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
当邑官圩修防汇述胡涛本书包含清代水利古籍《当邑官圩修防汇述》,是记述安徽当涂县大公圩的重要史料。安徽当涂县大公圩肇兴于三国之际,兴盛于明清时期,被誉为“江南圩”。大公圩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创新围垦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采用优选养护堤坝的方法等特点。该书分为6编22卷,详细记载了大公圩的建圩历程、内外部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等情况,是研究大公圩弥足珍贵的史料。该书分为6编22卷,详细记载了大公圩的建圩历程、内外部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等情况,是研究大公圩弥足珍贵的史料。
-
高拱坝坝基开挖卸荷理论与实践巨广宏,石立 著高拱坝承担巨大坝前水推力,坝基开挖导致建基岩体表层形成:定深度范围的卸荷松弛岩体,拱坝荷载首先和直接面对的就是这部分建基岩体。本书以深切河谷应力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在天然应力、开挖爆破瞬时应力、二次应力调整及固结灌浆恢复后不.同状态下,建基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化与力学响应。本书系统阐述了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卸荷松弛工程地质特性,提出了河谷下切应力场模拟新思路,阐释了岩体开挖卸荷松弛机理,归纳了坝基开挖后建基岩体□形破坏现象与力学类型,将岩体开挖松驰分为卸荷回弹型、结构松弛型、开挖爆破型和浅表时效型,总结了高拱坝坝基开挖岩体松弛带判定方法。本书可作为水电工程、地质工程、边坡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
重修槎陂志杜朝晖本书包含清代水利古籍《襄堤成案》,该书共四卷,辑录了明末至清光绪十九年间有关汉水流域兴筑堤防闸坝的公文文献。明末至晚清,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汉水下游南北两岸各州县,围绕汉水堤防溃险堤段的修筑、分泄支河的堵塞与疏通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水利纷争。天门县绅耆将历次水利纷争事件协调处理中形成的文献汇编成此书,反映了明清时期水利社会的风貌,因而具有水利史、近代史、社会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天门县绅耆将历次水利纷争事件协调处理中形成的文献汇编成此书,反映了明清时期水利社会的风貌,因而具有水利史、近代史、社会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马瑞,王云权,孙自永,胡顺 等我国内陆河流域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内陆河流域大多气候干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皆对水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的大规模利用,人类活动已对干旱半干旱内陆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产生了强烈干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亟须开展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半干旱内陆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书介绍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特征、独特的示踪与模拟方法;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生态效应,探讨中下游地区植被系统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的水分利用策略;并构建生态水文耦合模型,探讨维持干旱区尾闾湖湿地生态功能的**生态输水方案。
-
长江中游河床演变及模拟 夏军强著夏军强本书以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河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的河床演变特点,并提出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沙输移与河床变形的数值模拟技术。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分析长江中游不同河型河段在多边界因素共同影响下的河床调整特点;提出适用于长江中游的动床阻力、水流挟沙力及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计算方法;研发考虑大规模河道整治工程影响的一、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
自然-社会系统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刘俊国,赵丹丹,冒甘泉,张学静本书详细介绍了自然-社会系统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其应用。内容涵盖蓝绿水资源评价、水足迹评价、虚拟水评价、水资源短缺评价等。阐述了自主研发的水与生态系统模拟器,揭示了全球蓝绿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阐明了中国水足迹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与可持续性;分析了中国虚拟水贸易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出了三维水资源短缺评价理论框架,定量评价了中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格局;以典型的缺水区———京津冀地区为例,阐明了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权衡与协同;最后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范式。
-
江西水道考温显贵本书包括《灌江四种》《江源记》《江源考》《华阳国志都江堰录》《江西水道考》《练湖志》六种长江水利古籍。其中《灌江四种》是关于都江堰治水经验总结的专书,介绍了都江堰的自然概况,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沿革、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是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方面至为重要的传世专著;《江源记》《江源考》是探索考证长江上游诸河流水源的著作,主要涉及金沙江、澜沧江、绿江、大渡河的发源地以及河流走向、历史沿革等;《练湖志》是记述历史时期与练湖水患灾害和农田灌溉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史料;
-
两河口特大桥工程施工技术刘玉兴 柴泽民 王凯 杨仕耀 何丰前 田继业 等本书共分为12章:第1章绪论,主要概述了实际需求、相关研究进展,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与技术难点;第2-12章分别是施工准备、桥梁桩基施工、主桥承台施工、主桥墩身、T梁施工、连续梁施工、隧道施工、引道施工、梁板架设、桥面系与试验交验,完整描述了大跨度桥梁施工全过程。 本书主要面向环境类、市政工程类、土木工程类和水利工程类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及学生。 本书共分为12章:第1章绪论,主要概述了实际需求、相关研究进展,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与技术难点;第2-12章分别是施工准备、桥梁桩基施工、主桥承台施工、主桥墩身、T梁施工、连续梁施工、隧道施工、引道施工、梁板架设、桥面系与试验交验,完整描述了大跨度桥梁施工全过程。本书主要面向环境类、市政工程类、土木工程类和水利工程类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及学生。
-
河渠湖库连通水力模拟与水量调配技术高学平针对河渠湖库连通形成的复杂水网,解决多水源多用户水量均衡调配难题,充分发挥河渠湖库调蓄能力及闸坝泵站等水利设施作用,提出了涵盖“水力模拟-水资源多维均衡调配-水量多目标优化调配-水量水质联合调配-调水过程优化-连通线路评价优选”等系列技术,适用于大尺度复杂水网水量均衡调配,优选限度地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河渠湖库连通工程设计及运行提供指导。全书共分6章,分别为河渠湖库连通水力模拟技术;河渠湖库连通水资源多维均衡调配技术;河渠湖库连通水量多目标优化调配技术;河渠湖库连通水量水质联合调配技术;河渠湖库连通调水过程优化技术;河渠湖库连通线路评价优选技术。本书可供从事水力模拟、水系连通、水量调度和水资源管理等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邓铭江 等 著西北“水三线”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拓展国土发展空间的桎梏,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特征分异线,同时也是西北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导线、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东西方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文化融生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本书以“一带一路”、陆海统筹、区域协调、乡村振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发展战略为“顶层”设计依据,围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南水北调—中华水网—河湖战略”的总体布局,谋划西北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略、构建西北生态经济枢纽区可行性方案、探索西北生态经济发展途径和调控模式。全书共分5篇19章,站在国际政治地理和国家空间地理的广域视角,跳出水利看水利,跳出西北看西北,赋予“水三线”特殊的空间定位,提出水利经济+现代经济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开放型经济的西北大开发发展模式、国家战略布局+区域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枢纽区+新欧亚大陆桥的“深陆”通道建设模式等许多创新思想。该书的出版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各大院校师生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