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
典型流域、区域与城市的设计暴雨研究刘曙光全书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问题,在梳理设计暴雨研究现状并总结作者在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下防洪研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介绍了设计暴雨研究框架,探讨了三种空间尺度下设计暴雨计算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当前较为新颖的研究技术,并主要以太湖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太湖流域内的嘉兴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上海地区以及美国某小城市流域作为典型城市等为代表,给出具体的设计暴雨应用案例。本书可为形成流域、区域和城市三个尺度相协调的设计暴雨研究框架、研究制定适应中国实际的防洪设计标准和规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新形势下从流域、区域和城市各层面做好防洪减灾的顶层设计以及加强雨洪资源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书可供从事防洪规划、设计、运行与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
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张金良本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围绕通过一定时期建设实现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总体目标,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出发,结合黄河的水沙情势及治理现状,提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从“入黄泥沙控制-干支流水库泥沙控制-河道泥沙调节-河口泥沙侵蚀基准控制”自上而下的整个流域系统入手,分环节、分工程、分方式对泥沙进行调控,分别通过流域面上的水土保持措施拦沙减蚀,水库的“蓄清调浑”调控泥沙,下游河道的遏制悬河、三滩分治、稳定河势,最后通过河口的反馈与调控,实现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黄河泥沙工程控制方法论。
-
水沙变异条件下长江口北支治理关键技术仲志余等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支水沙盐特性、河道演变规律、水沙盐和风暴潮模拟与预测技术,以及北支改善平面形态、北支河口建闸等关键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
变化环境下干旱评估-传递机制-预测预估方法与应用粟晓玲、冯凯、张更喜 等全球变暧加速了水循环,导致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次增加。本书系统探索了干旱的综合评估、动态演变、驱动与传递机制以及预测预估方法。主要包括西北地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地下水干旱、生态干旱和综合干旱的评估方法及应用,气象干旱对大气环流的响应机制,气象-农业干旱的传递机制,变化环境对气象水文干旱传递的影响,基于气象干旱和高温的中国农业干旱预测,未来CO2浓度升高对潜在蒸散发及干旱预估的影响以及CMIP6气候模式下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演变特征预估等内容。
-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於三大,陈松生,董先勇,许全喜,秦蕾蕾 等《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是关于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个大型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和分析研究的专著。《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系统阐述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的布局、范围和主要内容及资料的整编方法与质量控制措施,详细介绍了以大水深环境下精密测深、三维激光扫描、推移质测验等为代表的监测新技术及其实践应用;提出了集大量原型观测资料集成、分析、展示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构想,剖析了数据化信息管理与专业子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揭示了近60年金沙江下游的水沙输移、地区组成与来源、产输沙特征等变化规律,系统阐明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及其坝下游河道的泥沙冲淤规律,包括泥沙冲淤总量及其沿时、沿程分布规律,以及冲淤带来的库区干支流与坝下游河道形态的调整等,深入解析了重点库区的关键泥沙问题。《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可供水文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测绘学、地理学和河床演变学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办学传承与创新发展刘文锴 等本书围绕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的形成与发展,从机遇与挑战、博弈与耦合、理论与实践等几个方面研究阐释了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的办学传承、发展路径、实践创新,提出了新时代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关键、办学保障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应当把握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实践要素和发展要求,并选取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这三所办学历史较长且具有一定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对其发展历程和实践路径分别予以简要介绍。本书对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供高校管理者和高等教育研究者研读借鉴。
-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本书在充分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收集了60篇全国各地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设置五个主题板块,反映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近期新探索和实践,展示各地在强化履职尽责、推进统筹协调、幸福河湖建设、基层河湖管护、智慧河湖建设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与经验。本书对各地强化河湖长制,扎实做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河长制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维护河湖健康提供思路和经验。本书可供各级河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人员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
2021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21 Statistic Bulletin on China Water Activities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1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刊载的是2020年全国水利发展方面的重要统计数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写,包括水利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水利建设、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防洪抗旱、水利改革与管理、水利行业状况等内容。《2021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刊载的是2020年全国水利发展方面的重要统计数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写,包括水利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水利建设、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防洪抗旱、水利改革与管理、水利行业状况等内容。
-
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及生态补偿机制刘艳丽本书从当前国际公认的权益原则和国际法基本框架出发,在探讨当前跨境流域水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选择跨境水问题突出、国家需求重大和紧迫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对象,分析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特性,揭示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级权属的多维特征;研究了跨境水资源水量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分配依据,建立了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构建了水生态价值评估表征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跨境流域水生态服务功能的机制评估方法;探讨了符合国际规则下的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面向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和应用模式,是跨境水管理中水利益共享模式的积极探索。
-
自然-社会系统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刘俊国,赵丹丹,冒甘泉,张学静本书详细介绍了自然-社会系统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其应用。内容涵盖蓝绿水资源评价、水足迹评价、虚拟水评价、水资源短缺评价等。阐述了自主研发的水与生态系统模拟器,揭示了全球蓝绿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阐明了中国水足迹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与可持续性;分析了中国虚拟水贸易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出了三维水资源短缺评价理论框架,定量评价了中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格局;以典型的缺水区———京津冀地区为例,阐明了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权衡与协同;最后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