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1927~2021)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1927~2021)

作者:张仁善 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305256363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史》(《院史》)编辑时段大致分两部分:1927-1952年;1981-2021年。南京大学法学院的源头为1927年6月创设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律学系;1928年2月,易名为国立江苏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律系;1928年7月,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含法律学系);194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法学院;1950年10月10日,改名为南京大学法学院;1952年12月9日,南京大学法学院被撤销;1981年,恢复成立法律系;1988年11月,南京大学成立法政学院,法律系与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成为法政学院三系之一;1994年5月20日,成立南京大学法学院,沿用至今。2021年,为建院94周年,恢复建院40周年。《院史》分《峥嵘岁月》《时代足音》和《教研菁英》3编、22章及附录2则,凸显了旧、全、新三个特色:旧,既回溯94年前(1927年)法律学系的组建,厘清院史源头,又对119年前(1902年)年南京大学的源头适当钩沉,梳理校史进程;全,既有纵向的详细描述,又有横向的专题深入,附录二则,汇集了40年来历届校友全部名单及奖学金名目;新,关注了师资队伍的最新动向,收录了教师们的最新成果信息。
作者简介
  张仁善,1964年生,江苏东台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江苏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美联合学术委员会(JAC) 委员;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法律史、法律社会史、司法传统与司法现代化等。代表著作有《中国法律文明》《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主权、法权与社会》《法律社会史的视野》《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1949中国社会》等。曾两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过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
目录

上编 峥嵘岁月: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

第一章 国立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

一、历史溯源

二、创办及播迁

三、沦陷区的中央大学

四、中央大学的复员

五、接管与更名

六、历任校长

第二章 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的沿革

一、法学院的创设

二、襄助学校西迁

三、西迁后增设的系所

四、复员及改组伪法商学院

五、参与学校新旧交接

第三章 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的高起点

二、师资来源的多元化

三、法政教师名录

四、教研平台的提升

五、外交政坛的贡献

第四章 教研活动

一、招生标准

二、课程设置

三、司法组的组成

四、学生人数及去向

五、创办学术刊物

第五章 名家身影

一、法学院院长

二、法、政学系主任

三、留洋法政博士、硕士校友

四、司法院大法官及最高检察长

五、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官

六、其他知名法政师生

 

中编 时代足音:南京大学法学院

第六章 法学院的发展历程

一、正名与撤销

二、恢复法律系

三、法政学院法律系

四、成立法学院

五、学科归并

第七章 本科教学

一、法学专业课程及任课教师

二、大类招生一年级课程

三、法科学生的公共课程

四、本科课程特色

五、国际化办学

六、本科教学成就

第八章 法学硕士博士生方向

一、硕士点的设置

二、硕士专业方向

三、硕士专业方向特色

四、博士专业方向

第九章 法律硕士培养

一、招生概况

二、培养方案

三、培养特色

四、培养成效

第十章 学术平台

一、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

二、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

三、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

四、经济刑法研究所

五、商法研究中心

六、私法研究所

七、经济法研究所

人、保险法研究所

九、法典评注研究中心

十、紫金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十一、司法文化研究中心

十二、证据法研究中心

十三、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十四、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中心

十五、财税法学研究中心暨资产管理产品法律研究基地

十六、费彝民法学论坛

第十一章 中德法学研究所

一、研究所的创设

二、人才培养

三、学术研究

四、社会活动及影响

第十二章 学术刊物

一、《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二、《南大法学》

三、《中德经济法学研究所年刊》

四、《判例评论》

第十三章 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概况

二、法律援助中心

三、劳动法律援助中心

四、竞赛参与

第十四章 图书资料

一、图书馆的发展

二、院图校图联动

三、馆藏资源建设

四、专业学科服务

五、对外合作交流

 

下编 教研菁英:学术风采录

第十五章 法理教研室

第十六章 宪法行政法教研室

第十七章 法律史教研室

第十八章 经济法教研室

第十九章 民商法教研室

第二十章 刑法教研室

第二十一章 诉讼法教研室

第二十二章 国际法教研室

 

附录

附录一 校友名录

附录二 奖学金名目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