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柑普茶疗养生贺振泉, 赖惠清主编本书共十一章,从历史渊源出发,介绍了柑普缘起,柑皮和普洱茶,柑普茶,生晒柑普茶的应用,柑普茶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症的养生防病关系,以及柑普茶的价值、选购和存储等知识,主要供大众,由其是茶饮行业、茶疗行业、中医药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
修养书[唐] 司马承祯撰,范行準辑佚,梁峻整理《修养书》,方书。编撰者为唐·司马承祯(六四七—七三五),字子微,法号道隐,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著有《修真秘旨日历》《天隐子》《坐忘论》《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采服松叶等法》《道体论》等著作。范行准辑复之《修养书》,根据资料内容的多寡,择善而从,所收录之方多为唐宋时期的文学家所开具处方。
-
何廉臣医案沈钦荣何廉臣(1860―1929),字炳元,号印岩,晚号越中老朽,绍兴县(今绍兴市)人。何氏毕生精研岐黄,阐扬医理,汇通中西,理精业勤,学验俱丰,著作宏富,一生主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绍派伤寒和伏气温病两大方面,成为清末年间著名的医学家。本书底本为何氏未刊晚年医案稿,由何氏幼子幼廉之婿郑惠中手录。郑惠中为杭州人,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后拜师于绍兴何廉臣氏,颇得何氏亲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氏在绍兴县钱清卫生院坐诊,殁前将医案稿赠其弟子刘克庭。此次整理的医案稿由刘克庭提供,流传有序,真实性无异义。本书医案分时症、杂症、妇科、儿科四大类,内容丰富,录于1924―1926年,按就诊日期抄录。本次整理一是对医案手稿进行点校,二是按医案所述的主病、主症,对病证相同者采取“以类相聚”的编排方法,将其归于一类,并加简要注解。其经验更趋老成,更能体现其辨证用药心得,对研究绍派用药特色、指导临床大有裨益。本书可供中医师、中医临床师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中国医学再出发何裕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医文化作为我们祖先不断积累的健康财富为华夏儿女繁衍生息、延绵不绝输入永不枯竭的力量、带来永不消逝的希望,进而为华夏子孙创造辉煌绚丽的中华文明、书写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创造了条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传统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魅力占有一席之地。中医学何以生生不息、延绵至今,本书给出了答案。本书分为四篇,分别为“碰撞与激变”“根系与枝蔓”“老树与新枝”“当下与未来”。作者试图从中医文化的缘起与形成出发,提出面对蛰伏百年的危机医学应走向何处,强调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上的医学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探讨在21世纪乃至更广阔的未来,中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作用、发展,提出中西医学相互交融、参照互补、形成合力,为中国医学赢得更光辉的未来,是为“中国医学再出发”。
-
妙法巧治案马大正著暂缺简介...
-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马宝璋, 马文光主编本书以马宝璋教授50年来教学、临床、科研经验与成果为主要特点,马教授在中医妇科学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本书的系统理论都是根据中医药学经典理论确定的成果在具体疾病的编写中根据历代医籍的记载及现代临床的新创总结起来的,在具体疾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出疗效,彰显了中医妇科学的优势。
-
小儿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熊霖, 万飞主编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形象精美的插图、简便易学的视频,将儿童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中医治疗、食疗方药、预防调护等深入浅出地展现,突出中医中药在小儿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优势。对普及中医药知识及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具有现实意义。书中突出中医药优势,在介绍儿童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中医中药内治法及日常食疗法基础上,将中医外治法特别是小儿推拿的具体手法及操作技术拍成视频,增加网络增值服务,读者通过扫二维码便能直接观看视频,学习小儿推拿方法
-
中国中药材重金属研究及国际标准制定郭兰萍,黄璐琦, 杨野主编本书是一部介绍中药材重金属的学术著作。全书以青蒿、三七、菘蓝等不同药用部位的药材为例,着重介绍了中药材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特征、吸收转运机理和有效药用成分代谢的应对机制。针对中药材重金属超标问题,从栽培技术、土壤修复以及产地加工等方面阐明了重金属的阻断策略。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不同产地中药材重金属的安全现状,为中药材生产和制药企业原料采购提供了数据支撑。最后本书介绍了中药材的重金属风险评估方法,并针对中药材的特点和用药特性,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中药材重金属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估。针对国内标准普遍存在对中药材重金属超标率高估的问题,结合欧美国家标准及制定方法,介绍了重金属ISO标准的制定过程。本书对当前我国中药材重金属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方法和进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中华医典舒畅 尹波本辑为《诸病源候论》的校点整理,是成都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原成都市医学信息所)组织编纂的《中华医典》丛书第四辑。《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编撰,凡五十卷,论述病候1739种,含内、外、儿、妇产、五官等科疾病共67门,系统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与病证,是我国古代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证候分类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有关病因、病理、病证学的专著,对中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周学海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参以南宋坊刻本、元刊本、明汪济川和江瓘校刊本、清湖北官书处刊本、日本正保二年刊本等。
-
中华医典舒畅 尹波本辑为《难经》《华氏中藏经》《脉经》三书的点校整理,是《中华医典》丛书第三辑。《难经》本《内经》之旨而申演之,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对于脉学、命门、原气等均有创造性发明,对于奇经八脉和腧穴,亦有较详备的论述,在学术理论上可与《内经》并重。《华氏中藏经》载杂论49篇、医方60首,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吸取《素问》《灵枢》等医经精华,论述五脏六腑疾病之脉象与阴阳、寒热、虚实之辨证,并指出常见脏腑疾病之施治方法,是唐以前重要的医学著作。《脉经》,西晋王叔和撰,凡十卷,98篇,内容为阐述脉象二十四种,并论述脏腑、经络、病证、治则、预后等,集脉理、脉象、病证、疗法于一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三书皆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