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学刘海兴,徐国成 著教材内容包括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供10部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采用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的简洁描述,力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满足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教材所有解剖学术语都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为标准,重要名词配有英文并用黑体表示,以便学生掌握和记忆。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本教材在编写上注重视觉效果,突出了以图带学的特色。书中配有经过全新设计制作的插图370余幅。并在各章内增加了“知识拓展”,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本教材配有数字课程,便于师生上网学习,数字课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是对纸质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及针灸、推拿、康复、护理等专业使用。
-
卢觉愚集卢觉愚 著,薛爱国 编卢觉愚(1899—1982),广东东莞人。近代中医伤寒学名家,中西医理汇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医学界尊为中医科学化的先驱。本书收录卢氏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发表的医学论文18篇,以及医学理论专著《觉庐医案新解》《觉庐医话录存》2种。卢氏从少就读于英文书院,通外文,加之在香港,对西医能跟上先进的步伐,他著作中引述现代医学知识,完全是引自外文医典。《觉庐医案新解》和《觉庐医话录存》均成书于民国期间,前者体现了他对中西医学的看法,后者则主要是体现了他关于中医学术的见解。卢氏最早提出“新中医”的说法:“所谓新中医,必以国学为经,西学为纬,择善而从,权操自我。”《觉庐医案新解》中“选方辨证,悉遵古法,而证以西说;论病释理,多采西学,而参以经验”,其撰写的医案,既用中医辨证,兼讲西医生理、病理、药理的,在当时为首创。这种书写体例,后来成为现代中医医案的固定程序;其另一著作《实用伤寒论讲义》则被规定为中医师资格考试必读书。 1934年,卢觉愚根据承澹庵的《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以及美国医学博士格雷戈里所著《手术整脊治疗法》一书所刊脊椎神经循行的插图,制成《关系针灸学术之经穴神经表解》,并在医刊上发表。在20世纪30年代,将针灸经穴与神经系统作出比较精细的对比工作,对探讨经穴实质作了贡献,全中国以卢觉愚为第一人。 作者简介: 卢觉愚(1899—1982),广东省东莞县(今东莞市)东城樟(一说茶山卢屋)人。是中医伤寒学名家,中西医理汇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医学界尊为中医科学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觉庐医案新解》《实用伤寒论讲义》《实用脉学讲义》《实用处方学讲义》《临床针灸要诀》等。 薛爱国,1965年9月出生,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东莞市名中医,东莞市医学学科带头人。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2年,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
医学科研方法苏虹 编本书是根据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的。全书共16章,以医学科学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线,贯穿医学科研方法学的原则、理念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科研选题、医学科研课题申报、医学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常见调查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常见实验设计方案、定性研究、医学文献阅读与评价、医学科研质量控制、医学科研数据录入与管理、医学科研论文撰写、医学科研中的伦理道德、医学科研中常见统计学错误以及医学科技成果申报。
-
2021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前沿报告闻德亮,李鸿鹤 著医学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专家学者加强对医学教育发展的认识,及时更新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本报告通过文献计量学和文本挖掘的*新技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全面梳理了2020年度的全球医学教育发展状态,追踪全球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变化;按照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分类,探讨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信息与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科学研究、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八大要素的热点前沿;聚焦全球医学教育技术,分析医学教育技术版块的发展特征和热点趋势;构建医学教育领域专有的ESI统计排名;解析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期刊。在本年度的研究前沿报告中,与时俱进地增设了关于国际上重点新兴议题“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学教育变革”专题介绍。通过这样的平台与数据信息,以期能够帮助全球的医学教育研究者、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共促医学教育的长足发展。
-
牛津通识读本[美] 玛尔塔•L. 韦恩,[加拿大] 本杰明•M. 博尔克 著,彭诗意 译医生和生物学家们都深知,传染病是一个移动的标靶,因为每年都会有新的传染病出现,或者旧的传染病进化出新的形式,而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动荡则改变着疾病的传播路径。本书通过聚焦疾病进化和生态动力学方法,提供了思考传染性疾病的一般性概念框架,即生态学和进化是回答任何有关特定传染病问题的关键,比如:疾病从哪里来?它在人际间如何传播?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感?什么样的生化、生态和进化策略能够被用来对抗疾病?在群体层面阻断传播,还是在个体层面阻断感染更为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作者以一种清晰的方式介绍了传染病的主要理念、感染的一般性原则和疾病暴发的管理,以及现已成为众多传染病研究核心的进化和生态学方法。
-
呼吸系统疾病标准数据集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著本书主编团队之前在我社出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准数据集》(慢阻肺在慢性肺疾病中很是重要、占比大,故单独一册),销售4000册,本书为同系列书第二本,不包含慢阻肺,故名列为Ⅱ。参照临床数据交换标准协会CDISC标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中国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等国内外信息标准,结合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指南、术语规范及专家共识制定。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大数据平台建设所需的数据集,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包括核心、补充、探索数据元三个部分,共收录了946个数据元,其中规定了数据元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定义、变量类型、值域、单位,数据等级、来源和版本号等。其中,核心数据元是建立呼吸系统疾病大数据必须包含的内容,如涉及人口学信息、疾病症状及临床体征、危险因素、临床诊断金标准的肺功能检查、临床指南推荐的主要信息以及相应治疗措施和病情变化趋势等。补充数据元重要性仅次于核心数据元,是对核心数据的重要补充,包括重要的共患病、辅助诊断的检查检验、评估或质控需要增加的数据或各种量表,如生活质量评分等。探索数据元(拓展数据元)内容更为广泛,可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自行选择是否纳入,如基因组学、卫生经济学、各项生理-心理-社会评估、物联网信息等,为针对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拓展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
免疫系统与宿主防御魏晓丽,施桥发 编本教材按照器官系统整合原则,将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分子的表达调控,以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并以临床常见免疫相关疾病为主题,介绍机体免疫应答参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过渡到免疫学诊断、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揭示了免疫制剂、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生物学意义。
-
人体内的战争朱彤波本书通过史上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引入免疫的概念,阐述了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的关系、人的免疫系统如何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如何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此外,本书详细介绍了与免疫相关,及发病机制与免疫失调有关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同时介绍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疫苗、计划免疫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具有科学性与科普性相统一的特点,是一本是适合拓展人体健康知识科普著作,适用于对免疫感兴趣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体。
-
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程李梅,章振林,夏维波 著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疾病引发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取问答的编写形式,对社区和基层医生进行简单易行的指导,内容包括160个问题及其答案。第二部分附有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近年颁布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及工具包(取得版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书将指导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骨质疏松症,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减少疾病的社会危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
数字人连续横断层解剖学彩色图谱·腹部分册暂缺作者《数字人连续横断层解剖学彩色图谱·腹部分册》共有 640 幅图像(含断层标本彩色图像 128 幅,螺旋 CT 图像 256 幅,3.0 T MR 图像 256 幅),文字约 27 万字。人体连续横断层解剖图像来源于一名腹部无异常的女性尸体标本,以膈右穹隆平面为上界,经 L5-S1 椎间盘平面为下界,总共获取 2 560 个断面,层厚为 0.1 mm,每隔 20 层选 1 层,共选取 128 幅断层彩色图像用于本图谱。并匹配良好的螺旋 CT 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的图像各 128 幅,3T 磁共振扫描 T1 加权和 T2 加权图像各 128 幅,以便读者能够各取所需。这 128 层腹部横断层结构的配布,由上而下大致可分为 6 段。第1段(断层 1∽ 6):从膈右穹隆出现平面至膈左穹隆出现平面,该段腹部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为膈右穹隆、肝右叶、膈腔静脉孔和下腔静脉。第2段(断层 7∽ 32) :从第二肝门出现平面至肝门出现平面,由右向左依次为肝、胃和脾。肝的断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占据上腹部的大部分,其内从上到下肝静脉逐渐变细、肝门静脉逐渐变粗。膈食管裂孔出现,食管腹部连至胃贲门。大、小网膜次第出现,肝镰状韧带、冠状韧带明显,肝周围的腹膜腔为肝周间隙,脾周围的腹膜腔为脾周间隙。此例标本横结肠与降结肠位置高,出现于胃左前方。第3段(断层 33∽ 56):从肝门静脉分叉平面至肝门静脉合成平面,腹部结构渐趋复杂,从上到下出现肝蒂、肾上腺、肾、胰、胆囊、升降结肠、横结肠、胃体部与幽门部、十二指肠。肝断面逐渐变小,肝内管道明显变细。胰头、颈、体、尾出现,门腔间隙位于此段。大网膜、小网膜、镰状韧带、肝圆韧带明显,网膜囊居胃与胰体之间,肝肾隐窝介于肝与肾之间。胆外胆道出现于此段。双肾明显,肾门、肾盂内结构易于辨认。膈主动脉裂孔出现,腹主动脉向前依次发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出现。空肠显露于左上腹。可仔细寻找腹腔神经节、交感干、淋巴结等。第4段(断层 57∽ 86):从肝门静脉合成至胰头消失平面,从前向后大致可将腹部结构分为三层,前层由右向左为升结肠、大网膜与胃体、横结肠、空肠和降结肠,中层由右向左为肝右叶、十二指肠降部、胰头、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升部,后层由右向左为右肾、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主动腹部与肾动脉、左肾等。淋巴结散在于上述结构之间。第 5 段(断层 87∽ 107 ):从胰头消失平面至腹主动脉分叉平面,主要为肠道和肠系膜,右侧为升结肠,中间为横结肠及其系膜,左侧为降结肠、小肠及肠系膜,脊柱前方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腹壁结构明显,可于此段观察。第 6 段(断层 108∽ 128): 从腹主动脉分叉平面至 L5-S1 椎间盘平面,主要为肠道,如升结肠、回肠、空肠、降结肠,髂骨翼出现,髂总动脉、静脉逐渐分向两侧。腹前外侧壁结构清晰,可见白线、腹直肌与腹直肌鞘、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腹后壁肌可见腰大肌与腰方肌。此段亦适于观察输尿管、腹壁浅筋膜、淋巴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