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
日用化工品制造技术宋小平,韩长日,仇厚援主编暂缺简介...
-
功能高分子材料王德中主编功能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基础研究是有机合成化学、量子化学、凝聚态物理、医学、现代光学及微电子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交叉。因此它们的应用研究及实用化也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功能高分子合成材料就不可能有现代的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临床医学、新型能源……,由此看来,有人称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之一,实在也不过分。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开发研究上是高投入、产业化时充满了竞争和风险。材料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性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应用及商业价值。只有综合解决了材料的性能、加工应用性、经济效益一系列问题,才能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商品,要慎重地考虑在这方面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 在世纪之交,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大门的时刻,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及新型材料的研究发展将更加迅速,很可能出现新的重大突破,蕴育着社会面貌、人类生活新的变更。改革开放的十多年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了共识。我们应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它们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所用,尽快赶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此特地请不同研究领域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专业对感光性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磁记录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的趋势进行评述,以期达到相互学习及交流的目的。
-
英汉·汉英化学化工词汇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本词典共收语76000余条,主要包括化学化工各学科和各专业中最常见的基础词、常用词、重要词和新词。一些罕用语、古语和已废除的旧用名均未选入本书。我们这样做中介一种尝试,是为了节省篇幅和节约使用者的宝贵时间(据统计,翻译人员60%的时间都用在查词典和参考书上),希望本书能得到读者的厚爱。
-
石油化工技术英汉双向词典周兆佳,袁永主编;《石油化工技术英汉双向词典》编写组编写本词典共收编英文单词和词组10万余条。内容涉及从原油、天然气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及化纤、化肥等范围的专业词汇。其中侧重选入有关机械、设备、仪器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词汇,而对于大量的化合物名称,只选入典型和常用的。为了适应实际翻译工作的需要。还收入了有关土建、电气、计算机应用,以及外贸、经济和储运等方面的词汇。 本词典附有“汉英检词索引”,共有汉语词条17万余条,可作为汉英语典使用,而且编排方式新颖,便于查阅。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化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翻译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作为工具书使用。
-
多种经营企业产品手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人事教育部编暂缺简介...
-
润滑原理及润滑油董浚修编本书系统的叙述了液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边界润滑的基础知识,以及轴承、齿轮、凸轮等磨擦卅中油膜厚度的计算方法,还介绍了润滑油流变特性对油膜的厚度的影响等。
-
智能型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李海青主编本书以几项已初步获得应用的科研成果为实例,介绍基于“软测量”的智能型检测仪表和基于“知识”的智能型控制装置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激光微粒测量仪、过程成像智能检测系统、模糊控制器、气固两相流浓度及其分布的测量装置和啤酒发酵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本书注重应用,内容精练,对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很有参考价值。目录:1.激光微粒测量仪1.1微粒尺寸及其分布的测量基础1.2激光微粒测量仪1.3激光微粒测量仪的应用2.过程成像智能检测系统2.2过程成橡的特点、用途及系统构成2.3电容过程成像系统与图像重建模型2.4图像重建算法2.5应用3.模糊控制器3.1模糊控制器原理3.2模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3.3模糊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4.气固两相流浓度及其分布的测量装置4.1.气固两相流浓度及其分布的测量原理4.2计算机测试系统4.3在粉料气力输送系统中的应用5.啤酒发酵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5.2发酵温度控制方案的确定5.3SBWJ温度变送器的开发5.4FCS计算机测控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5.5PCS计算机测控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5.6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
-
中国陶瓷史吴仁敬,辛安潮著片断: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黄帝始设陶正之官——宁封之神话——宁封昆吾所制之器——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与禽兽无异,毫无知识可言,其对于一切之努力,大都以饮食为中心耳。食物既为当时努力之中心,则凡对于饮食有关系者,初民必当竭尽精力以求之,于是釜瓮之属,因需要之急迫,渐有发明矣。初民,因生食之致病也,乃求熟食之方,因食物之易腐败也,乃思久藏之法。其初,则抟土为坯,日晒干之,成为土器,及神农伏羲时,则掘土为穴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土坯干后,未上釉药,即以火烧成,谓之素烧。)之陶器,用以烹饪,用以贮藏。考《路史》云:“燧人氏笵金合土为釜”,《周书》:“神农作瓦器。”《物原》:“神农作瓮。”由上述诸书观之,则燧人氏,钻木取火,笵金合土为釜,茹毛饮血之苦,神农作瓮,使民得以贮藏食物,免腐败之患,其福利于人民,为如何耶?且由此推知,燧人神农二氏之前,必有类乎釜与瓮之雏形之物,为二氏所本,因采其旧法,而加以新意,以成釜与瓮之物,可断言也。而吾国陶器,发源在燧人神农二氏之前,亦从可推知可断言也。特上古之时,文化不开,此时历史,缺乏记述,致令吾人今日,不能详细明晰当时之情形而悉举证之为可惜耳!然古人居此与禽兽为伍,昏昏噩噩,毫无外界知识,足资凭借之际,竟能奋然特出,发明陶器,其脑筋灵敏之程度,诚令吾人无任惊异与钦佩矣!大略神农伏羲之时,所制陶器,只注重于食物,不暇其他。人后,则推而泛之,凡日用、送死、敬神、建筑之具,靡不陶器是赖,我人试一考察陶器进展之程序,足资证明。黄帝之时,制衣服,造宫室,作书数,明射术,文物之盛,为前此所未有,陶器亦随其升涨之衡度,而迅速的进展。《史记》:“黄帝命宁封为陶正。”《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说文》:“昆吾作陶。”由此观之,黄帝至设陶正之官,(英人波西尔(S.W.Bushell)因黄帝始设陶官,令宁封为陶,乃误认黄帝为始发明陶术之人,其著之皇皇巨作《中国美术》即以此为立论。)以专制陶器,用国家之力而经营之,则陶器发展之程度,与关系人生之重要,可想见矣,而后世设官窑,实滥觞于此也。宁封昆吾作何种陶瓷,今不可考,《列仙传》云:“宁封子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云云,此则虚诞荒唐,不可究诘,大抵黄帝时,宫室之制方兴,人事亦渐繁多,宁封昆吾等所制之陶器,自必以瓦砖等类建筑物为先,而日用之碗碟等类次之。此外,古书中,关于吾国古代陶器沿革之著述,亦散见颇多,《物原》云:“轩辕作碗碟。”《绀珠》:“瓶瓶同神农制。”《春秋正义》:“少皞有五工正,抟埴之工曰鶅雉。”以上各书,虽非有统绪之记述,然亦因而可想见古代陶器发越之大概情形矣。本书前言序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之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垂名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然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欧人自18世纪,仿造瓷器以来,精益求精,一日千里,而我国墨守旧法,陈陈相因,且又为匪乱、苛税所苦,致使营业不振,喧宾夺主,各处销场,尽为洋瓷所占,瞻念往昔,何胜感慨!吾国关于陶瓷之书,素少著述,明、清两代,偶有作者,然各言其所言,漫无体系,未足称为善本。至于陶瓷史之著作,则至今尚无有撰述之者。夫数典而忘祖,古人所讥,今陶瓷有数千年之历史,尚无专史记载其事,岂但数典忘祖,亦且无典可数,无祖可述,此岂非吾国人之大耻耶?惟吾国陶瓷沿革情况,至为复杂,欲夷考其事,作一整齐划一有系统之记述,诚非易易。作者,秉上述意旨,从事编纂,参考图籍,有数十种,分门别类,广为搜罗,或取诸古人典籍,或取诸公家统计,或译自外人著作,或参考私人记载,其犹有不足者,则又实地调查,以求正确,以求充实。稽核内容,关于陶瓷之起源,各代瓷器之发明及种类,制瓷之名窑,釉色之变迁,装饰之进步,制瓷之名家,品瓷之著作等等,均有详细与扼要之记述,使数千年之陶瓷史实,兴废盛衰之迹,一目了然。读者手此一书,洞晓瓷业兴衰大概与其原因,则于改良及发展之前途,当知所措矣!发展瓷器,瓷之本质,固极重要,而瓷上花纹之装饰,尤为先务,关于此点,不在瓷史内,作者吴仁敬另有《绘瓷学》一书,不久亦将脱稿,将来出版后,读者可以参阅。作者学识不博,遗漏之处,自所难免,如有大雅,辱以指教,俾资改正,实所希盼!1934年11月写于南昌
-
有机化学谷亨杰,崔结主编片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简史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用途和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原意是指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所谓“有生机的物质”,与矿物质即“无机物”相区别。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错误地认为,有机物只能在一种神秘的“生命力”作用下在活的有机体中生成,在实验室里没有“生命力”,因此,不可能由简单的无机物合成。这种错误的“生命力”学说使人们仅仅满足于从动植物体内提取为数有限的有机物,而不想在人工合成有机物方面去突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E.Wohler),蒸发氰酸铰水溶液时,得到原来要从尿中获得的尿素。这是人们在实验室里第一次由无机物制得的有机物。魏勒给当时化学界的权威贝齐里乌斯(J.J.Berzelius)的信中说:“我制造出尿素,而且不求助于肾脏或动物——无论是人或犬”。尿素的人工合成,冲破了有机物来源于生物体以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到19世纪中叶,更多的有机物被人工合成出来。例如,1845年,德国化学家柯尔柏(H.Kolbe)合成了醋酸。嗣后,人们又相继合成了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一系列有机酸。1854年,法国化学家贝特罗(M.Berthelot)合成了油脂类物质。1861年,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Butleroff)合成了糖类物质等。在客观事实面前,唯心主义的“生命力”学说终于彻底被推翻了。“生命力”学说虽然早已被抛弃,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名称仍沿用至今,而其内涵已完全不同。由于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184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A.Kekule)把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化合物,有机化学则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而某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CO、CO2、碳酸盐、氰化物、氰酸盐等,因它们具有无机物的典型性质,习惯上仍放在无机化学中讨论。有机化合物除含有碳元素外,绝大多数含有氢元素,很多化合物还含有氧、氮、卤素、硫、磷等元素。1874年,德国化学家肖莱马(C.Schor-lemmer)又把有机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而有机化学则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后一个定义更能反映有机物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有机物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然而,有机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则是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建立以后。1857~1858年,凯库勒提出碳原子为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的概念,1865年又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学说。1861年,布特列洛夫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化学结构学说,认为:组成一个有机物分子的所有原子,在分子内是以一定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连接着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分子中的碳原子是以四价与其它原子或自身相结合,而其它原子也按各自的化合价与碳原子相结合;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着物质的主要性质。本书前言前言本书系列入国家教委师范司计划的有机化学教材,供全国二年制师专化学专业使用。全书共十九章,按官能团体系编排。反应历程分散到有关章节,紧密结合各类反应进行讨论。本书适应师专教学特点,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确保重点,内容简明,力图编成一本适合师专使用的有机化学简明教程;关于各类有机物的制备方法,除在讲述有关反应时适当提及外,没有单独讨论,相应内容编入习题,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书各章习题量较大,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思考性问题,促使学生多看参考书,深入钻研教材,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对各类有机物的重要化合物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有关章节增加了染料、农药、医药等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书中还适当反映了有机化学领域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谷亨杰(浙江温州师院,编写5~8章),吴泳(福建南平师专,编写10~12章),吴鸣声(江西南昌技术师院,编写16~19章),侯传斌(山东临沂师专,编写1~4章),崔结(浙江湖州师专,编写9、13、14、15章)。初稿完成后,根据国家教委下达的师专新教学方案的要求,在谷亨杰教授的指导下,由崔结同志对全部书稿统一进行整理、修改,并经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顾可权教授审阅定稿。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98年6月
-
建筑石膏及其制品向才旺编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