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第4版)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第4版)

作者:杨德强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ISBN:9787121464522

定价:¥59.90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并列选工信学术出版基金。 该书从电磁兼容基本概念入手,由电磁干扰三要素中的干扰源和传播途径展开,讲述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介绍电磁兼容的预测分析数学模型和方法,介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和场地,还附有电磁兼容教学实验,包括一些不依赖实验条件,易于开展的电磁兼容实验,使读者对电子兼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研究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杨德强,男,52岁,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级 实验师。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分会委员,四川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审专家,成都市工业类集成电路评审专家。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 精品课程和省精品课程各一项,获得两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全国高校自制实验仪器评选一等奖一项。获得两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得 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编著教材三部,其中包括 规划教材一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线理论与技术、天线测量、时域探测与定位技术、电磁兼容等。
目录
第1章电磁兼容概论()
11电磁干扰及其危害()
12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21电磁兼容的含义()
122基本电磁兼容技术术语()
123电磁干扰效应()
13电磁兼容学科的研究领域()
14电磁兼容的研究方法()
141电磁兼容学科的特点()
142电磁兼容的实施()
143电磁兼容研究的几个重要
发展趋势()
15电磁兼容性标准概况()
151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基本内容()
152 外电磁兼容性标准简介()
16电磁兼容计量单位和换算
关系()
习题()
第2章电磁干扰源()
21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22自然电磁干扰源()
23人为电磁干扰源()
24电磁干扰源的基本性质()
习题()
第3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
31电磁干扰的耦合方式()
32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
33传导耦合分析()
331电阻性耦合()
332电容性耦合()
333电感性耦合()
34辐射耦合分析()
341电基本振子(电流元)的辐射()
342磁基本振子(磁流元)的辐射()
343辐射耦合方式()
习题()
第4章接地与搭接技术()
41接地的概念()
42安全接地()
43信号接地()
431单点接地()
432多点接地()
433浮地()
434混合接地()
435转换接地()
44地线回路的干扰及抑制
技术()
441地线回路中的电磁干扰()
442两点接地时的噪声电压()
443抑制地回路耦合电磁干扰的
技术()
45电缆屏蔽体的接地()
451低频电缆屏蔽体接地点的
选择()
452高频电缆屏蔽体的接地()
46屏蔽盒的接地()
461单层屏蔽盒的接地()
462双层屏蔽盒的接地()
47搭接()
习题()
第5章屏蔽技术()
51概述()
52电屏蔽()
521电屏蔽的原理和分析()
522低频电屏蔽效能的计算()
523电屏蔽的设计要点()
524多级级联电路的屏蔽盒结构()
53磁屏蔽()
531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
532磁屏蔽效能的计算()
533磁屏蔽体的设计要点()
54电磁屏蔽()
541电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
542单层金属板的电磁屏蔽效能()
543双层屏蔽的电磁屏蔽效能()
544薄膜屏蔽的电磁屏蔽效能()
545非实心型屏蔽体的电磁
屏蔽效能()
546装配面处缝隙电磁泄漏的
抑制()
547通风孔的电磁屏蔽()
548观察窗口(显示器件)电磁
泄漏的抑制()
549器件调谐孔(有连接杆的操作
器件)电磁泄漏的抑制()
55电磁屏蔽设计要点()
习题()
第6章滤波技术()
61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特性和
分类()
62插入损耗的计算方法()
63反射式滤波器()
631低通滤波器()
632高通滤波器()
633带通滤波器()
634带阻滤波器()
64电容、电感的频率特性()
641电容的频率特性()
642电感的频率特性()
65有源滤波器()
66吸收式滤波器()
67反射-吸收组合式低通
滤波器()
68电源滤波器()
69滤波器的选择和使用()
习题()
第7章电磁干扰预测()
71电磁干扰预测的目的和
作用()
72电磁干扰预测建模()
73电磁干扰发射机模型()
731基波发射模型()
732谐波发射模型()
733非谐波发射模型()
74电磁干扰接收机模型()
741接收机的选择性()
742基本接收通道模型()
743乱真响应模型()
744接收机互调()
745接收机交调()
746接收机减敏()
75天线模型()
751天线的方向性()
752全向天线的方向图()
753定向天线的方向图()
754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对的
极化匹配修正()
755近场天线模型()
756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对的
配置()
757天线扫描()
76电磁干扰预测方法()
761电磁干扰预测的基本步骤()
762分级预测方法()
77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
771干扰预测方程()
772系统间干扰预测实施过程()
78系统间电磁干扰控制()
781频率管理()
782时间管理()
783空间管理()
79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
791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
流程()
792系统内部EMI预测实例()
习题()
第8章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81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
82测试场地()
821开阔测试场地()
822屏蔽室()
823电波暗室()
824混波室()
825平行板线()
826横电磁波传输室()
827吉赫兹横电磁波传输室()
83常用测试仪器与设备()
831电磁干扰测量仪()
832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
接收机()
833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
834亥姆霍兹线圈()
835电流探头()
836功率吸收钳()
837信号发生器()
838功率放大器()
84电磁兼容性测 天线()
841电磁兼容性测 天线的
特点()
842各种天线简介()
85电磁发射测试与电磁敏感度
测试()
851一般要求()
852传导发射测试()
853传导敏感度测试()
854辐射发射测试()
855辐射敏感度测试()
86电磁兼容的自动测试技术
简介()
861电磁干扰自动测试系统()
862电流传导敏感度自动测试
系统()
87电磁干扰扫描装置()
88移动电话比吸收率(SAR)
测试系统()
习题()
第9章电磁兼容性教学实验()
实验一传导干扰抑制与滤波
实验()
实验二频谱分析仪测量小信号
实验()
实验三电磁屏蔽效能测量实验()
实验四利用手机工程模式开展
电磁兼容实验()
实验五利用手机WiFi开展电磁
兼容实验()
实验六安全接地实验()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