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声训研究
作者:葛光辉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01
ISBN:9787566837769
定价:¥49.80
内容简介
《通释》一书在诗经学 的地位举足轻重,是一部重要的诗经学文献,然而目前尚未见系统的、从文献学角度研究该书的专著。文献学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从文献学角度对其进行整体观照,便于学人形成对此部文献的全面认识,从而能够 好地利用它,并为《诗经》研究助力。当然,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系统论述,易流于泛泛而谈,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同时以文献学视角纵深推进。作为一部训诂学著作,且是清代考据学著作,《通释》训诂的特色便是声训,因此声训便可作为切入点。挖掘《通释》一书价值的成果颇丰,而论述其不足的却寥寥无几。任何学者都有时代局限性,马氏亦不例外。声训既可作为《通释》一书研究的切入点,同时也代表《通释》一书的特色。因此,探讨《通释》声训的不足,便把握住了整部书的不足。
作者简介
暂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声训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章 绪论
节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声训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第二节 声训概念辨正
第三节 马瑞辰生平及《毛诗传笺通释》成书过程
第二章 《通释》对其他声训成果的吸收
节 对前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二节 对清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三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体例
节 先提结论而后考证
第二节 一边考证一边结论
第三节 先行考证而后结论
第四节 无确凿证据以"盖"表述
第四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语音的考察
节 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关系
第二节 马氏古音体系管窥
第五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字形的考察
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分化字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异体字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古今字
第四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字形无关
第六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词义的考察
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源词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义词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词义无关
第七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考据方法
节 内证
第二节 旁证
第八章 《通释》声训取得的突破
节 利用两周铜器铭文判定声训成立
第二节 创获双声作为判断声训成立的语音条件
第三节 破假借而本字观念 具灵活性
第四节 利用声训正确训释虚词
第九章 《通释》声训存在的不足
节 考据的不足
第二节 破假借过滥
第三节 因袭"右文说"之误
第四节 混淆破假借与寻语源
第五节 依声立说失之附会
结语
附录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通释》声
训条目汇纂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声训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第二节 声训概念辨正
第三节 马瑞辰生平及《毛诗传笺通释》成书过程
第二章 《通释》对其他声训成果的吸收
节 对前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二节 对清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三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体例
节 先提结论而后考证
第二节 一边考证一边结论
第三节 先行考证而后结论
第四节 无确凿证据以"盖"表述
第四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语音的考察
节 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关系
第二节 马氏古音体系管窥
第五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字形的考察
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分化字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异体字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古今字
第四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字形无关
第六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词义的考察
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源词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义词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词义无关
第七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考据方法
节 内证
第二节 旁证
第八章 《通释》声训取得的突破
节 利用两周铜器铭文判定声训成立
第二节 创获双声作为判断声训成立的语音条件
第三节 破假借而本字观念 具灵活性
第四节 利用声训正确训释虚词
第九章 《通释》声训存在的不足
节 考据的不足
第二节 破假借过滥
第三节 因袭"右文说"之误
第四节 混淆破假借与寻语源
第五节 依声立说失之附会
结语
附录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通释》声
训条目汇纂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