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
漳卫南运河年鉴《漳卫南运河年鉴 》 编纂委员会编《漳卫南运河年鉴》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主办,是反映漳卫南运河水利事业发展、全面记录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年度工作发展轨迹、为领导决策提供查考依据、为各部门工作提供信息咨询的工具书。主要包括河系概况、要载专论、年度综述、大事记、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水政工作、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文工作、监督检查、河湖管理、综合管理等专栏。《漳卫南运河年鉴》每年编印一册,2021年卷主要收录2020年的资料。
-
核电与水资源安全徐志侠 陈涛 丁晓雯 褚敏 著分析我国已建成的核电厂取排水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我国现行核电选址、建造、运行技术标准体系,提取与水安全有关的内容。从水资源安全角度,探讨该部分内容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核电厂选址阶段厂址分布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建立相应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分析核电厂运行阶段特性,建立相应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分析我国已建成的核电厂取排水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我国现行核电选址、建造、运行技术标准体系,提取与水安全有关的内容。从水资源安全角度,探讨该部分内容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核电厂选址阶段厂址分布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建立相应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分析核电厂运行阶段特性,建立相应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
流域生态演变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控研究徐志侠 梁珂 褚敏 曹国亮 马思超 著由于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位于干旱区的艾丁湖流域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研究生态演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水资源利用调控方法,对于艾丁湖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研究艾丁湖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演变历史,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集了艾丁湖周边天然样本、土壤及地下水水盐数据,绘制了现状植被分布图,提出了天然植被状况与地下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分区域生态地下水位;提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地下水压采的措施,进行了地下水压采示范。 本书主要供干旱区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及土地资源相关的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
中国历代以水代兵及其水利工程史颜元亮 著暂缺简介...
-
豫东地区水利工程通览师现营,侯晓丽,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 著暂缺简介...
-
阿克苏河流域水土资源平衡与优化调控研究黄卫东,马亮,孙怀卫,聂艳,刘新华 ... 著《阿克苏河流域水土资源平衡与优化调控研究》一书共分为6章,作者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和华中科技大学水利专家,该书在介绍阿克苏河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和水土资源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供需分析和合理预测,明确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河流健康评价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介绍了分析计算等多种方法原则和计算思路,对阿克苏河进行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综合研究,提出了远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以及水资源发展的基本方向。
-
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周钟《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大国重器 中国超级水电工程·锦屏卷)》系国家出版□□项目——《大国重器 中国超级水电工程·锦屏卷》之《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分册。《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大国重器 中国超级水电工程·锦屏卷)》结合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与枢纽建筑物布置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原型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论述了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布置、坝身孔口泄洪消能方式、水垫塘水力特征及结构稳定性、高拱坝坝身泄洪雾化特征与防护的设计,研究总结了泄洪洞布置及基本水力特征、空化特性及掺气减蚀、出口燕尾挑坎水流归槽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高拱坝多层孔口无碰撞泄洪消能及泄洪洞出口燕尾式挑流消能等新技术,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大国重器 中国超级水电工程·锦屏卷)》是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泄洪消能设计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窄河谷高拱坝枢纽泄洪消能关键技术(大国重器 中国超级水电工程·锦屏卷)》主要供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参阅。
-
山东省水文站网发展与研究宗瑞英本书全面介绍了山东省水文站网发展历程,梳理了水文站网构成(建设成就),明确了当前山东省水文站网布局,同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评价与分析,研究提出了山东省水文站网优化、调整、运行及管理的各项建议。本书适用于从事水文监测、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生态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水利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安全监测新技术及应用丁涛等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和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BR》作者从常规安全监测入手,简述了工程安全巡检、水利工程外观和内观监测方法,并在随后的章节详细介绍了监测和检测新技术。外观监测自动化技术,将卫星定位监测、测量机器人等主要外观监测手段集成为自动化观测平台,全天候、实时提供精度为毫米级的外观变形成果;渗漏检测技术,针对渠道和输水隧洞裂缝和渗漏,研究开发基于低温超导磁通量、电位、多波束声呐、三维激光、全景摄影等的多种检测方法,取得可推广成果;针对穿黄隧洞盾构封闭曲面和南阳段膨胀土边坡形变,研究开发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形变检测方法和系统平台,具备点云数据处理、核心比较算法、自动提取特征数据及多期比较分析等功能,是安全监测的有效补充和技术发展方向;确立了安全监控指标体系,弥补了设计参考值或设计预警值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在线自动安全监控和预警预报;巡检与监控技术方面,引入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智能识别和遥感,系统集成移动通信、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NSS、二维码、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人工巡检的高效率、多维度,特别是重、险区域自动巡检,以及智能化监控。《BR》
-
长江上游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三峡水库发电量的影响王文鹏 刘波 著本书以改进气候变化的趋势检验技术为切入点,分析了近百年来长江上游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揭示了三峡来水减少的成因机制,并采用#新的全球气候模式输出成果,评估了未来三峡发电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为减少序列自相关性引起的趋势误判,研制了两种新的适用于自相关序列的趋势检验方法。 (2)基于#新的长序列气象数据集(CRU TS3.22),对长江上游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来水减少与长江上游降水减少,气温、蒸散发增加的气候变化背景一致。其中,降水变化存在空间差异,在金沙江区增加,在川江流域减少。在百年尺度上,气温与蒸散发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经历了两次上升和一次下降过程。(3)对三峡入库径流的突变检验发现径流减少主要发生在1990年之后,并导致年发电量较1990之前减少约7.5%。采用弹性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揭示三峡来水减少的成因,发现人类活动已经超#越气候变化的贡献,对19912011期间年径流减少量的贡献率约为61.6~71.2%。其中,工农业耗水增加和降水减少分别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因素中的主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