贵经验,学以致用,必能提高临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