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理虚元鉴汪绮石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丛书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本书据柯化原刻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二卷。卷上首先提出虚劳之脉法,然后从腑脏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本书全面总结了汪氏多年治疗虚劳病的临床经验,其所论及的治法方药对当今中医临床颇有启发。本次整理新增中药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
疡科心得集高秉钧本书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本书共3卷,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是高氏外科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黄帝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创立了“两证互相发明”的外科编写体例,并于书后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中医外科临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嘉庆十一年(1806)初刻本为底本,精审精校,使内容更加准确。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
外科精义齐德之本书由元代御药院外科太医齐德之所著,是在收集前贤有关诊治痈疽、疮疡论述及古今名医诸家方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简编类次而成,成书于1335年。2卷。上卷为外科医论35篇,论述疮肿的诊法,辨疮疽肿虚实、深浅、善恶等法,以及疮肿内服及外治诸法,论述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疖、瘰疬、痔疮等病的诊治。下卷载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140余首方剂,详述方剂主治、药物组成、用量服法等,实用价值较高。卷末记载了60余味外科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单方主治疾病。作者诊治外科疾病强调整体观念,脉证合参,内治开创内消法和托里法两大法则,外治有砭镰、针烙、灸疗、溻渍、追蚀诸法,对后世外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实践。本次整理,精选善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药索引,方便读者查阅。本书不仅是外科医生的临床书,也是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要参考书。
-
名中医传承王晖 杨立波 主编王晖主任中医师对眩晕证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积累,通过将病证所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精神科等多科综合,提出了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恩维运用于眩晕证的全科化整合诊治思路。 本书以王晖学术经验为核心,兼以经典古籍理论湖源,突出辦 证论治的中医特色,参合现代医学的辨病循证,以眩晕证诊治的学 木理论为重点,辅佐康复保健的实用方法,集眩晕证洽的中医与西医、理论与临床、学术与经验、治疗与康养于一体,有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
中医临床病证大典·儿科病卷总主编 陈仁寿《中医临床病证大典•儿科病卷》将儿科常见疾病按新生儿病证、肺系病证、脾胃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肾系病证、时行病证、其他病证共8个章节为纲,以每章下的具体病证为目,全面汇集儿科病证的历代中医药经典古籍文献。其中新生儿病证有胎黄、胎弱、胎风、胎毒、胎瘤、胎风赤烂、囟填、脐血、脐突9个病证;肺系病证有感冒、咳嗽、哮喘3个病证;脾胃系病证有鹅口疮、口疮、滞颐、呕吐、腹痛、泄泻、便秘、伤食、疳证9个病证;心系病证有夜啼、汗证、紫癜3个病证;肝系病证有惊风、癫痫、手足拳挛、雀目4个病证;肾系病证有水肿、小便不利、尿血、尿频、遗尿、五迟五软、解颅7个病证;时行病证有麻疹、风痧、水痘、丹痧、痄腮、顿咳、白喉、暑温8个病证;另有疰夏、奶癣、佝偻病、睑中生赘、痘疮入眼、通睛、客忤、变蒸8个其他病证,共计51个病证。古籍文献摘录时精选其中与该病证相关的论述给予收集,并按照辨病名、辨病因、辨病机、辨病证、论治法、论用方、论用药、医论医案等项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剖析、分类标引、归纳综合,阐述历代医家对儿科病证的内涵描述及对病因病机、预后转归、诊断治疗的认识,总结他们诊治儿科病证的学术理论和临证经验,揭示中医儿科病证的历史沿革与学术源流,展示古代医家对儿科病证的辨治与认识轨迹。本书以中医药古籍文献为根底,参合古今对中医儿科病证的认识,力求收集资料广泛而可靠,遵循中医药规律,立足中医临床,体现传统认识,展示儿科病证体系,梳理中医辨治方法,为临床提供中医思维与素材,力求使本书成为一部中医儿科病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从而既为现代临床诊治提供资料与思路,也为中医药科研、新药开发提供有效信息。本书丰富的文献资料及对病证梳理体系,亦可为中医儿科病证的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
缪希雍研究文集欧阳怡然 路敏 杨晓辉 欧阳八四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缪希雍,字仲醇(一作仲淳),号慕台,别号觉休居士、海虞遗民、江左遗民,明常熟人。缪氏治学方法,注重实际,不盲从古人,或教条式的断章取义,极力推崇《伤寒杂病论》,大呼:“熟读仲景书,即秘法也。”认为伤寒、温病之邪,皆从口鼻而入,此说早于吴有性提出此说数十年。对气病立治气三法;对血证立治血三法;对中风病提出内虚暗风说;对脾胃病证治,强调脾胃分治,以养脾阴为其学术主张等等,独树标杆于医林。所著《神农本草经疏》,在本草学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缪希雍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79篇,评述缪希雍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伤寒热化论、脾胃分治理论、中风内虚暗风论、治气治血要法等缪氏创新性医学思想,以及阐述其在药学上的杰出贡献,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缪希雍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
外科发挥薛己本书由明代著名医家薛己编著,是一部载有大量外科医案的临床专著。共8卷。以肿疡、溃疡、瘰疬、杨梅疮等31种病症为纲,每一病症先简述脉证治则,次列病案,详记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症状、治疗过程、病情分析、诊断及治疗方药,全书附方约200首。特点:①诊断注重望诊和切诊,辨证准确。②治疗以内治为主,长于温补。全书200首方剂,除10余首为外用方外,其余均为内治方。③医案均为薛己亲自诊疗的案例,可信度高。全书叙述简明,医案真实,层次清晰,实用性强。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内容准确,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查阅。
-
龙江医派学术经验选讲姜德友本教材主要介绍龙江医派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相关概念、作用与价值、研究内容、学术思想及特色诊疗技术;并在龙江医派《内经》训诂、内科、皮肤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八大分支流派中,选介19位名家学术经验及验案分析,以彰显龙江中医学术思想与诊疗优势特色,是一部具有理论性、实用性、研究性的寒地医学特色综合教材。
-
时方妙用陈修园本丛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时方妙用》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著,刊于清嘉庆八年(1803)。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全书共4卷,卷帙不繁,眉目清晰。该书先叙临床望、闻、问、切四诊要点,后在充分总结历代医家和作者本人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就中风、噎膈、消渴、脚气等42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阐发。
-
厘正按摩要术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