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卫生室的经方故事 第二辑王彦权 著 ; 王希擘 整理医不在名,有效则中。这是一位长年工作在乡村卫生室的医生平时所记录的经方案例故事,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更没有什么花哨的噱头、点缀,质朴真实,鲜活生动,干货满满,别开生面,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为这位乡村医生的智慧和坚守点赞!为中医经方的疗效喝彩!第二辑依然保持了第一辑风格,全都是近两年作者的真实案例,简明质朴,鲜活生动。...................................................................................................................................................................................................................................................................
-
高龄老人的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李春生,李云先本书是集中医保健与临床证治为一体的专著。书中从高龄老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亚健康状态的养生保健,及常见老年病的治疗等方面,介绍了作者从事30余年的老年养生保健及疾病治疗方面的经验,并附有古今名家治疗高龄老人常见疾病近200例病案。为高龄老年保健与医疗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前三章主要阐述古今中医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以及现代医学对老年和高龄组织、器官衰老的认识。第四章总结老年和高龄老人用药总原则。第五至十五章列举古今高龄医案医话,并加以评价和分析,完善高龄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使之逐渐形成体系,以提高高龄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我国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作好医疗准备。
-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潘晓川针灵:本书以《灵枢》中讲到的针灸内容为指导思想,总结出自洽的诊脉和针刺方法,注重气机的调养,并选取经典原文,同时加以解读,并配有各种针法,能使读者对照原文深入理解。本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及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阅读,读者会充分感受到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及其自洽体系的奥秘。
-
中医门径刘翔编著 ; 王子依整理本书名为《中医入门路径》,由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枣庄十大名医刘翔关于中医入门的讲稿整理而成。刘翔曾多次办班,教授中医爱好者及初入临床的医师学习。作者从气火(能量)、气化、气机角度讲述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将气火(能量)的产生,主要是心肾功能;第二部分讲气火(能量)的运行,主要是六经的功能;第三部分讲气火(能量)的载体,主要讲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讲中医思维方法、运气学说及八卦理论。
-
医路求索韦立富本书根据朱琏嫡传弟子韦立富18年跟师学习手记、临床医案等实录资料整理,回顾了中国现代针灸事业重要奠基者与推动者——朱琏医路求索的全过程,梳理总结了其针炙医案和学术成果,叙述了一位革命家、针灸学家、医者、师长对国家、对医学、对病患、对学子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再现了一位医者大家的精湛医技、学术成就、丰满人格和高尚品格。书中重点运用大量具体针灸医案来表现朱琏等老一辈针灸学家学习针灸和运用针灸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针灸研究实例,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朱氏针灸神经调控理论及临床针灸手法操作特色,进一步阐明关于对针灸科学化的研究思考。书中还较为详细地收录了多篇朱琏当年开展针灸学习班的教学讲义,内容同样丰富、精彩,不乏具体的临证针刺经验,既是为了还原当年朱琏雷厉风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育人态度及工作风采,也是为了从临床实践及培训教学的角度进一步诠释和呈现朱琏的针灸学术思想、科学创新理论以及医、教、研合一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
陈家沟纯老架太极拳郑永红作者自幼师从王雁的高徒朱老虎大师练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并在40余年的练拳生涯中得到了多位老师的指点,精研拳理,不断体会总结,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前人留下的口诀心法真意,并在与同道交流中加深了认识。本书对老架太极拳的每一个架式特点要求都做了具体介绍,并对这套纯老架拳的历史渊源发展,传承谱序,传世口诀,实战技击等内容,最大限度写出了前辈所传授的内容,以求保存这套拳法的本真。书中的口授心法及身法口诀部门的内容是历代老师代代相传的口授习拳心得,是本书的精髓所在。
-
中医随笔姜宏军著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将近15年临床工作中的真实记录,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其中包含有20个我和患者的故事,27篇药论,57篇医论,18个医案。
-
经方三部六病应用黎崇裕编著三部六病学派由山西刘绍武先生所创立,目前该流派和胡希恕先生、叶橘泉先生等流派被大众所熟知,研习者众多。其中《仲景证治观》是刘老关于三部六病学说的集中概括,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收集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关书籍及附自己多年来对三部六病的体悟和运用,对刘老的《仲景证治观》进行重新编排整理,整体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学术思想为主导,对三部六病进行简述,并且将《伤寒论》115方以及《金匮要略》中大部分的方剂,全部纳入到三部六病体系内。寒热虽为整体,但是刘绍武先生未结合三部再进一步细分,笔者提出热虽为整体,表热时虽里亦热,但表实热时,恶寒发热而不渴,无便秘即为表实热太阳病,太阳病热化后若出现不恶寒而渴、发汗已身灼热、不便秘则为少阳病,少阳病进一步热化出现便秘则为阳明病,因此热虽为整体,然亦有迹可寻,可进一步从三部细分。虚而热、实而寒之剂,按照刘老对于六病的阐述,三阳病必实热,三阴病必虚寒。虚而热、实而寒之剂横跨阴阳,按照三部六病的理论无法归类到六病之内。笔者认为“但虚而热者,反而为阳,是为少阳”“但实而寒者,反而为阴,乃为少阴”。“但虚而热者,反而为阳,是为少阳”:胡希恕先生认为反而为阳,笔者认为当更进一步,断此为少阳,因虚者补之,热者寒之,一补一寒谓之和,病为半表半里,未离表亦未离里,因此方证似阴似阳。“但实而寒者,反而为阴,乃为少阴”:胡希恕先生认为反而为阴,笔者认为当往前一步,判此为少阴,因实者攻之,寒者热之,一攻一热谓之和,病为半表半里,未离表亦未离里,因此方证似阴似阳,而太阴和厥阴明确了是不可以攻下的,如《伤寒论》原文太阴病提纲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伤寒论》原文厥阴病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唯有少阴可泄可下可攻可散可消,故而归实而寒为少阴。笔者对《伤寒论》的相关条文和方剂反复进行研读,对于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逐篇进行统计后发现,《伤寒论》其实有一百一十七首,缺方二首,实为一百一十五方。缺少的方剂为禹余粮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无具体的药物和用法。可见传统的认识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读书要独立思考,善于思考!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陈薇, 刘建平, 高颖主编目前 对于中医指南/共识的制订方法尚不清楚,行业内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方法的介绍。本书从中医药研究特点及国情出发,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共识各个环节制订了规范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解决了中医药指南制订过程中的方法学瓶颈问题,尤其是中医药领域 为关注的古籍文献的质量评价以及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收集与评价的问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指南临床问题的确定、中医药指南文献检索的方法、中医药指南制订流程、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中医古籍文献证据的分级与质量评价、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证据提炼与评价、中医药临床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指南中从证据到 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医药指南的评价等,以期为读者提供丰富、详细、尽可能全面、实用、有价值、有特色的中医指南/共识制订的相关内容。
-
中医传播研究严世芸 陈丽云 张苇航本丛书集中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医领域在科技史、医疗社会史、出土文献、哲学、文化、传播、传统流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文献研究方式,对重要论述、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分析和归纳,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为传承中医药科技人文思想、促进中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结合的典范,正是在继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健康理念的基石。中医传播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学术理论的形成来看,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亟待我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深入分析。基于此,本卷收集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各类期刊上正式发表的与中医传播相关的学术论文共约200篇,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梳理以往在中医传播领域进行的工作,对中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为在新媒体时代推动中医的有效传播助力,为中医药参与打造“健康中国”的战略助力,为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的健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