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病理学基础(第4版)

病理学基础(第4版)

作者:林玲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01

ISBN:9787117345453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共用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面向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师生。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标准中对相关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建议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容量与深度上以“必需、够用”为度,遵循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体现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体现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根据新国标要求修改字号、行空。主要内容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部分。
作者简介
  林玲,梧州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30年。承担《病理学基础》、《儿科护理》、《临床医学概要》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多篇论文在省级杂志发表。主持自治区级课题1项,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7项。作为负责人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儿科护理》。参编科学出版社《病理学基础》、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医学基础》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基础》和《临床医学概要》等多本国家级教材。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绪论/1

一、病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3

第二节疾病概论/4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4

二、疾病的原因/5

三、疾病的共同规律/6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6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9

第一节适应/9

一、萎缩/10

二、肥大/11

三、增生/12

四、化生/13

第二节损伤/14

一、变性/14

二、细胞死亡/17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21

一、修复的概述/21

二、肉芽组织/23

三、创伤愈合/24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8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28

一、充血/28

二、淤血/29

第二节出血/31

一、类型及原因/31

二、病理变化/31

三、后果/32

第三节血栓形成/32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2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

的类型/33

三、血栓的结局/35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6

第四节栓塞/3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36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37

第五节梗死/39

一、梗死的原因/39

二、梗死的形态特征/40

三、梗死的类型/40

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42

第四章炎症/44

第一节概念及原因/45

一、概念/45

二、原因/45

第二节基本病理变化/45

一、变质/46

二、渗出/46

三、增生/51

第三节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51

一、局部表现/52

二、全身反应/52

第四节分类/53

一、急性炎症类型/54

二、慢性炎症类型/56

第五节结局/56

一、痊愈/56

二、迁延不愈/57

三、蔓延扩散/57

第五章肿瘤/59

第一节概念/59

第二节基本特征/60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

结构/60

二、肿瘤的异型性/62

三、肿瘤的生长特点/63

四、肿瘤的扩散/64

五、肿瘤的复发/66

六、肿瘤的代谢特点/66

第三节对机体的影响/6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7

第五节命名与分类/68

一、命名原则/68

二、肿瘤的分类/69

第六节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70

一、癌前病变/70

二、异型增生/71

三、原位癌/71

第七节病因与发病机制/71

一、肿瘤的病因/71

二、肿瘤的发生机制/72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74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7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75

二、基本病理变化/76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8

第二节良性高血压/8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81

第三节风湿病/8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5

二、基本病理变化/85

三、心脏的病理变化/86

第七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89

第一节肺炎/89

一、大叶性肺炎/90

二、小叶性肺炎/91

三、病毒性肺炎/93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3

一、慢性支气管炎/93

二、肺气肿/94

第三节结核病/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96

二、基本病理变化/96

三、转归/97

四、肺结核病/98

第八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02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10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2

二、病理变化/103

三、病理临床联系/104

四、结局及并发症/105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105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染途径/105

二、基本病理变化/106

三、临床病理类型/107

第三节门脉性肝硬化/10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9

二、病理变化/110

三、病理临床联系/110

第四节细菌性痢疾/11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2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112

第九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115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1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6

二、基本病理变化/117

三、病理临床联系/117

四、常见病理类型/118

第二节肾盂肾炎/12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1

二、临床病理类型/122

第十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25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126

一、脱水/126

二、水肿/129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132

一、低钾血症/132

二、高钾血症/133

第十一章发热/135

第一节概念/136

第二节原因与发生机制/136

一、发热的原因/136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137

第三节分期/138

一、体温上升期/138

二、高热持续期/138

三、体温下降期/138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139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139

二、生理功能的变化/139

三、防御功能的变化/140

第十二章缺氧/142

第一节概念/143

第二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43

一、血氧分压/143

二、血氧容量/143

三、血氧含量/143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43

第三节类型/144

一、低张性缺氧/144

二、血液性缺氧/145

三、循环性缺氧/146

四、组织性缺氧/146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14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4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4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49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4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49

第十三章休克/152

第一节概念/152

第二节原因及分类/152

一、原因/153

二、分类/153

第三节发生机制及微循环变化/154

一、微循环缺血期/155

二、微循环淤血期/156

三、微循环衰竭期/156

第四节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157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157

二、机体的功能变化/157

附录/160

实训指导/160

实训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与修复/160

实训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61

实训三炎症/162

实训四肿瘤/163

实训五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164

实训六呼吸系统常见疾病/165

实训七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66

实训八泌尿系统常见疾病/167

参考文献/169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