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实证研究李香云 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当下存在的投资、长效运营管理等现实问题,就必须建立适用性强的投建管模式。总体而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可以采用的模式,而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PPP模式则是关键所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实证研究》主要讨论:一是在政策上,对PPP模式内涵以及2013-2021年与水利相关的PPP模式的新政策、新要求和新启示进行了跟踪分析;二是在理论上,对PPP模式在水利领域应用中的难点、项目选择方法、合作模式构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三是在实践上,采用典型案例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中的农田水利、农村供水和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四是在应用上,针对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的配套政策不完善、模式的复杂性等影响PPP项目可持续性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实施机制的相关对策和措施,可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提供参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实证研究》可供农村水利、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以及相关领域扩展投融资模式的管理者、研究者、相关院校师生,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员参考。
-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蓄水调度丁毅,胡挺,洪兴骏,饶光辉,李荣波 等本书系统梳理研究团队近10年开展的水库蓄水调度相关研究,总结实际调度经验,针对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蓄水面临的理论障碍和技术瓶颈,通过揭示流域年内来水规律,分析枯水判别条件,在确保枢纽工程安全、保障流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的蓄水进程,协调梯级水库蓄水方式,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压力,并进一步提升梯级水库群综合利用效益。本书提出的相关技术成果对协调上下游水库汛末蓄水时机、进一步挖掘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潜力、合理安排水库群蓄水进程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
黄河水文地貌耦合系统及其演变许炯心本书以作者近20年来对黄河水文地貌耦合系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各个子系统的耦合、响应及演化过程,涉及植被-侵蚀-河道耦合、干支流耦合、水沙耦合、气候-水文-泥沙产输耦合、流水-风力作用耦合、流域-河道耦合,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与水文地貌系统的耦合等方面。对于每方面,都基于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其耦合机理,并建立定量关系。同时,还指出这些成果的应用意义,可以为黄河流域和河道的规划、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
-
河口近岸典型生态系统沉积物氮循环关键过程研究林贤彪本书采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围绕河口、海湾、邻近海域、泥质潮滩、盐沼湿地、红树林、养殖塘、海洋牧场等生态系统开展沉积物关键氮循环过程研究。旨在准确地定量和估算河口近岸沉积物中氮素转化速率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更好地认识该生态系统活性氮的归趋、转化情况,以期为控制河口近岸氮素平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
中亚天山地区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陈亚宁本书系统研究中亚天山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对天山地区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河川径流等水文水资源要素变化的系统分析,解析了气候变化对中亚天山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机理,预估了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中亚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生态调度关键技术赵先进本书重点研究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生态调度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了夹岩水库生态调度研究成果,包括六冲河径流演变规律与生态响应、生态流量过程与生态流量阈值、水库长期生态调度建模与求解、水库长期生态调度评价与面向鱼类繁殖需求的短期生态调度研究。本书成果丰富了水库生态调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为我国水库生态调度研究提供借鉴。
-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水位与库区水面线响应关系黄艳,喻杉,李肖思,赵文焕,纪国良 等本书聚焦库区防洪调度方向涉及的众多问题,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实测资料,在深入分析三峡库区水面线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改进适用于河道型水库的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库尾河段的行洪能力变化,提出不同来水组合和调度方式下三峡水库淹没可控的临界水位、流量约束指标及规避库区淹没风险的调度策略,构建库区不同运行水位下的淹没影响信息本底数据库,分析对库区不同河段的淹没影响。书中介绍的内容客观全面,贴近工程实际,便于实际操作应用。
-
新水沙条件下弯曲和分汊河段冲淤调整特点与机理陈立,张为,王俊洲,陈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下游河段面临新的来水来沙条件,冲淤调整特点发生明显改变;弯曲和分汊两类不同河型河段的冲淤调整驱动因子与驱动机制不同,在蓄水后呈现出差异性冲淤调整特点。本书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概化水槽试验、数学模型、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新水沙条件下弯曲河段凸岸边滩冲淤演变和主支汊冲淤调整特点,揭示新水沙条件下弯曲河段凸岸边滩“撇弯切滩”和分汊河段主支汊冲淤调整的驱动因子与驱动机制,对深化认识河床演变规律,丰富河床演变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内容,指导长江中游河道整治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城市水安全的河湖网络水位调控和水力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杨卫本书围绕城市内涝、湖泊水体污染和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展开,以武汉市汤逊湖水系为研究对象,探索湖泊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生境需求确定湖泊适宜生态水位的新方法;构建基于Mike Urban 的城市洪涝模型,提出湖泊汛期分期控制水位;基于入湖污染负荷总量和动态水环境容量模型,确定入湖污染负荷削减量和水质调控水位;以湖泊综合功能发挥**为目标,提出兼顾防洪排涝、水质改善和生态景观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多目标综合控制水位方法,建立闸站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研究提出满足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汤逊湖水系优化调度方案。
-
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与演变张昌顺本书在系统介绍漓江流域自然本底和社会经济概况基础上,阐明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变化,从全域、子流域、栅格尺度,揭示流域生物质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和景观文化服务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阐明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自相关规律及其权衡关系,并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社会经济等数据,揭示引起该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