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卫生学
-
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黄文起,王强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智能化目前进一步普及推广,尽可能地提高病人镇痛满意度,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及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医疗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临床镇痛精准管理。麻醉学科推动医院“舒适医疗”发展,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关键安全有效,提高病人舒适,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本书内容包括:患者自控镇痛的发展、医学创新与转化医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镇痛大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智能化镇痛泵的设计与国家标准、临床应用的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系统、静脉自控镇痛与智能化、硬膜外自控镇痛与智能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自控镇痛与智能化管理、围手术期镇痛智能化管理系统、疼痛的监测与评估、多模式镇痛理念与策略、围手术期3W 镇痛策略、传统患者自控镇痛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智能镇痛大数据研究联盟建设、围手术期镇痛的不良反应和处理等。
-
国民健康调查及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现场调查标准化操作规程单广良本书是在执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3、2019-I2M-2-0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0600)、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民健康状况及基本生理参数本底调查(二期)》(2013FY114100)和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民体质与健康参数及标准研究》(2012BAI37B02)的基础上总结、修改和形成。本书对国民健康调查和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的问卷调查、体检仪器操作、生物样品采集和运送等现场调查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促进现场调查中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管理,提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可为国内外人群现场调查提供参考。
-
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2詹启敏,董尔丹健康医疗人工智能(Health AI)是全球医疗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2》是继2020年首次正式发布之后的第3个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的专家根据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已发表的科学出版物和已注册的临床试验为基础数据撰写。内容涵盖科学研究概览、科学技术交叉、人类-机器协同3个方面。《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2》与首版相比拓展了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科学出版物和注册临床试验的数据集,更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了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2009~2021年全球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读。在我国健康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布局、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及学科交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介入超声用药速查手册于杰,梁萍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介入超声成像用药,围介入超声治疗管理用药(保肝保肾、营养心肌、抗感染、抗过敏、营养神经等),抗肿瘤及辅助用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抑酸、止吐、抗过敏等),并发症处理及抢救用药(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止血、升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以及护理用药。针对每种药物特点及用法用途进行详细说明,主要包括了药品名称,剂型与规格,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项目。读者对象针对于从事介入超声诊断及治疗所有医生,包括了介入超声科、超声科、肿瘤内科、介入放射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妇产科、甲乳外科等多学科医生,以期通过阅读介入超声用药手册指导其介入治疗前后的规范化及合理化用药,达到提高临床诊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介入治疗耐受性等多种获益,因此,在介入超声诊疗工作中亟需一本全面的、规范的、有指导价值的用药手册。
-
低压低氧舱的基础与应用徐斌 任旷低压低氧舱是人工模拟低气压和缺氧等高空环境的地面设备,低压低氧舱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基础研究、医学治疗、体育训练和高原适应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书系统介绍了大气压、温度的物理特点,阐述了低压、缺氧、温度变化等特殊环境条件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全面介绍了低压低氧舱的设计原理,以及低压低氧舱在发挥改善机体慢性疾病损伤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效果。书稿是低压低氧环境对人体作用影响的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为慢性病的物理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推动低压低氧舱军用转民用,改善慢性病的发生与进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分级诊疗政策效果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陈柯羽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被认为是医疗服务获得良好健康结局的障碍之一,在实践中,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国际上多数国家整合纵向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所采取的方式。我国安徽省某市为改变县域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诊疗量差距较大的现状并最终构建顺畅的分级诊疗体系,进行了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为我国县域分级诊疗的推进积累了经验。本书对分级诊疗的评价体系和某市开展分级诊疗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探索适合在我国推行的分级诊疗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罕见病临床诊疗教程程南生,商慧芳本教材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作为抓手,经过逐步递进的缜密临床分析,教授读者如何一步步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得出终临床诊断。以帮助培养住院医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罕见疾病诊断质量。本书也将每一种罕见病的治疗指南融入其中,让读者了解每一种罕见病的进展。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1.总论罕见病定义、现状及发展、连续性管理、预防等方面。2.罕见病遗传学基础与精准诊疗。3.产前诊断罕见病的胚胎植入前检测及罕见病的产前诊断。4.各系统罕见病病例包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病例将从病史摘要、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经过、预后方面撰写,每个部分针对内容提出问题,强化读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吴凡,汪玲,包涵 等本书由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要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完成人和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指导老师等联袂撰写。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教学成果、导学团队、科创活动、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和枫林之星七个篇章,以复旦大学为例,阐述了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之路,适合我国各类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广大师生学习使用。
-
防御性医疗的法经济学分析曹志辉 郑贺英 剧凤兰防御性医疗是指医师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防御性医疗造成了患者层面就医成本与恐惧感的增加、机构层面卫生资源的浪费及国家层面卫生总费用的迅速增长等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巨大阻力。因此,如何识别和控制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既往研究主要采用医师直接调查法、医师临床情景调查法和卫生保健使用法等识别和测量防御性医疗,然而这些测量方法存在效度和信度不高的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防御性医疗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但对各因素影响医师防御性医疗决策行为和过程的分析研究不多,难以深入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也无法据此对医师的防御性行为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干预。基于既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本书提出了基于临床路径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测量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调查,了解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相关程度;构建了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形成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指导,提出了控制防御性医疗的制度优化方案。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防御性医疗的概念出发,以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临床路径为基础,研制了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防御性医疗测量工具和方法,为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测量和分析提供了新工具;第二,从法经济学视角,构建了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模型,为明确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第三,提出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制度优化方案,为有效控制防御性行为提供了新思路。本书主要由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北理工大学卫生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的曹志辉、剧凤兰和唐山中心医院的郑贺英编写。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面上项目“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测量、模型构建及制度优化研究”(71373066)的研究成果,也是在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的延伸研究成果。在撰写过程中,本书也参考、借鉴了学界同人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不深、不透之处,敬请各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
触发点手法治疗图解刘楠本书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针对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扳机点手法治疗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巧。第一部分为基本原理,包括第1~6章,详细介绍了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扳机点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手法治疗的原则等;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包括第7~9章,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用大量的图、表详细介绍了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手法治疗,包括解剖、机能障碍、牵涉痛、诱发和持续因素、治疗建议、给患者的建议,以及筛查试验和疼痛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