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伦理文化环境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伦理文化环境研究

作者:张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ISBN:9787522708386

定价:¥1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要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青藏地区自然条件艰苦,需要一批甘于奉献、敬业乐群的青年教师扎根高原,践行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使命,这份坚守需要良好德性为其筑基。基于此,为了解青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伦理文化环境,本书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伦理文化环境”框架,选取青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样本高校和民族地域文化表征的典型牧区和村落搜集资料,进行深度访谈、观察和调研,网罗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德性表现。基于高校教师的成长旅路和工作环境,沿着由早期到现状、由微观到宏观的研究逻辑,呈现了青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浸润的“家庭场域”“受教育场域”“工作场域”和“社会场域”中德性伦理文化样态。伦理文化环境与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青藏地区伦理文化环境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道德判断标准、指引新时代道德方向、赋予道德行为以意义。反过来,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其道德品质、价值观、职业素养进一步巩固良好的伦理文化环境。在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通过培育自我德性,积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致力于提高全社会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事业发展。
作者简介
  张磊,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会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组成员。近年来,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从大学教师的‘学术属性’到‘道德属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中加优秀研究生导师德性培育比较研究”(2015-2017),主持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参与教育BU委托重大课题“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等课题。多次在CIES(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和AERA(美国教育研究学会)等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获清华之友——光华奖学金一等(2013)等奖励;工作期间获评定为“优秀”。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高等教育、教师伦理、道德教育、大学文化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 纵向分析:德性养成伦理文化环境的学术史

二 横向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研究动态

三 述评分析: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伦理文化环境

二 教师德性养成

三 高校青年教师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 中国儒家学派关于德性养成的观点

二 西方美德伦理理论关于德性养成的观点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道德养成的观点

第五节 概念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 质性研究方法

二 资料与数据搜集

三 资料整理与分析

四 研究的自我检测

第七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家庭伦理文化环境

第一节 家庭伦理文化的尚德本质

一 中国家庭注重尚德价值引导

二 中国家庭重视个体美德养成

三 中国家庭重视人性美德实践

第二节 原生家庭伦理文化环境

一 家庭道德教育

二 优良家风传承

三 家庭道德榜样

第三节 新生家庭伦理文化环境

一 夫妻品德双向建构

二 家庭是平息情绪的港湾

三 家庭是扎根艰苦地区的凭借

第四节 小结

一 原生家庭对个体沉潜的道德影响

二 新生家庭对个体沉潜的道德影响

第三章 受教育场域伦理文化环境

第一节 学校伦理文化环境的德育功能

一 中外学校的道德教育属性

二 学校伦理文化环境解析

第二节 学校的道德氛围

一 学校道德氛围研究追溯

二 学校道德氛围剖析

第三节 教师的道德影响

一 教师道德影响研究追溯

二 教师道德影响的具体表现

三 教师道德影响的提升空间

第四节 同辈群体的道德影响

一 同辈群体道德影响研究追溯

二 在同辈交往中实施道德影响

三 值得关注的同辈道德行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院校伦理文化环境

第一节 校园伦理文化环境

一 组织传奇

二 道德氛围

三 精神文化

四 制度文化

第二节 学院伦理文化环境

一 学院中的道德氛围

二 教研室中的道德关系

三 以学科为媒介的道德关系

第三节 教室伦理文化环境

一 教室是教师德性的土壤

二 教师的道德角色

三 师生道德关系的建构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社会伦理文化环境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社会伦理文化环境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二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规约

三 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四 新媒体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营造的环境

一 仁爱与民本

二 诚信与正义

三 和合与大同

第三节 地域伦理文化营造的环境

一 地域伦理文化理论

二 多元族群伦理文化环境

三 红色历史文化环境

四 绿色生态文化环境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总结:研究发现

一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德性养成的因素分析

二 家庭和学校构建受教育场域伦理文化环境

三 院校和学科构建工作的伦理文化环境

四 传统文化、社会和地域构建宏观浸润的伦理文化环境

第二节 提炼:环境与教师互动理论

一 自然环境和高校青年教师的互动

二 社会环境和高校青年教师的互动

第三节 反思:合力营造高校青年教师良好德性的建议

一 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二 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三 对院校工作环境的建议

四 对社会大环境的建议

五 对教师自身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QH大学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

附录二 青藏高原高校教师杰出道德楷模案例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访谈同意书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