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
-
能源效率及碳强度测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王兆华,何威俊 著《能源效率及碳强度测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针对能源效率和碳强度测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核心内容由能源效率测度、碳强度测度和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等三个方面构成。能源效率测度部分主要研究静态能源效率和动态能源效率的测度方法,分别讨论在不同生产技术下动态能源效率的测度方法以及能源效率变动的原因;碳强度测度部分主要研究了碳强度的驱动因素以及碳强度减排的实施路径建模方法,以典型区域和城市为例系统地讨论为实现特定的碳强度减排目标的路径选择;碳排放影响因素部分主要研究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包括生活垃圾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能源效率及碳强度测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适用于能源经济、资源与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决策者参考。
-
超级电容器及其在新一代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王凯 胡涵 李强 唐政 李德志本书重点分析了超级电容器及其在新一代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背景、分类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了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主要包括稀释法和模板法。第3章介绍了电极材料的改进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应用、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碳质复合负极的应用和石油沥青基碳纳米纤维材料的应用。第4章介绍了电解质结构与材料,主要包括电解液概述、水电解质、有机电解质、离子液体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第5章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结构设计及其储能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堆叠式超级电容器、卷绕式超级电容器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第6章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主要包括堆叠式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卷绕式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热行为研究。第7章介绍了超级电容器测试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恒流测试和恒压测试。第8章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SOH的预测,分为基于模型法和数据驱动法。第9章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的超级电容器寿命预测,主要包括基于改进的LSTM和TCN模型。
-
煤自燃复合惰化机制研究及应用杜文州,方丽芬,林彬 著《煤自燃复合惰化机制研究及应用》从燃烧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宏观唯象的煤热解及燃烧模型,基于该模型在0penFOAM平台真实地再现了煤燃烧过程,通过改变气体氛围,进一步探究了复合型惰性气体对煤燃烧的影响。视采空区为多孔介质,对其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孔隙率和渗透率编译方法,通过对采空区气体流场分析,确定了基于采空区流场分布判定遗煤自燃危险区域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提出针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复合惰化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提高了采空区的惰化效果。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能源发展路径梁旭,汤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能源发展路径
-
多孔介质燃烧理论与模拟解茂昭,史俊瑞,刘宏升 著多孔介质内的燃烧是自然界和工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燃烧现象,同时也指一种新型先进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理论与模拟》在概括介绍多孔介质内流动与燃烧经典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系统介绍作者所在团队30年来在多孔介质燃烧领域的研究工作及成果,特别是气体和液体燃料在惰性多孔介质中的燃烧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多孔介质燃烧理论与模拟》共10章,包括绪论,多孔介质中输运和燃烧的理论及数值方法基础,多孔介质中湍流流动与燃烧模型,多孔介质中的动量、热量与质量弥散,多孔介质中气体燃料预混合燃烧与扩散燃烧,多孔介质燃烧非稳定性,多孔介质中液体燃料的燃烧,多孔介质结构的几何模型,以及多孔介质燃烧的孔隙尺度模拟。
-
光伏组件典型缺陷诊断分析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布式光伏系统智慧运维技术“项目组,来广志,魏海坤,等本书梳理了分布式光伏运维中热斑和隐裂等缺陷诊断的背景、发展现状和难点, 提出远景和近景定点协同的热斑诊断方法,实现了远距离图像下的快速检测及近距离图像下的精确定位;提出了数据挖掘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隐裂检测诊断技术,实现了噪声背景下的隐裂识别分类;建立了光伏组件和组件串在遮挡情况下的机理模型,实现了多状态异常遮挡的检测;后建立了组件危害程度评估体系,研制了智能诊断与健康评估装置,实现了光伏组件缺陷的有效诊断。
-
水污染治理技术多维研究姬明飞 著本书主要围绕水污染治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治理技术以及专项治理技术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水污染概述、水污染物理治理技术、水污染生物治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自然生态圈污水净化技术、生物脱氮除磷治理技术、污泥多元化处理及应用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等。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水污染治理从业人员、水污染治理研究人员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氢能张真氢能承载着人类对终极能源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期待与厚望。作为太阳初始能量之源的氢能能否成为人类不懈努力寻找的终极能源和生存形态,我们仍在探索。本书首先回顾人类能源利用的演进路线与背后的变革力量,进而分析中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能源战略转型之路与变革驱动力;通过借鉴国际氢能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氢能四大深度脱碳的应用场景,进而研究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潜力与挑战,并提出区域与企业氢能的战略选择,后展望未来绿色和谐的“氢能社会”。
-
全球能源进程下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胡晓晓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能源贸易频繁,中国能源安全受到全球能源局势的多维冲击。面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局势也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识别全球能源局势的演进特征与趋势,厘清其多维表现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路径,对新时代中国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构筑开放条件下面向中长期的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著作综合政治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跨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三个学术创新点,从不同视角分析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旨在为构建清晰、有效的中国能源战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提供研究参考。全书共分为七章。作品特色:本著作准确把握了当前能源局势的关键变量,厘清了不同变量下能源局势的主要特征表现与影响机制,利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脉冲响应等多种模型与方法,识别多维变量对中国能源供给、能源贸易、能源转型等多尺度能源安全指标的量化影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发展新路径。
-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德]库尔特·库格勒、张作义 著,吴宗鑫 译高温气冷堆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特性,除可用于发电外,还可用于热电联供以及高温工艺热的应用。高温气冷堆发电的余热可采用空冷塔冷却,因此可以建造在缺水地区。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为读者深入了解高温气冷堆的原理、技术发展状况、安全特性和潜在的应用领域提供了详尽的阐述和充实的资料;可为从事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工作的科研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政府官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