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研究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研究

作者:暂缺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ISBN:9787514710571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选题力求站在全球化的制高点上,突破过去以中国为分析单元的狭窄视野,把民族复兴中国梦放置于全球化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重新进行观照。本书通过对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内在逻辑理路的透视,形成了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又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逻辑层次,构成了在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严整的逻辑体系。
作者简介
  徐艳玲:1966年生,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评首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和省部级课题lO余项,出版《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等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获省级和***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0余次。曾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目录
导语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特色
第一章 新全球化:当今时代的标识
第一节 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之变奏
一、全球化之“争”
二、反全球化之“鸣”
三、全球化、反全球化“争鸣”之我见
四、当下逆全球化思潮之多维反思
第二节 替代全球化思潮之“替代”
一、世界范围内替代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二、替代全球化思潮之“替代”方案
三、中国梦:一个可能的替代命题
第二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和依据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意涵
一、中国梦:一个全球化命题
二、中国梦:一个面向现代化的命题
三、中国梦:一个面向未来的命题
第二节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依据
一、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二、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现实依据
第三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第一轮全球化浪潮与“天朝梦碎,救国梦起”
一、第一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天朝梦碎,救国梦起”
第二节 第二轮全球化浪潮与“救国梦圆,强国梦兴”
一、第二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救国梦圆,强国梦兴”
第三节 第三轮全球化浪潮中“复兴梦”渐行渐近
一、第三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复兴梦”渐行渐近
第四节 全球化视角下民族复兴中国梦历史演进的启示
第四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孙中山的“救国梦”
一、“振兴中华”:一个“救国梦”命题
二、“三民主义”:孙中山“救国梦”的战略目标
三、孙中山“救国梦”的全球化意蕴
第二节 毛泽东的“强国梦”
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强国梦”之前提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强国梦”的内涵
三、毛泽东“强国梦”的战略构想
第三节 邓小平的“富裕梦”
一、“小康社会”: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三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步骤
三、邓小平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思考
第四节 习近平的中国梦
一、习近平中国梦的渊源
二、习近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梦与他国梦、世界梦
第五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历史定位:一种新型人类文明观
一、历史语境:不同的文明史观
二、习近平新型“文明观”出场的意义
第二节 空间定位:一种新型全球正义观
一、时代语境:全球正义理论的兴起
二、习近平新型“义利观”出场的意蕴
第三节 未来定位:一种新型世界秩序观
一、时代语境:西方国际秩序观的式微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场的价值
第六章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当代境遇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面临的新机遇
一、全球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平台
二、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基础
三、科技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动力
四、知识经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契机
第二节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面临的新挑战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风险
二、国家间利益争夺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困境
三、文化价值观冲突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冲击
四、中国形象被误读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困扰
五、安全困境束缚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威胁
六、自然生态风险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风险
第七章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认识论前提: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一、厘清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不同认知
二、加快中国梦走向世界的脚步
第二节 关键要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困境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外部条件:主动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把握国家形象的特性与功能
二、从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中获得启示
三、以中国梦主动塑造中国形象
第四节 外交战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一、国家层面:温和而坚定的伙伴身份
二、地区层面:有所作为地发挥积极作用
三、引领世界:以贡献树形象
第五节 实践基础:夯实中国梦的前提和条件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进行实践奠基
二、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