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
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教程何涛 编《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教程》基于EFORT机器人,结合工业机器人技能实训平台及工业机器人仿真系统,遵循“由简入繁、软硬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初学者的学习需要合理设置学习项目,结合实训平台典型任务讲解,倡导实用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教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中/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及机器人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教材,也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俞志根,于洪永 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版)》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突出传感器应用能力培养,结合各校使用反馈,删除了第三版中的压阻式传感器与压力测量、超声波传感器与位移测量和光纤传感器与转速测量这3个任务,增加了检测流量用典型传感器单元。与第三版教材相比,《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版)》传感器结构与检测理论性进一步降低,适用性更广,重在培养学生选择和维护各种传感器的能力,使其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更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更加符合高职教育重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目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版)》分6个单元,共16个学习任务,单元1分别学习电阻应变片、电容式和压电式这3种典型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单元2分别学习电位器式、数字式和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特性;单元3分别学习磁电式和光电式测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选用方法;单元4分别学习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辐射和数字式4种测温方法中的常用传感器;单元5分别学习气敏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选用方法;单元6分别学习节流式和转子流量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维护方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版)》适用于应用电子、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检测技术应用等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重磁位场转换中病态问题的正则化解法曾小牛 等 著重磁位场的不稳定转换属于计算数学上的病态不适定反问题,正则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理论上完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专著基于正则化理论,对重磁位场不稳定转换的正则化解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重磁位场高精度转换,而且对其他领域不适定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专著可供从事地球物理导航、制导与控制、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学生使用和参考。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谭勇,马宇丽,李文斌 著本书由基础篇、离线编程篇和现场编程篇组成。基础篇通过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技术参数的介绍,让读者对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有初步的认识。离线编程篇通过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安装及使用,让读者学会机器人工作站的布局、工装建模、离线编程、3D工装模型的动态处理及机器人与其他设备的协同作业。现场编程篇通过对示教器的使用、重要参数(工具坐标系、工件坐标系、有效载荷数据)的创建与管理和程序设计基础的介绍,让读者学会如何进行现场编程。为了便于读者自学,本书内容安排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或技工院校机器人专业、机电专业或电气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机器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
-
智能制造 模型体系与实施路径赖朝安 著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书探讨智能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业务模型创新问题,论述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实施和管控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分析智能制造系统的五个层级、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制造智能的五种深度,以及一种包括五个阶段的结构化、工程化实施方法。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模型的讲述,并将企业实践案例与对应的视频(可扫书中二维码观看)相结合,以系统的观点将理论模型方法进行层次化、步骤化、工程化的分解,培养读者根据当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的生产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的应用能力。本书不仅适合机械制造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适合制造行业中致力于信息化建设的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作为相关人员学习和了解“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参考书籍。
-
工业机器人基础及应用编程技术宋星亮,王冬云 著本书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机构、关键部件、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控制器等,讲述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技术,同时以FANUC品牌的串联工业机器人为对象,系统介绍其基本编程指令、程序管理方法,并详细解析了码垛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等典型应用案例。本书共11章:第1章总体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史、特点、类型与应用等;第2章讲解了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包括工具软件、关节机械部件以及控制器等;第3章和第4章详述了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第5章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轴和坐标系,并介绍了工具坐标系、用户坐标系的作用以及标定方法;第6章讲述了工业机器人的程序管理,包括程序创建、选择、编辑以及控制执行等;第7章详细讲解了编程界面、基本编程指令及其编程方法;第8章从电气控制的角度讲解了机器人I/O信号的基本知识、编程方法以及在控制机器人运行中的作用;第9~第11章系统介绍了码垛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以及点焊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程序编制方法。 本书可作为本科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和高职高专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参考。
-
自动控制理论 第4版邹伯敏 著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阐述。全书共分十章,至第八章为经典控制理论,第九章为状态空间分析法,第十章为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其主要内容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控制系统的校正、离散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全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能满足理工科高校相关不同专业开展教学的需要。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叙述重点突出,说理深入浅出,文字简练流畅,易于自学。在各章的后面除了介绍MATLAB相关应用的内容外,还自第二章起附有一定数量的典型例题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本书为高校本科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机电一体化、仪表及测试等专业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材,同时适用于自动控制专业作经典控制理论的相应教材,也可供从事控制工程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以方便教师课堂讲授,请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后下载。
-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兰虎,鄂世举 著本书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工业机器人基础、任务编程、系统集成、引“智”入“机”等共性基础工程知识,以全球销量占比过半的“四大家族”(ABB、KUKA、FANUC和YASKAWA)工业机器人为阐述对象,介绍工业机器人的产业现状、机构/控制模块、运动/动力学、任务编程等,并融入作者多年的机器人教学、科研和现场实践总结,特别纳入近年国内外*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产品技术数据,以及搬运、码垛、焊接、涂装和装配生产应用的*新成果,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前沿动态,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为方便“教”和“学”,本书配备有多媒体课件、习题答案和微视频动画(采用二维码技术呈现,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观看视频内容)资源包,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均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http://wwwcmpeducom)注册后下载。 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叙述简洁,术语规范,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近)自动化类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等同类专业教材及机器人联盟、培训机构用书,还可供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张明文 著本书以FANUC机器人为主,从FANUC机器人应用过程中需掌握的技能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FANUC机器人操作编程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FANUC机器人简介、FANUC机器人编程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外围设备的应用、激光雕刻应用、码垛应用、仓储应用、伺服定位控制应用、综合应用。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作为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汪励,陈小艳 编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装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工业机器人典型的搬运、弧焊、点焊、自动生产线应用系统为出发点,以国际主流工业机器人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为载体,详细讲解了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构建、工业机器人与外围系统的接口电路以及控制程序。全书共设置了4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3~6个工作任务,项目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实施、考核与评价、学习体会及思考与练习等,每个项目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且融入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X证书初、中、高级要求。任务实施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工业机器人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库等资源支撑,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观看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工作任务的完成基于工作过程,注重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第2版)》既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践选修课教材,也可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X证书培训参考教材,同时可供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