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中医药国际化研究宋欣阳,杨宇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为“中医药和世界”丛书之一。丛书对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和交流进行了系统和细致的介绍,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对了解海外中医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同时,指出中医药海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策略和建议,兼具文献价值和实践价值。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需要文化、立法、国别、产业等相关研究为其保驾护航。本书围绕中医药国际化研究展开,分为中医药国别发展、中医药文化海外交流、中医针灸海外应用、中医药产业海外发展四章,以参考和收集一手资料为主,多以国内外法规政策文件,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年度或专题报告,官方网站数据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或著作为材料来源。本书重点在于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对中医药文化的“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前景进行分析,并为中医药在海外国家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
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诊十纲与内科临床吴伟本书基于邓老的学术思想,组织科主任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根据邓老“双五理论”,按照病证结合原则,系统为纲,病名为目,经过学习与实践,全面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五脏相关与病机转化,提纲挈领地梳理“五诊”病证诊断要点,着重介绍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常用中成药应用、必要的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辨已病未病与调护。其亮点是五脏相关与病机转化,五诊诊断,辨证论治,辨已病未病,还附有国医大师、名中医专家的临床验案。本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着力反映现代中医内科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成就,着力编写具有实用性、创新性、有效性、安全性治疗方法。
-
内经知要李中梓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内经知要》为明代李中梓辑注。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
-
症因脉治秦景明《症因脉治》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共4卷。卷首为医论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论述临床常见病证43种,对每种病证辨症求因,审脉施治,症因脉治,分列明晰,简明实用。作者强调治病应“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施治”,如此则能“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从而为读者辨证论治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思路。1.本书论述了与内伤杂病相关的一些病证,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故以《症因脉治》为书名,是一部提供诊治规范的中医内科名著。2.本书以清康熙四十七年攸宁堂藏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完素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本书据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正脉本整理。本书是综合性医书,全书共三卷。上卷以《素问》病机为据,总论医理,广泛阐述有关养生、诊法、病机、本草理论等问题,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内科杂病、妇产、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证的病原、证候及治疗,其中有不少较好的见解和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
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全文1.本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师。原书共分七期,为便于读者阅读,此次重订对其顺序作了调整,并根据文义拟定篇名,分别为药物篇(四期)、方剂篇(一、二、三期)、医论篇(五期)、伤寒论篇(七期)、医案篇(六期)。
-
本草备要汪昂《本草备要》为清·汪昂撰于1683年,增订于1694年。《本草备要》为临床实用中药著作,自刊行以来,风行海内,其刊行版次之多,为古代药书之冠。该书选药精当,突出重点药效,使用方法翔实,既适合于初学中医药者,也是中医人员实用便捷的临床用药参考书。书名“本草备要”,意即所载药物学内容既完备又扼要。该书据汪昂增订原本整理。全书精选常用中药479味,分列8部(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虫鱼、人)。各药内容简要实用,用大字重点突出药物的功效特点与主治范围,又用小字随文简释该药取效的原理、主治疾病的特点、临床用药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同类药物的作用比较等。书中穿插与该药疗效相关的医案、典故等,读之令人趣味盎然,方便记忆。
-
针灸聚英高武本书由明代高武编撰,成书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共4卷。分经络腧穴、病症取穴治法、刺灸法、针灸歌赋4卷阐述。本书是继汉代《名堂经》首次总结腧穴主治病症之后的又一次系统总结,对腧穴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书中收录的玉龙赋、肘后歌、百症赋、补泻雪心歌等当今仍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诀,就是最早见载于此书。此外,书中还有颇多作者的独到见解,对当今针灸的发展仍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供针灸专业、中医临床各科医生参阅,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之用。
-
温热经纬王孟英 著1.本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该书收集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温病学有关著作,是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一方面整理了经典著作中关于温病学说的原文,另一方面也参以个人见解,对温病的理论、证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许多方面有所发挥,是学习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
-
针灸资生经 针经摘英集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1195年。7卷。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书,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书卷1所载腧穴365个,详介腧穴定位和针刺法,明清的针灸铜人腧穴标注也多采用了这一定位法,并配有36幅腧穴图,形象直观;卷2是王氏针灸临证体会的结晶,集中体现了王氏对取穴、施灸、灸后护理、针灸禁忌以及针药关系等针灸学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卷3~7是在收集前贤腧穴主治症的基础上按病症排列,相当于诸病通用穴,方便临床针灸医生辨症选穴,篇末还附有大量的验方、医案,颇切临床实用,这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此外,王氏临证取穴很注重选取疾病反应点,并名之曰“针灸受病处”,如:咳嗽在膻中穴处有压痛,肠痈在大肠俞穴处有压痛等,均在压痛处刺灸而愈。这些经验对于现代针灸临床,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现存最早的元天历叶日增广勤堂印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穴位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针经摘英集》由元代杜思敬从多种针灸文献中辑录、改编而成。全书仅载“九针式”“折量取腧穴法”“补泻法”“用针呼吸法”和“治病直刺诀”5篇。其中“治病直刺诀”收录针方69首,反映了金元时期注重针法的鲜明特点。本书内容虽少,但理、法、方、穴均有创见,对明代以后的针灸腧穴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经验对于现代针灸临床,仍有较大参考价值,是一本极为贴近临床、具有很高临床实用价值的针灸参考书。本次整理以上海涵芬楼1938年影元刊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多种版本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方便读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