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元与对话:弗朗索瓦-于连与中国
作者:吴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8-01
ISBN:9787100224321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相遇、交流的重要场域,本书从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出发,探讨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问题的跨文化思考。于连以中国为“哲学工具”来撬动欧洲思想的根基,提出“经由中国,反思欧洲”的“外部解构”研究范式,中国艺术、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成为他反思、丰富与发展西方理论的重要理论与灵感来源。“多元共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理想范式,中西双方应在不断交流之中发掘彼此的“未思”,开拓出中西对话、文明互鉴的理想路径。
作者简介
吴攸,江苏镇江人,先后求学于南京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得欧洲 社会与文化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著有Un siècle de révolution: Le r?le des intellectuels comme initiateurs et soutien du processus des mouvements des femmes en Chine, en Grande Bretagne et en France de 1850 à 1950(2013),在Babel、Critical Arts、Archiv orientální、Interventions、《中国比较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社会科学战线》、《南京社会科学》、《外国美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二等奖(2018)。担任Journal of New Techno-Humanities(Elsevier)副主编与Critical Arts(Taylor & Francis)编委。
目录
代 序 中国:对象、方法抑或智慧形态? 程相占 / 1
引 言 “多元共生”文化理想下的中西思想对话 / 1
一、中国作为反思方法 / 2
二、中国作为异域资源 / 8
三、 化、多元共生与中西文化的交往对话 / 15
四、在中西思想对话中推动中国理论话语转型 / 20
章 弗朗索瓦·于连阐释中国问题的路径 / 25
节 “作为方法”的汉学研究 / 25
一、经由中国,反思欧洲 / 26
二、中国作为哲学工具 / 31
三、从“对象”到“方法”:对话主义立场的建构 / 35
四、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 / 41
第二节 西方汉学传统的方法论之争 / 46
一、始于王夫之的方法论之争 / 47
二、《驳于连》与大论战 / 53
三、西方汉学界的“反思派” / 74
第二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思维 / 77
节 跨越中西思维间距的势与功效 / 77
一、势与功效:在中西思维之间 / 78
二、战略上的功效(军事、政治) / 83
三、美学上的功效(书法、绘画、诗学) / 90
四、历史的大势与效力 / 95
五、跨越中西思维的功效观 / 98
第二节 道德奠基与中欧伦理的新对话 / 102
一、 中国道德观:帮助欧洲哲学重入道德的理论工具 / 103
二、 道德奠基的共通性与对话性:由孟子的“不忍之心”出发 / 105
第三节 中西时间观的跨文化审视 / 110
一、西方的时间观:可切分的“时– 间” / 111
二、中国的时间观:过程而非“时– 间” / 117
三、中国时间观对西方的启示 / 121
第三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智慧 / 125
节 圣人无意:哲学和智慧 / 125
一、哲学与智慧 / 126
二、“显”与“隐” / 131
三、非此非彼,虚位以待 / 136
第二节 中国文本与意义策略 / 140
一、“暗示性”的意义策略 / 141
二、“影响”与“说服” / 145
第三节 “迂回”与“默化” / 149
一、“默化”与“事件” / 149
二、“迂回”与“进入” / 153
第四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艺术 / 161
节 迂回中国观其“美” / 161
一、在中西美学传统之间 / 161
二、美在“显”与“隐”之间 / 166
三、“形式”与“气韵” / 169
四、透过中西美学“间距”的反思 / 171
第二节 中国画论的跨文化阐释 / 177
一、 中国文人画与两极相通的“道” / 177
二、 在中西画论之间打开“去相合”的间距 / 182
第三节 中欧之间风景思想的思考 / 185
一、从“风景”到“山水” / 186
二、可居的“山水” / 190
三、追寻另一种精神的可能 / 193
第四节 中国的“淡”之美学 / 200
一、“淡”作为内在价值 / 200
二、“淡”作为艺术理想 / 206
三、“淡”作为圣人理想 / 213
四、中国之“淡”与西方之“未思” / 218
第五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西对话 / 223
节 “间距”即对话 / 223
一、差异和间距 / 224
二、从间距到共同 / 229
三、跨域间距的中西对话 / 236
四、“间距”即对话 / 243
第二节 中西对话与文化孕育力 / 245
一、 孕育力危机: 化与文化萎缩 / 246
二、孕育力激发:发掘间距 / 251
三、培育孕育力:开发“之间”的文化资源 / 257
四、孕育与对话 / 263
第三节 中西对话与可理解的共同体 / 264
一、文化交融: 化与文化同质性风险 / 265
二、文明冲突: 化与文化异质性碰撞 / 271
三、可理解的共同体:从间距到共同 / 276
四、和而不同:建构可理解的共同体 / 282
结 语 中西互鉴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 / 287
一、法语文论与中国问题 / 289
二、中国问题的世界性意义 / 293
三、在中西对话中建构中国文论话语 / 297
参考文献 / 307
附录一 弗朗索瓦·于连主要著作一览表 / 325
附录二 主要术语表 / 333
引 言 “多元共生”文化理想下的中西思想对话 / 1
一、中国作为反思方法 / 2
二、中国作为异域资源 / 8
三、 化、多元共生与中西文化的交往对话 / 15
四、在中西思想对话中推动中国理论话语转型 / 20
章 弗朗索瓦·于连阐释中国问题的路径 / 25
节 “作为方法”的汉学研究 / 25
一、经由中国,反思欧洲 / 26
二、中国作为哲学工具 / 31
三、从“对象”到“方法”:对话主义立场的建构 / 35
四、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 / 41
第二节 西方汉学传统的方法论之争 / 46
一、始于王夫之的方法论之争 / 47
二、《驳于连》与大论战 / 53
三、西方汉学界的“反思派” / 74
第二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思维 / 77
节 跨越中西思维间距的势与功效 / 77
一、势与功效:在中西思维之间 / 78
二、战略上的功效(军事、政治) / 83
三、美学上的功效(书法、绘画、诗学) / 90
四、历史的大势与效力 / 95
五、跨越中西思维的功效观 / 98
第二节 道德奠基与中欧伦理的新对话 / 102
一、 中国道德观:帮助欧洲哲学重入道德的理论工具 / 103
二、 道德奠基的共通性与对话性:由孟子的“不忍之心”出发 / 105
第三节 中西时间观的跨文化审视 / 110
一、西方的时间观:可切分的“时– 间” / 111
二、中国的时间观:过程而非“时– 间” / 117
三、中国时间观对西方的启示 / 121
第三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智慧 / 125
节 圣人无意:哲学和智慧 / 125
一、哲学与智慧 / 126
二、“显”与“隐” / 131
三、非此非彼,虚位以待 / 136
第二节 中国文本与意义策略 / 140
一、“暗示性”的意义策略 / 141
二、“影响”与“说服” / 145
第三节 “迂回”与“默化” / 149
一、“默化”与“事件” / 149
二、“迂回”与“进入” / 153
第四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艺术 / 161
节 迂回中国观其“美” / 161
一、在中西美学传统之间 / 161
二、美在“显”与“隐”之间 / 166
三、“形式”与“气韵” / 169
四、透过中西美学“间距”的反思 / 171
第二节 中国画论的跨文化阐释 / 177
一、 中国文人画与两极相通的“道” / 177
二、 在中西画论之间打开“去相合”的间距 / 182
第三节 中欧之间风景思想的思考 / 185
一、从“风景”到“山水” / 186
二、可居的“山水” / 190
三、追寻另一种精神的可能 / 193
第四节 中国的“淡”之美学 / 200
一、“淡”作为内在价值 / 200
二、“淡”作为艺术理想 / 206
三、“淡”作为圣人理想 / 213
四、中国之“淡”与西方之“未思” / 218
第五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西对话 / 223
节 “间距”即对话 / 223
一、差异和间距 / 224
二、从间距到共同 / 229
三、跨域间距的中西对话 / 236
四、“间距”即对话 / 243
第二节 中西对话与文化孕育力 / 245
一、 孕育力危机: 化与文化萎缩 / 246
二、孕育力激发:发掘间距 / 251
三、培育孕育力:开发“之间”的文化资源 / 257
四、孕育与对话 / 263
第三节 中西对话与可理解的共同体 / 264
一、文化交融: 化与文化同质性风险 / 265
二、文明冲突: 化与文化异质性碰撞 / 271
三、可理解的共同体:从间距到共同 / 276
四、和而不同:建构可理解的共同体 / 282
结 语 中西互鉴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 / 287
一、法语文论与中国问题 / 289
二、中国问题的世界性意义 / 293
三、在中西对话中建构中国文论话语 / 297
参考文献 / 307
附录一 弗朗索瓦·于连主要著作一览表 / 325
附录二 主要术语表 / 33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