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培根铸魂: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实践
作者:姚春,莫锦荣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ISBN:9787117354875
定价:¥88.00
内容简介
桂派中医是在广西主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一格的地方性中医学派,既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广西区域自成体系,拥有文化独特性。本书是 首部系统介绍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著作,从汉以前的八桂中医起源,到八桂医学康续下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实践,归纳整理了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数十年的探索与改革成果,全面介绍了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教学特色和经验成效等,“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全书,对于培养输送桂派中医人才、传承和发展桂派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姚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会长,广西本科高等学校中医中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录
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源流 / 001
节 八桂医学发展历史/002
一、 秦汉以前 /002
二、 晋唐时期 /010
三、 宋金元至明清时期 / 011
四、 民国时期 /014
第二节 八桂医学与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017
一、 八桂医学传承特点 /019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21
第三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意义/024
一、 发展中医事业 /024
二、 培养中医储备人才 /027
三、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029
四、 辐射我国港澳台地区 /030
五、 推进 文化交流 /030
第二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历程 /033
节 起步阶段(1934 年—新中国成立前) /034
一、 逆势而起,延续薪火
——延续八桂医学的坚守与抗争 /034
二、 中西并重,锐意改革
——开展院校教育,引入西医教学 /037
三、 医教协同,促进发展
——教育与服务并重,支持广西卫生事业 /040
第二节 探索阶段(1956—1998 年) /044
一、 复兴之初的探索历程 /044
二、 探索阶段的办学经验 /050
第三节 改革阶段(1999—2011 年) /056
一、 中医人才培养院校教育的回顾和思考 /056
二、 “新师承”思路下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058
第四节 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06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06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063
三、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改革试点取得的教学成效 /064
第三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例 / 067
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改革的基本构架/068
一、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理念 /069
二、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思路 /075
三、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实践路径 /083
第二节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三维目标构建/088
一、 知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 /089
二、 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核心 /091
三、 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关键 /093
第三节 基于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095
一、 通识课程 /095
二、 学科基础课程 /098
三、 专业课程 /101
四、 特色与创新创业课程 /104
第四节 基于BOPPPS 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107
一、 学习目标 /108
二、 学情分析 /109
三、 教学内容 / 112
四、 教学过程 / 113
五、 教学评价 /121
第五节 基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124
一、 师德师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义 /125
二、 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127
三、 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130
四、 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132
第六节 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136
一、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37
二、 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 /139
三、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40
四、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142
五、 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 /142
六、 专业技能活动 /143
第七节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145
一、 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 /146
二、 质量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 /148
三、 质量文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 /149
第八节 基于桂派中医传承的师承教育/152
一、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师承教育改革 /152
二、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中医师承教育方式和方法 /155
三、 以中医思维为导向,开展中医师承评价 /171
第九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实践教学体系/173
一、 构建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173
二、 发挥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的主体作用 /181
三、 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182
第四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与展望 /187
节 主要成效和特色/188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传承发展八桂医学,
初步形成 一格的地方性医派——桂派中医 /188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特色 /193
第二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思考与发展愿景/20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发展任务 /20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 /203
参 考 文 献 /207
后 记 /209
节 八桂医学发展历史/002
一、 秦汉以前 /002
二、 晋唐时期 /010
三、 宋金元至明清时期 / 011
四、 民国时期 /014
第二节 八桂医学与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017
一、 八桂医学传承特点 /019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21
第三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意义/024
一、 发展中医事业 /024
二、 培养中医储备人才 /027
三、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029
四、 辐射我国港澳台地区 /030
五、 推进 文化交流 /030
第二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历程 /033
节 起步阶段(1934 年—新中国成立前) /034
一、 逆势而起,延续薪火
——延续八桂医学的坚守与抗争 /034
二、 中西并重,锐意改革
——开展院校教育,引入西医教学 /037
三、 医教协同,促进发展
——教育与服务并重,支持广西卫生事业 /040
第二节 探索阶段(1956—1998 年) /044
一、 复兴之初的探索历程 /044
二、 探索阶段的办学经验 /050
第三节 改革阶段(1999—2011 年) /056
一、 中医人才培养院校教育的回顾和思考 /056
二、 “新师承”思路下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058
第四节 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06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06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063
三、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改革试点取得的教学成效 /064
第三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例 / 067
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改革的基本构架/068
一、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理念 /069
二、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思路 /075
三、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实践路径 /083
第二节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三维目标构建/088
一、 知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 /089
二、 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核心 /091
三、 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关键 /093
第三节 基于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095
一、 通识课程 /095
二、 学科基础课程 /098
三、 专业课程 /101
四、 特色与创新创业课程 /104
第四节 基于BOPPPS 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107
一、 学习目标 /108
二、 学情分析 /109
三、 教学内容 / 112
四、 教学过程 / 113
五、 教学评价 /121
第五节 基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124
一、 师德师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义 /125
二、 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127
三、 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130
四、 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132
第六节 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136
一、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37
二、 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 /139
三、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40
四、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142
五、 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 /142
六、 专业技能活动 /143
第七节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145
一、 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 /146
二、 质量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 /148
三、 质量文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 /149
第八节 基于桂派中医传承的师承教育/152
一、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师承教育改革 /152
二、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中医师承教育方式和方法 /155
三、 以中医思维为导向,开展中医师承评价 /171
第九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实践教学体系/173
一、 构建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173
二、 发挥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的主体作用 /181
三、 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182
第四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与展望 /187
节 主要成效和特色/188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传承发展八桂医学,
初步形成 一格的地方性医派——桂派中医 /188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特色 /193
第二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思考与发展愿景/20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发展任务 /20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 /203
参 考 文 献 /207
后 记 /20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