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景岳全书明 张介宾 著1.本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64卷,分册出版。作者博采历代医家精义,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成一家之作,议论宏富,勇于创新,可谓集当时医学之大成,后世医家视其为“度世之津梁,卫生之丹诀”。
-
得配本草严洁《得配本草》由清代三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严洁、施雯、洪炜相互切磋,共同撰成于1761年。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小眉山馆刻本《盘珠集·得配本草》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整理。共10卷,载药655味。每药记载畏恶反使,主治功能,配伍运用,辨药优劣,炮制,禁忌,怪症专治等与临床用药紧要内容。其中尤以药物的简单适宜配伍有特色,故书名为“得配”。内容简明实用,用药经验丰富,对临床灵活运用中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一部切合临床用药实际的药书。
-
目经大成黄庭镜《目经大成》由清代著名眼科医家黄庭镜撰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3卷。卷1论述五轮八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以及开导、钩割、针烙等眼科治疗技术;卷2论述眼病12病因及81症,每症之下又详列证候,分析病机,列出治法,并附验案;卷3仿明代张景岳“八阵”论方体例,分述眼科常用方剂229首。书中还收外治方19首,包括点、洗、擦、涂、熏等法。为中医眼科医生之书,也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参考。
-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郭宏伟主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系统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提出并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关辉历程。各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增进了对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的理解,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偏于实践操作,疏于理论总结。系统总结、梳理和升华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还较少。本著作结合学校实际,以校本中医药文化建设为基础,放眼全国中医院校,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提炼,为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一些理论总结和经验梳理。
-
针道摸象王文德著书分九章,理法方穴术皆有涉猎。钩玄针灸要穴,提要九针所宜,论手法探幽述真,汇验方摘萃集锦,读书心悟不乏独到见解,诊余随笔旨在启人思路。重点着墨经得起重复验证的治疗方法,分别列于证治辑要章节之中,其中既有古哲今贤的捷法效方,也有二十几位老师亲传的秘方绝招,更多的是作者临证三十余年经验与教训的实录。其中经筋病从西医解剖着眼,脏腑病按中医经络论治,对于针灸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本书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立足临床、务实求效,对于临床针灸工作者,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参考书。
-
金匮要略张仲景《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导读”。
-
中医论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经验集易小玲, 马燕妮, 田春洪主编本选题主要阐述中医全过程介入肿瘤的化学治疗,分享中医论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经验,中医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是本书亮点。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并传承祖国传统医学的背景下,中医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以应对化疗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也是广大中医人思考的问题。本书通过总结临床上诸多中医医家的观点及临床经验,吸取中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将我们在临床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入探讨。本书有助于提高肿瘤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帮助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起到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用,为中医传承发展,以及中西医的深度结合,作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
经方夜话张立山著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接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话、医论,生动活泼、充满思维火花。
-
国医大师周仲瑛学术经验传承撷要周仲瑛, 叶放主编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70余年,对中医内科各种常见病,尤其是急难疑重病症的辨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内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创建中医内科学总论和辨证施治纲要,确立以脏腑为辨证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为临床专业的分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中医内科急症医学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构建了中医内科急症学学术体系,造诣精深。以“病机十三条”为纲,构建了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临证主张“审证求机,活化辨证”,如对瘀热、癌毒、湿热、痰瘀和湿热瘀毒郁结等复合病机理论,以及复法制方、活用经方时方等都有创新,充实、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学术影响广泛。本书为国医大师周仲瑛学术经验传承撷要。全书分传道、授业、解惑三大部分。“传道篇”重在突出周老师对医道、医理的探索以及弟子们学习的感悟与发微。医理重点介绍审证求机论、瘀热病机论、癌毒病机论;“授业篇”重在介绍周老师“以道驭术”的具体学术经验,包括辨治常见急难病症的“复法制方”经验、“常法活用”经验和“法外求法”经验;“解惑篇”重点介绍周老师“活化辨证”的策略,以及对“活用方药”的临床示范。
-
扶阳脉法魏小栋编著本书主要介绍了扶阳医学中的脉法部分,由郑卢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之弟子魏小栋根据师父的口传心授并结合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体悟编写而成。郑卢扶阳医学之脉与基本法药紧密结合,不仅示人以规矩,亦寓神于中,在临证中强调“四诊慎细,以脉为主”,认为切脉是为了了解和判明全身及脏腑气的运行情况,切脉是“辨证、立法、遣药”的凭证。全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为扶阳医学导论、扶阳医学核心理法阐释、扶阳医学脉法讲授、扶阳医学脉象要点阐释、扶阳医学脉与药结合讲授、扶阳医学脉诊解析与病案示例。扶阳医学脉法曾为不传之秘,本书为专论扶阳医学脉法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