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技术与应用(水利部分)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技术与应用(水利部分)

作者:章树安,刘庆涛,杨桂莲,孙龙 等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50933026

定价:¥20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地下水监测是掌握地下水水位(埋深)、水温、水质、水量等动态要素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依据监测信息开展分析评价,研究其变化规律,是履行《地下水管理条例》、制定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减轻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其相关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我国水资源呈南多北少不均衡的明显特点,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增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源地污染等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所以,加强地下水监测、分析评价与信息服务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十二五”以前,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绝大多数利用已有的生产井和民用井开展监测;监测方式主要是人工采用测盅进行监测,以五日监测一次为主,监测频次较低;信息报送主要靠信件、电话方式,时效性差;信息处理主要靠人工处理,信息服务能力弱。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不断提高,所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手段和信息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与适应对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需要。为解决我国地下水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2015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联合批复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其中水利部门约11亿元。2019年底,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基本建立,实现了对全国350万k㎡的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有效监控,实现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共享交换,实现了地下水常规业务全业务流程信息化处理,使我国地下水监测技术水平与信息服务能力有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项目技术与应用》一书由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技术总结报告”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整理有关技术资料与文献,系统总结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监测技术方法、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等有关内容编著完成的。
作者简介
暂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技术与应用(水利部分)》作者简介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地下水基础知识(1)
1.1 地下水的定义(1)
1.2 地下水的分类(1)
1.3 地下水的赋存(7)
1.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8)
1.5 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概念(9)
1.6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10)
1.7 有关术语(12)
第2章 地下水监测(14)
2.1 地下水监测要素(14)
2.2 地下水水位监测(15)
2.3 地下水水质监测(24)
2.4 地下水水量监测(27)
2.5 地下水水温监测(28)
2.6 地下水监测发展主要历程、存在问题(29)
2.7 小 结(34)
第3章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概述(36)
3.1 建设目标(36)
3.2 主要建设任务(36)
3.3 总体架构(37)
3.4 设计原则(38)
3.5 设计变更原则(39)
3.6 总体完成情况(40)
3.7 高程引测(63)
3.8 工程物探(65)
3.9 小 结(90)
第4章 站网布设(92)
4.1 技术要求(92)
4.2 水利部分总体站网分布成果(97)
4.3 水利部分分流域(片)站网分布成果(99)
4.4 两部(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站网分布成果(115)
4.5 小 结(121)
第5章 监测站建设(123)
5.1 技术要求(123)
5.2 自动监测仪器质检要求(150)
5.3 建设成果(166)
5.4 小 结(189)
第6章 信息服务系统(190)
6.1 技术要求(190)
6.2 系统总体架构(195)
6.3 信息源建设(196)
6.4 数据库建设(200)
6.5 四级数据交换共享(205)
6.6 四类资源整合(218)
6.7 两部(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数据共享(227)
6.8 标准规范建设(228)
6.9 小 结(233)
第7章 业务应用软件(235)
7.1 技术要求(235)
7.2 业务应用软件总体架构(237)
7.3 应用支撑平台(241)
7.4 信息接收与处理软件(243)
7.5 信息查询与维护软件(248)
7.6 整编软件(251)
7.7 业务应用软件(253)
7.8 综合成果分析应用软件(256)
7.9 综合运维及绩效考核保障软件(259)
7.10 信息交换与共享软件(264)
7.11 信息发布软件(266)
7.12 移动客户端软件(269)
7.13 水质分析软件(270)
7.14 软件本地化定制(274)
7.15 关中平原典型区地下水资源模型(277)
7.16 海河流域典型平原区地下水模拟与应用平台(297)
7.17 小 结(326)
第8章 已开展的应用(327)
8.1 分析主要平原区长序列地下水水位演变规律(327)
8.2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现状评价(338)
8.3 华北平原河湖生态补水效果评估(342)
8.4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情况通报(353)
8.5 《地下水动态月报》(363)
8.6 小 结(376)
第9章 地下水监测展望(377)
9.1 工程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与经验(377)
9.2 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379)
9.3 工作展望(380)
附 录 (386)
附录1 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386)
附录2 地下水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400)
参考文献(537)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