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诗经》十五讲

《诗经》十五讲

作者:赵敏俐 著, 黄怒波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01

ISBN:9787301346570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照耀千古。本书尝试建立一个新的《诗经》解读模式:把握《诗经》的艺术本质,将其纳入周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中去研读和认识。作者首先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光辉灿烂的周代社会和文化,感受《诗经》得以产生的深厚历史土壤和根基;然后结合周代的历史文化,按照题材对《诗经》中的作品进行细腻而独到的讲解,进而深入解读《诗经》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貌。基于这种深切而厚实的解读,本书展示了一个生动丰富的《诗经》世界,使读者能真切体验《诗经》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与艺术光辉,感受《诗经》时代人们的丰沛情感和烂漫生活,以及中华民族优雅的性格和高超的艺术才具。
作者简介
  赵敏俐 著赵敏俐,男,1954年生,汉族,内蒙古赤峰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乐府学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出版《两汉诗歌研究》《先秦君子风范》《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其方法》《中国诗歌通史》(主编)等著作,曾先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等奖励。黄怒波 主编笔名骆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引言:我们如何走进《诗经》
第一讲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周的兴起与殷帝国的衰落
第二节 周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周人的哲学、政治思想与实践理性 
第四节 礼乐文化的形成及其要义  
第二讲 “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诗经》的作年、作者与编辑  
第一节 《诗经》的创作年代  
第二节 《诗经》的作者  
第三节 《诗经》编辑的目的  
第四节 《诗经》编辑的过程  
第三讲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经》“风”“雅”“颂”辨体  
第一节 “风”“雅”“颂”释名  
第二节 十五《国风》之别  
第三节 二《雅》的差异何在  
第四节 三《颂》之体的不同  
第四讲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民族的崛起与颂祖乐歌  
第一节 对英雄祖先的追怀与歌颂  
第二节 对文王之德的崇敬与赞美  
第三节 文化记忆中的经典建构  
第五讲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老农业文明的生活再现  
第一节 浪漫而深情的农业祭歌  
第二节 朴素而沉重的生活陈述  
第六讲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礼乐文化与燕飨乐歌  
第一节 鼓瑟吹笙中的君臣和乐  
第二节 笾豆有践中的血缘亲情  
第三节 以“和”为美的诗乐典范 
 
第七讲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战争与徭役的复杂感怀  
第一节 充满胜利豪情的战争诗  
第二节 表达痛苦情感的厌战诗  
第三节 抒写劳苦怨尤的徭役诗  
第八讲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  
第一节 崇尚显允令德的人物颂美  
第二节 深具忧世之怀的讽喻规谏  
第三节 抒写忧生之嗟的怨刺批判
  
第九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古老风俗中的男女婚恋  
第一节 古朴纯真的爱情诗  
第二节 幸福美满的婚嫁诗  
第三节 哀怨忧伤的弃妇诗  
第十讲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社会生活的世俗百态  
第一节 多彩民俗的生动描述  
第二节 不良现象的讽刺批判  
第三节 复杂情感的深沉抒怀  
第十一讲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诗经》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 植根于农业文明的乡土意蕴  
第二节 浓厚的伦理情味和宗国之怀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抒情指向  
第四节 直面现实的生活态度  
第十二讲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周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造  
第一节 以“君子”为典范的抒情主体  
第二节 以赋、比、兴为用的艺术表达  
第三节 以周文化为底版的物象择取  
第十三讲 “喤喤厥声,肃雍和鸣”——《诗经》的乐歌特征  
第一节 《诗经》曲调的组合方式  
第二节 与演唱相关联的章法结构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演唱方法  
第四节 以套语为特色的传唱技巧
  
第十四讲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诗经》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 符合节奏韵律的诗体典范  
第二节 独具早期诗体特征的语词艺术  
第三节 根源于形声表意字的诗性表达
  
第十五讲 “ 温柔在诵,最附深衷”——《诗经》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第二节 《诗经》对中国后世文学的影响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