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港珠澳大桥海域水沙环境与工程效应试验研究
作者:何杰,闫禹,高正荣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ISBN:9787563079155
定价:¥98.00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分为六个章节。 章为前言,从大桥工程背景介绍到工程建设阶段,论述了大桥设计和建设阶段面临的水沙环境问题。第二章为工程海域的水沙环境,重点介绍伶仃洋海域的水沙特征和海床演变特性。第三章为工程建设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分析,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了工程建设对伶仃洋水沙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对附近水域港口、航道的影响关系。第四章为工程局部冲刷与防护措施,采用物模模型试验方法预测了桥墩和人工岛的局部冲刷以及采用防护措施后产生的防护效果。第五章则为工程效应与检验,通过工程建设前后十年间的水下地形对比,分析大桥工程总体冲淤趋势和桥岛隧局部冲刷效应,对比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工程效应。第六章为全书的工作结论和展望。
作者简介
暂缺《港珠澳大桥海域水沙环境与工程效应试验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章 前言
1.1 工程背景
1.2 建设情况
1.2.1 岛隧工程的建设
1.2.2 桥梁工程的建设
1.2.3 交通工程建设
1.3 主要内容
1.4 本书内容
第二章 工程海域水沙环境
2.1 伶仃洋水文动力地貌
2.1.1 形成过程概述
2.1.2 地理地貌
2.1.3 径流
2.1.4 潮汐
2.1.5 潮流
2.1.6 风、浪与台风增水
2.1.7 河口湾的三层水体结构
2.1.8 泥沙特征
2.1.9 水体含盐度
2.1.10 径流、潮流、泥沙及盐度的相互关系
2.2 伶仃洋“三滩两槽”演变特点、原因和机制
2.2.1 动力一沉积地貌体系
2.2.2 三种动力一沉积地貌体系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趋势
2.2.3 伶仃洋滩槽演变的特点与趋势
2.2.4 伶仃洋滩槽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2.3 港珠澳大桥桥区海床格局稳定性
2.3.1 桥区海床演变分析
2.3.2 大桥试挖基槽回淤分析
2.3.3 桥位附近航道演变分析
2.4 海床演变特征
2.4.1 微变性
2.4.2 趋稳性
2.4.3 可塑性
2.5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工程建设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分析
3.1 仿真模型试验
3.1.1 建模方法
3.1.2 模型处理关键技术
3.1.3 模型概况
3.1.4 模型验证
3.1.5 工可阶段方案桥墩平面概化
3.1.6 工可阶段方案模型网格剖分
3.1.7 桥隧工程阻水比
3.1.8 模型采样点布置
3.2 水动力环境影响模拟
3.2.1 潮位变化
3.2.2 流态变化
3.2.3 断面流速变化
3.2.4 航道流速变化
3.2.5 桥位附近水面线变化
1.1 工程背景
1.2 建设情况
1.2.1 岛隧工程的建设
1.2.2 桥梁工程的建设
1.2.3 交通工程建设
1.3 主要内容
1.4 本书内容
第二章 工程海域水沙环境
2.1 伶仃洋水文动力地貌
2.1.1 形成过程概述
2.1.2 地理地貌
2.1.3 径流
2.1.4 潮汐
2.1.5 潮流
2.1.6 风、浪与台风增水
2.1.7 河口湾的三层水体结构
2.1.8 泥沙特征
2.1.9 水体含盐度
2.1.10 径流、潮流、泥沙及盐度的相互关系
2.2 伶仃洋“三滩两槽”演变特点、原因和机制
2.2.1 动力一沉积地貌体系
2.2.2 三种动力一沉积地貌体系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趋势
2.2.3 伶仃洋滩槽演变的特点与趋势
2.2.4 伶仃洋滩槽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2.3 港珠澳大桥桥区海床格局稳定性
2.3.1 桥区海床演变分析
2.3.2 大桥试挖基槽回淤分析
2.3.3 桥位附近航道演变分析
2.4 海床演变特征
2.4.1 微变性
2.4.2 趋稳性
2.4.3 可塑性
2.5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工程建设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分析
3.1 仿真模型试验
3.1.1 建模方法
3.1.2 模型处理关键技术
3.1.3 模型概况
3.1.4 模型验证
3.1.5 工可阶段方案桥墩平面概化
3.1.6 工可阶段方案模型网格剖分
3.1.7 桥隧工程阻水比
3.1.8 模型采样点布置
3.2 水动力环境影响模拟
3.2.1 潮位变化
3.2.2 流态变化
3.2.3 断面流速变化
3.2.4 航道流速变化
3.2.5 桥位附近水面线变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