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口腔赝复体修复治疗规范于海洋暂缺简介...
-
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王承明、沈会 主编《图解新思维·中医学基础》以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审定教材《中医学基础》为依据,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和治则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以“知识点归纳、相似点比照”为特色,供高等教育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备考复习用书,也可作为医药行业考试与培训的参考用书。
-
相对穴理论及临床应用杨志新本“相对”一词见于古代和现代文献中,用以描述腧穴定位;而位于十二经脉上的阴阳两经,在上肢、下肢、头面、躯干部,“相对”的两个腧穴相配伍,古今皆有应用;在大部分的上肢和下肢,两穴还有互为表里经穴的关系。将这些穴,在临床上应用,发现其取穴少,疗效确切。遂将其命名为“相对穴”。针灸学作为临床学科,它除了作为一种医疗手段以外,还包含着高深的基础理论。“相对穴”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是根据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依据中医阴阳学说、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规律,经络的脏腑表里关系,在挖掘古代和现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的。应用相对穴调整阴阳,通过阴阳相济,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且具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优势。书计划以专著与创新教材两种形式出版,并联合十多家医学院校教授共同编写。该作者于人卫生社出版《相对穴及临床应用》一书,中文版出版后3个月即售罄,重印3次;并出版英文版
-
皮肤病奇效秘验方刘莹 王洪涛本书是常见常见病奇效秘验方系列之一,约23万字。本书根据大量中医经典、名医名家经验以及学术期刊文献等资料,严格筛选并收集记录了皮肤病相关的灵验效方。对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诱因、不同时期、不同患病对象的皮肤病都有着详细的论述介绍和对应治疗方剂。针对每一首灵验效方,详细记录了其中的药物、药量、用法、功效、主治以及此方的来源出处,方便大家阅读查找和应用。本书对临床上治疗皮肤病的选方用药有重大意义,希望能够对广大医生群体以及受疾病困扰的患者们有所帮助。
-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李同宪著中西医融合观是世界观,是中西医、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方法论。融合观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建立了一个顶层设计。《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主要讲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包含证态体系与象态体系,是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主要内容为三个层次:临床诊断治疗层次:病理状态与证的融合,证态体系;医学基础理论层次:器官系统与藏象经络的融合,象态体系;哲学层次即本体论与认识论层次;太极-系统观:阴阳五行、系统论、唯物辩证法的融合,即本体论的融合;取象比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融合,即认识论的融合。按照这三个层次,依次进行,就是中西医融合的途径。《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可作为中西医理论研究者的参考书。
-
脑病耳治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荣培晶本书包括三篇 11章。上篇为脑病耳治的源流基础,共 2章,包括章和第二章。章为脑病耳治的中医理论与长期临床实践;第二章为以现代医学视角对脑病耳治的阐释。中篇为脑病耳治的实践创新,共 6章,包括第三章至第八章。第三章为脑病耳治研究方法与技术;第四章为脑病耳治的机制研究,包括耳穴 -迷走神经 -孤束核联系、癫痫、抑郁症、失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头痛、帕金森病、中风、抑郁症伴失眠、糖尿病伴抑郁、脑病共病、功能性胃肠病耳治作用机制和抑郁症耳治相关作用机制;第五章为脑病耳治的临床研究,包括癫痫、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失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头痛、帕金森病、自闭症谱系障碍、中风、抑郁症伴失眠、糖尿病伴抑郁、脑病共病疾患 (焦虑障碍共病失眠、卒中后睡眠障碍、卒中后抑郁、卒中后焦虑障碍)、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以及与国内外治疗技术对比;第六章为脑病耳治的医工结合的成功实践,包括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仪、耳穴电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耳穴影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耳穴数字化诊断技术的应用;第七章为脑病耳治大数据与专家共识;包括耳穴大数据初探、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八章是脑病耳治的推广应用,包括技术推广、展览会、孵化项目、论文专著、科技成果奖励、人才培养、学术引领。下篇为脑病耳治的未来发展,共 3章,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第九章为疗法疗效创新;第十章为机制研究展望,包括脑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展望和作用机制;第十一章为多学科交叉,包括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医工结合等。本专著基于中医传统耳穴理论,在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等耳穴刺激新方法,阐释 “耳脑互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规范的循证证据,并将之转化为成熟的脑系疾病治疗共性技术,开拓了耳穴 -外周神经 -脑网络 -机体功能整体调节 “脑病耳治”的新思路,架起了连接中医针灸和脑神经科学的桥梁,在推动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标准化进程中谱写了新篇章!
-
历代名方精要连建伟本书遴选经典方剂175首,均为现代临床常用而又疗效确实,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名方。根据治法、功效的不同,将方剂分为解表、涌吐、泻下、和解、温里、清热、开窍、补益、固涩、安神、治风、治燥、消导化积、理气、理血、祛湿、祛痰、安蛔驱虫等18章。每首方剂除有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外,均有作者根据长期方剂学研究并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方解与临床应用。较之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等,更为符合时代要求。对提高中医从业者与爱好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水平,将颇有帮助。目标读者:海内外中医临床医生、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以及广大中医爱好者。
-
中原历代中医药名家文库 现当代卷宋太平宋光瑞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书中较为全面地挖掘整理了宋老的学术思想。在大肠肛门病诊治中,设医案数十例,展示宋老的诊疗思维及继承经典的心得体会;结合现代疾病病因病机特点,宋老所创的经验方有数十种之多,而且多已拟成固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辨证论治思维具体以医案形式体现于文中。
-
口服固体制剂制造风险管控关键技术要点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本书分为8章,叙述了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风险管理、工艺自动化、检查药店、技术展望等。口服固体制剂系指药物以固体形式经口服进入体内并在胃肠道释药或吸收的一大类制剂的总称。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比较,具有物理、化学、生物稳定性良好,生产成本低,包装运输、携带使用方便等特征。因此,口服固体制剂是目前研究、应用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制剂,其剂型主要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剂型的选择主要根据临床用药要求、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患者用药依从性、企业生产设备和市场因素等
-
世界传统医学历史、现状与未来沈远东传统医学在维护健康和诊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传统医学,并且民众对传统医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医学以其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大众普遍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做出了贡献。本书回顾和总结了世界主流传统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旨在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旨在为全民健康覆盖做出贡献,并为政策制定者、学术界提供参考。本书共九章,涉及阿育吠陀医学、整脊疗法、欧洲传统草药、希腊-阿拉伯伊斯兰草药、顺势疗法、日本汉方医学、韩国医学、中医药及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