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
-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气功养生卷暂缺作者《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汇聚了**各地中医药专家参与整理、点校、评注中医古籍文献三百多种,分为《医经卷》、《伤寒金匮卷》等48个分卷。全套丛书采用原版影印的形式以保存原貌,以校注批点的方式帮助阅读,以期完整保护中医文化遗产,力求真实反映中医古籍的初始面貌。本书是蒋力生、左铮云主编的分册《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气功养生卷泰定养生主论养性延命录逍遥子导引诀)》,收录了《泰定养生主论》、《养性延命录》、《逍遥子导引诀》三部医学典籍。
-
敦煌西域医学文献百年研究荟萃张如青本书将1909年至21世纪初这100多年来,丝路医药文化及敦煌医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搜集,尤其是将近现代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西域医药文献文物中的医经、本草、医方、针灸、养生等相关研究的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筛选、分类、编纂,将百年来学者们对敦煌西域医学的研究菁华荟萃于一卷作充分展示,为敦煌西域医学研究的学者及丝绸之路医药文化的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本书收录了敦煌西域研究大家罗振玉、王国维、罗福颐、范行准的研究文章,以及当代中医学界及文史学界等诸方面研究学者的成果。按内容分为综概类,医经类,本草类,医方类,针灸类,五藏论类,佛、道养生及其他,文献形质与校释8篇。
-
中医传播研究严世芸 陈丽云 张苇航本丛书集中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医领域在科技史、医疗社会史、出土文献、哲学、文化、传播、传统流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文献研究方式,对重要论述、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分析和归纳,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为传承中医药科技人文思想、促进中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结合的典范,正是在继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健康理念的基石。中医传播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学术理论的形成来看,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亟待我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深入分析。基于此,本卷收集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各类期刊上正式发表的与中医传播相关的学术论文共约200篇,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梳理以往在中医传播领域进行的工作,对中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为在新媒体时代推动中医的有效传播助力,为中医药参与打造“健康中国”的战略助力,为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的健康助力。
-
心病论何念善, 李凯, 艾尔法提·艾麦尔编著本书名为心病论,围绕中医心病展开论述。首先是中医对心的认识,涉及心的涵义、心为生命之本;其次百病皆由心生,包括情志性理致病、心身医学;第三,养生重在养心,包括养心重在调神,并论述养心疗法;第四,论述常见心病及其辨治,包括常见心病的学术源流及现代证治、心病的辨证治疗、心病常用经方论析;第五,心病的传变及其辨治,包括心病的五行传变、心病的脏腑表里传变、心病的脏腑别通传变等;后论述心病从他脏论治,涉及心病从肺论治、心病从肾论治、心病从肝论治、心病从脾论治
-
中医古籍文献探微范家永《中医古籍文献探微》是成都中医药大学范家永教授多年讲授中医古籍文献的心得体会,全书从中医文献源流、中医古籍分类、中医古籍目录、中医古籍版本、中医古籍校勘、中医古籍辑佚、中医古籍训诂、中医古籍与避讳、中医古籍纪年(月、日、时)等方面展开研究,书中所举实例,全部采自中医古籍文献,精准而实用。作者在综合论述下,力图揭示中医古籍文献与一般文献的特异性以及需要特别注意之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对中医初学者来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明代宫廷御医医书撷英张丽君, 丁侃主编御医群体是医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一直重视充实和发展医学文化底蕴和科技内涵,立足于传承发扬和创新,促进首都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提高,本书受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度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资助,通过对明代御医所著及旁涉相关文献的梳理,深化“目录学”方法在梳理地域医学流派传承中的应用及研究范式的总结,探究明代御医学术思想渊源及传承脉络,为燕京医学流派传承,尤其是御医一脉的文献源流及医家学术传承发展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
中医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王晓妍 谢芳山东中医药大学早在全国提出中医全科医学的概念,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本书主要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的理念及取得的成果。为了适应新医科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全科医学课程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本书中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分享,以期在高等医学学校及基层全科医学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中进行推广。山东中医药大学早在全国提出中医全科医学的概念,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本书主要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的理念及取得的成果。为了适应新医科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全科医学课程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本书中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分享,以期在高等医学学校及基层全科医学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中进行推广。
-
对话内经杨博喻 著《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是一部养生宝典,也是修真秘籍,其成书于西汉中期,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1篇,共162篇。几千年来,无数人探索和挖掘《内经》的宝藏,每个时代都有人从中得其一二受益无穷,《对话内经》可视为作者在这方面的初浅尝试,希望能由此给大众对这部经典有一个不同角度的解读,从而开启体证《内经》、解开生命千古之秘的智慧之行。《对话内经》旨在传递:一、体证是学习《内经》的捷径;二、在正确生命观指导下,按照正确方法操作,体证《内经》不难;三、真正的养生只能是以自主健康为生命底色的圆满养生。
-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李聪甫医案精华李肇夷,黄立中,何清湖 整理李聪甫,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湖南中医“五老” 之一,从事中医药工作70余年,在中医临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等方面造诣精深,在中国界享受很高声望。由邵湘宁、何清湖主编的《李聪甫医案精华》分名医传记、医论摘选、医案精选三部分。名医传记主要介绍了李老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等内容。医论摘选精选李老在“阴阳学说”、“脾胃学说”及部分病症症论治等方面的精辟论述。医案精选主要收集李老医案136则,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独具有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集中反映了李老的临证思辨特点和用方用药经验。本书内容丰富,论理清晰,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基层社区医师、全科医师、医学生等参考使用。
-
抓主脉 巧临证:方剂脉丁晓本书基于“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选取“系统辨证脉学”团队临床常用的经方、时方,梳理关键脉象特征组合,提取主要脉象特征,并附相关方剂的有效辨脉使用案例,为方剂的临床精准辨证与使用提供指导方向及借鉴作用。本书从“系统辨证脉学”的视角对经方、时方的使用进行诠释,将为中医临床以及广大“系统辨证脉学”使用者、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很大的启迪作用、参考作用及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