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免疫学检验技术(第4版)

免疫学检验技术(第4版)

作者:李慧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117345828

定价:¥4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由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免疫疾病检验三部分构成。本版教材突出免疫学检验技术和临床检验项目,压缩了理论学时,增加了检验项目。考虑到免疫检验技术发展快、应用广,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独立为一节编写,流式细胞术独立编为第十三章。在临床免疫疾病检验部分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检验。为使教学对接临床项目并更新检验技术,实验新增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AFP)、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CD3)和感染性疾病检测(梅毒)项目。把临床少用的琼脂扩散试验、环状沉淀反应等设置为手工操作的拓展内容。
作者简介
  高级讲师,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基础医学教研室主任,长治市检验专业学科带头人。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工作三十多年。
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检验概述/1

一、免疫的概念和功能/1

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

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应用/4

第二章免疫系统/6

第一节免疫器官/7

一、中枢免疫器官/7

二、外周免疫器官/8

第二节免疫细胞/9

一、淋巴细胞/10

二、抗原提呈细胞/12

第三节免疫分子/13

一、免疫分子概述/13

二、细胞因子的特性及作用/13

第三章抗原/16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及特性/16

一、抗原的概念/16

二、抗原的特性/17

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8

一、异物性/18

二、理化特性/18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19

一、根据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性能

分类/19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0

三、其他分类方法/20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20

一、异种抗原/20

二、同种异型抗原/21

三、嗜异性抗原/21

四、自身抗原/22

五、肿瘤抗原/22

第四章抗体/24

第一节抗体的结构/24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24

二、抗体的功能区/25

三、抗体的水解片段/26

四、抗体的免疫原性/27

第二节抗体的生物学作用/27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28

二、激活补体/28

三、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28

四、结合细菌蛋白/29

五、穿过胎盘和黏膜/29

六、介导超敏反应/29

第三节抗体的特性与功能/29

一、IgG/29

二、IgM/30

三、IgA/30

四、IgD/30

五、IgE/30

第四节人工制备的抗体/31

一、多克隆抗体/31

二、单克隆抗体/32

三、基因工程抗体/32

第五章补体系统/34

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35

一、补体的概念/35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35

三、补体的性质/36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36

一、补体的激活/36

二、补体的调节机制/40

第三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1

一、导致细胞溶解/42

二、调理作用/42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42

四、炎症介质作用/43

五、免疫调节作用/43

第四节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43

一、补体的遗传缺陷/43

二、补体的含量异常/44

第六章免疫应答/45

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46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参与物质/46

二、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47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应答/47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及应答特点/47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48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51

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54

第三节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56

一、免疫调节/56

二、免疫耐受/57

第七章免疫学防治/59

第一节免疫预防/59

一、人工主动免疫/60

二、人工被动免疫/63

第二节免疫治疗/63

一、分子和细胞治疗/64

二、免疫调节剂/64

第八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66

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66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67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67

三、免疫佐剂/70

第二节抗血清的制备/70

一、动物的选择/70

二、免疫方法/71

三、动物采血法/71

四、抗血清的纯化、鉴定与保存/72

第三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73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73

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74

三、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75

第九章抗原-抗体反应/77

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77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78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与亲和力/78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78

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79

一、特异性/79

二、比例性/79

三、可逆性/80

四、阶段性/80

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81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81

二、环境因素/81

第四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82

第十章凝集反应/84

第一节直接凝集反应/85

一、玻片凝集试验/86

二、试管凝集试验/86

第二节间接凝集反应/86

一、正向间接凝集试验/87

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87

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88

四、协同凝集试验/88

五、间接血凝试验/89

六、乳胶凝集试验/89

第三节抗球蛋白试验/90

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90

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91

第十一章沉淀反应/93

第一节液体内沉淀试验/94

一、环状沉淀试验/94

二、絮状沉淀试验/94

三、免疫浊度测定/95

第二节凝胶内沉淀试验/99

一、琼脂扩散试验/99

二、免疫电泳技术/102

第十二章免疫标记技术/107

第一节酶免疫技术/108

一、酶免疫技术概述/108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0

三、膜载体的酶免疫技术/114

四、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6

第二节荧光免疫技术/117

一、荧光免疫技术概述/117

二、荧光免疫显微技术/119

三、荧光免疫分析/120

第三节放射免疫技术/121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122

二、放射免疫分析/122

三、免疫放射分析/124

四、放射免疫技术的应用/125

第四节免疫胶体金技术/125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原理/126

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26

三、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127

第五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28

一、发光的基本知识/129

二、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30

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131

四、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31

第六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2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概念和分类/132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133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过程/133

第十三章流式细胞术/139

第一节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原理/140

一、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及特点/140

二、检测数据的显示与分析/141

第二节流式细胞分析的关键技术/143

一、单细胞悬液制备/143

二、荧光标记染色/143

第三节流式细胞分析的临床应用/144

第十四章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验技术/146

第一节免疫细胞的分离及纯化/146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46

二、淋巴细胞的纯化与分离/148

三、白细胞的分离/150

四、吞噬细胞的分离/151

第二节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检测/152

一、T细胞数量及功能检测/152

二、B细胞数量及功能检测/153

三、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检测/154

第三节吞噬细胞功能检测/154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154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155

第十五章免疫分子检验技术/156

第一节细胞因子检测/156

一、细胞因子检测方法/156

二、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157

第二节补体的检测/157

一、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158

二、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59

三、补体结合试验/160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检测/160

一、IgG、IgM、IgA的检测/160

二、IgE和IgD的检测/161

三、冷球蛋白的测定/162

第四节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162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抗原非特异性检测/163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163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164

第十六章临床免疫疾病检验/165

第一节超敏反应及其免疫检测/165

一、Ⅰ型超敏反应及临床检测/166

二、Ⅱ型超敏反应及临床检测/169

三、Ⅲ型超敏反应及临床检测/170

四、Ⅳ型超敏反应及临床检测/173

第二节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验/175

一、感染性疾病概述/175

二、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验/176

第三节自身免疫病及检验/179

一、常见自身免疫病/180

二、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181

三、自身免疫病的检测/182

第四节免疫缺陷病及检验/183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84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85

三、免疫缺陷病的检验/185

第五节免疫增殖性疾病及检验/186

一、免疫增殖性疾病概述/186

二、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186

三、常见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检测/187

第六节器官移植及免疫学检验/188

一、器官移植的基本知识/188

二、组织配型及配型方法/189

三、移植排斥的免疫学检验/190

第七节肿瘤标志物检验/190

一、肿瘤标志物概述/190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191

第十七章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194

第一节基本概念/195

第二节分析前质量保证/195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195

二、患者的准备/196

三、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和保存/196

第三节分析中质量保证/197

一、仪器设备保养与维护校准/197

二、试剂及方法的性能验证/197

三、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198

四、人员培训/198

五、室内质量控制/198

六、室间质量评价/200

第四节分析后质量保证/200

一、结果的报告与解释/201

二、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201

三、咨询沟通/201

附录/203

实验指导/203

免疫检验实验室规则/203

实验一凝集试验/203

实验拓展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209

实验二沉淀反应(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211

实验拓展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213

实验三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215

实验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ELISA双抗体夹心法)/217

实验五抗核抗体检测(间接荧光抗体法)/219

实验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斑点金免疫层析技术)/220

实验七E玫瑰花环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21

实验拓展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流式细胞术岗位见习)/225

实验八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PEG沉淀法)/228

实验九血清总IgE检测(ELISA)/230

实验十白细胞介素-2检测(ELISA)232

实验十一梅毒抗体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33

实验十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岗位见习)/234

教学大纲(参考)/237

参考文献/242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