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精神异化及其心理救治:弗洛姆社会心理分析思想研究
作者:杜敏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ISBN:9787224148367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尊重弗洛姆思想的特质,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心理分析”为具体方法,梳理了弗洛姆的“精神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作者以微薄之力,结合多年研学思考、工作探究,从交叉研究的角度,为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发展做出些微探究,再现了弗洛姆思想的学术价值,肯定其对当代国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杜敏,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生命教育、思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工作。本人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项,参与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和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弗洛姆的生涯与思想
第一节 家庭生活与救世情怀
一、家族传承的犹太文化
二、少年不解的心理谜题
三、战争阴霾与时代反思
第二节 博学反思与现实观照
一、心理分析的磨砺
二、社会批判之现实转向
三、马克思主义的情怀立场
第三节 “精神分析”与“社会心理”
一、“精神分析”的思想价值
二、扬弃“弗洛伊德主义”
三、“社会心理”分析诊断
第三章 弗洛姆“精神异化”思想意蕴
第一节 “异化”的哲学诠释
一、黑格尔哲学中“异化”思辨性
二、费尔巴哈对“异化”的否定转向
三、马克思批判“劳动异化”
第二节 “异化”在精神领域凸显
一、马克思之后的西方社会
二、卢卡奇剖析“物化”
三、弗洛姆剖析“精神异化”
第三节 “精神异化”思想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的全面“异化”
二、“异化”在消费领域内凸显
三、“异化”深入精神心理
第四章 “精神异化”思想基础:需求与矛盾
第一节 弗洛姆论“人”
一、人不是本能欲望的产物
二、人是社会历史塑造的结果
第二节 人之本源的精神需求
一、关联需求:爱与归属
二、超越需求:自由与创造
三、寻根需求:接纳与安全
四、认同需求:自我与身份
五、定向需求:合理与献身
第三节 生存面临的矛盾
一、作为自然存在:生存的两歧
二、作为社会存在物:历史的两歧
三、二者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四、双重矛盾的重压:病态社会
第五章 “精神异化”:社会病理表征
第一节 文化异化:与现代化发展苟同
一、虚假性:文化迷墙和“理智”的妥协
二、抽象性:真实和独特性的丧失
三、趋同性:获得安全的“保护色”
四、享有性:占有物质迷宫的妄图
第二节 政治异化:个体性丧失的帮凶
一、自由是恒久的精神追求
二、从“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
三、“逃避自由”:权威崇拜、同一化、破坏欲
四、自由丧失和民主泡沫
第三节 心理异化:社会群体隐性病症
一、异化生存:群体性“精神病症”
二、“社会性格”:社会心理力量导向
三、“社会性格”:“黏合剂”或“烈性炸药”
四、病态“社会性格”:“非生产性”
第四节 关系异化:逃离孤独的假象
一、爱是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爱的衰亡:关系的基础是“交换价值”
三、关系危机呈现:本质是索取和控制
第六章 心理救治:“本真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本真“人”的追寻
一、西方文化对“完整的人”的追求
二、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三、弗洛伊德论“完整的人”
四、健全的人:人的完整、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个体的精神健全和自我实现
一、自发活动:创造潜能的发挥
二、爱的艺术:精神归属之路
三、自主劳动:超越需求的满足
第三节 “健全的社会”:整体精神健全基础
一、“健全的社会”是符合人性的社会
二、“集权社会”“超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方案考察
三、“健全的社会”建构的一般性建议
第七章 “精神异化”及“心理救治”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超越物质占有,注重精神生存
一、物欲湮灭精神
二、生存而非占有
三、一场心灵革命
第二节 冷静对待消费文化,深度满足人性需要
一、消费遮蔽真实
二、心中无缺的富足
三、回归自然质朴
第三节 健全社会心理,达成个人幸福
一、心理生活困境
二、上行下效的影响
三、个体负责的态度
第四节 重视精神信仰,学思修习并行
一、信仰的价值
二、注重心性修养
三、爱与希望的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弗洛姆的生涯与思想
第一节 家庭生活与救世情怀
一、家族传承的犹太文化
二、少年不解的心理谜题
三、战争阴霾与时代反思
第二节 博学反思与现实观照
一、心理分析的磨砺
二、社会批判之现实转向
三、马克思主义的情怀立场
第三节 “精神分析”与“社会心理”
一、“精神分析”的思想价值
二、扬弃“弗洛伊德主义”
三、“社会心理”分析诊断
第三章 弗洛姆“精神异化”思想意蕴
第一节 “异化”的哲学诠释
一、黑格尔哲学中“异化”思辨性
二、费尔巴哈对“异化”的否定转向
三、马克思批判“劳动异化”
第二节 “异化”在精神领域凸显
一、马克思之后的西方社会
二、卢卡奇剖析“物化”
三、弗洛姆剖析“精神异化”
第三节 “精神异化”思想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的全面“异化”
二、“异化”在消费领域内凸显
三、“异化”深入精神心理
第四章 “精神异化”思想基础:需求与矛盾
第一节 弗洛姆论“人”
一、人不是本能欲望的产物
二、人是社会历史塑造的结果
第二节 人之本源的精神需求
一、关联需求:爱与归属
二、超越需求:自由与创造
三、寻根需求:接纳与安全
四、认同需求:自我与身份
五、定向需求:合理与献身
第三节 生存面临的矛盾
一、作为自然存在:生存的两歧
二、作为社会存在物:历史的两歧
三、二者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四、双重矛盾的重压:病态社会
第五章 “精神异化”:社会病理表征
第一节 文化异化:与现代化发展苟同
一、虚假性:文化迷墙和“理智”的妥协
二、抽象性:真实和独特性的丧失
三、趋同性:获得安全的“保护色”
四、享有性:占有物质迷宫的妄图
第二节 政治异化:个体性丧失的帮凶
一、自由是恒久的精神追求
二、从“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
三、“逃避自由”:权威崇拜、同一化、破坏欲
四、自由丧失和民主泡沫
第三节 心理异化:社会群体隐性病症
一、异化生存:群体性“精神病症”
二、“社会性格”:社会心理力量导向
三、“社会性格”:“黏合剂”或“烈性炸药”
四、病态“社会性格”:“非生产性”
第四节 关系异化:逃离孤独的假象
一、爱是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爱的衰亡:关系的基础是“交换价值”
三、关系危机呈现:本质是索取和控制
第六章 心理救治:“本真的人”和“健全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本真“人”的追寻
一、西方文化对“完整的人”的追求
二、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三、弗洛伊德论“完整的人”
四、健全的人:人的完整、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个体的精神健全和自我实现
一、自发活动:创造潜能的发挥
二、爱的艺术:精神归属之路
三、自主劳动:超越需求的满足
第三节 “健全的社会”:整体精神健全基础
一、“健全的社会”是符合人性的社会
二、“集权社会”“超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方案考察
三、“健全的社会”建构的一般性建议
第七章 “精神异化”及“心理救治”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超越物质占有,注重精神生存
一、物欲湮灭精神
二、生存而非占有
三、一场心灵革命
第二节 冷静对待消费文化,深度满足人性需要
一、消费遮蔽真实
二、心中无缺的富足
三、回归自然质朴
第三节 健全社会心理,达成个人幸福
一、心理生活困境
二、上行下效的影响
三、个体负责的态度
第四节 重视精神信仰,学思修习并行
一、信仰的价值
二、注重心性修养
三、爱与希望的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