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傅青主女科傅山本书系中医临床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书是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妇产科专著。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女科》。全书二卷,上卷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5门,计38篇,39证,载41方;下卷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5门,计39篇,41证,载42方、2法。附《产后编》二卷,论述产后诸证43种。另附补集。全书论述简要,理法严谨,药简方效,切于实用,且具有创新性,较之其他妇科著作,确有独到之处。 本书自刊行以来,甚为后世所重,多次再版,是中医妇产科学中极具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八年己巳(1869)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妇科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
中华医典舒畅 尹波本辑为《难经》《华氏中藏经》《脉经》三书的点校整理,是《中华医典》丛书第三辑。《难经》本《内经》之旨而申演之,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对于脉学、命门、原气等均有创造性发明,对于奇经八脉和腧穴,亦有较详备的论述,在学术理论上可与《内经》并重。《华氏中藏经》载杂论49篇、医方60首,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吸取《素问》《灵枢》等医经精华,论述五脏六腑疾病之脉象与阴阳、寒热、虚实之辨证,并指出常见脏腑疾病之施治方法,是唐以前重要的医学著作。《脉经》,西晋王叔和撰,凡十卷,98篇,内容为阐述脉象二十四种,并论述脏腑、经络、病证、治则、预后等,集脉理、脉象、病证、疗法于一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三书皆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
伤寒广要刘星皇汉医学系列丛书是日本古方派的代表性著作,涉及72个作品,计划优选部分作品作为第一批书目,分为16个分册出版。内容以实用为主,包括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证治,以及药学、脉学、医案、医话等内容。《伤寒广要》共12卷,分为14个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纲领、诊察、辨证、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兼变诸证、余证、别证、杂载等。本书旁征博引,莫不赅载。伤寒真义,无复余蕴也。
-
近代名医珍本医书重刊大系 伤寒论启秘附仲景学说之分析叶劲秋《伤寒论启秘》是近代叶劲秋撰写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成书于1930年。前有弁言,王一仁、周禹锡序及张山雷致作者函。叶氏博引古今医家对《伤寒论》的评价与论述,认为当中西医学争辩之时,对《伤寒论》的认识与研究应有正确态度和方法。研究《伤寒论》须从白文着手,凭证论治,论证用药,不为古人注释所囿,而求其存在的价值。末附《求古剂之分两》一章,载录有关方药剂量资料。《仲景学说之分析》是近代叶劲秋编写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成书于1929年。不分卷。叶氏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杂症、妊产、病因、治法、六经形证、脉法等内容,依原文进行辨析,并按笔画顺序编排诸方。
-
缪希雍研究文集欧阳怡然 路敏 杨晓辉 欧阳八四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缪希雍,字仲醇(一作仲淳),号慕台,别号觉休居士、海虞遗民、江左遗民,明常熟人。缪氏治学方法,注重实际,不盲从古人,或教条式的断章取义,极力推崇《伤寒杂病论》,大呼:“熟读仲景书,即秘法也。”认为伤寒、温病之邪,皆从口鼻而入,此说早于吴有性提出此说数十年。对气病立治气三法;对血证立治血三法;对中风病提出内虚暗风说;对脾胃病证治,强调脾胃分治,以养脾阴为其学术主张等等,独树标杆于医林。所著《神农本草经疏》,在本草学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缪希雍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79篇,评述缪希雍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伤寒热化论、脾胃分治理论、中风内虚暗风论、治气治血要法等缪氏创新性医学思想,以及阐述其在药学上的杰出贡献,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缪希雍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花卉食疗学周浓, 朱慧主编本书收录二百余种可食用的花卉植物,其食用部分有的是植物体的花,有的是植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有的作为菜肴和水果食用,有的泡水或制汤饮用,有的食用其提取物或加工成分,也有的以口服的方式药用,还有其他食用方法。对每一种植物均有全面、简洁的文字文字论述,介绍其别名、拉丁名、科属、形态、习性、分布、食用部位,以及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气、预防或治疗入体各种疾患等方面的作用。
-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刘培民, 孙宏新, 李洪霖主编本书尽可能收录古今应用于食管癌(噎膈)的中医药方剂,全书以食管癌(噎嗝)单病为著,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方剂2000余方,总字数34余万。上卷收录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古代方剂;下卷收录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时期,近现代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地方名老中医及其他医师的现代方剂,详细记录其方名、出处、组成、加减、功用、主治、用法、注意事项等项。全书方剂收录全,著录细致,内容详尽、丰富,结构清晰,收录自出刊书籍、期刊杂志、经验用方、会议交流、名老中医工作室相关资料等,具体包括: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剂;治疗和纠正食管癌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及手术、放疗、化疗所致副反应的方剂;预防食管癌、治疗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方剂;以及药膳和食疗方。本书专业性强,具备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全书重传统而有所创新,重经典而不离实践,重配伍而不离方证,重实效而不忘思辨,可以提供古今治疗食管癌(噎嗝)的理法方药脉络和线索,为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增加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噎嗝)的方案思路,改善中医药对疑难病症的疗效和治验提供有效帮助,方便从业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治验,有利于肿瘤患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便于检索和临床使用。
-
时方妙用陈修园本丛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时方妙用》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著,刊于清嘉庆八年(1803)。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全书共4卷,卷帙不繁,眉目清晰。该书先叙临床望、闻、问、切四诊要点,后在充分总结历代医家和作者本人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就中风、噎膈、消渴、脚气等42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阐发。
-
中医基础理论释疑与学习指导崔姗姗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以章为单位,每章下设教学目标、目标导学、知识要览、学习指导、重点难点释义、测试练习六大部分,全书后附有模拟试题,有助于学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本书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在校生、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住院医师、各级晋职、执业医师和药师资格考试、考研及广大中医爱好者,也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
-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张喜钦,张聪敏,张坤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是河南中医张德文创立的运用特有的手法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现已传至第六代。其疗法以《易经》《黄帝内经》等国学精粹中的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把人体血气分为骨部、筋部、皮部,并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分穴、定位、组方,通过医者在特定经络之腧穴处施以收、放手法,以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脏腑生理功能和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对头痛、项痹、伤筋病、腰痛、胃痛、痿症等疾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