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21―2022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蓝皮书

2021―2022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蓝皮书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ISBN:9787121446085

定价:¥2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22年,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将赋能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出新出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这将助力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书详细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动向和未来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建设进展。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及美好前景。
作者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研究咨询、评测认证、媒体传播与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形成了政府决策与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五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
目录
上部:《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
综 合 篇
第一章 2021年世界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003
第一节 世界工业技术创新情况 003
第二节 世界工业质量发展情况 008
第三节 世界工业品牌发展情况 012
第二章 2021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018
第一节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情况 018
第二节 中国工业质量发展情况 024
第三节 中国工业品牌发展情况 029
第三章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重点政策 032
第一节 政策环境分析 032
第二节 主要政策分析 037
第三节 主要特点分析 041
行 业 篇
第四章 装备行业 045
第一节 总体情况 045
第二节 主要问题 057
第三节 对策建议 058
第五章 原材料行业 060
第一节 总体情况 060
第二节 主要问题 071
第三节 对策建议 072
第六章 消费品行业 074
第一节 总体情况 074
第二节 主要问题 084
第三节 对策建议 085
第七章 电子信息行业 087
第一节 总体情况 087
第二节 主要问题 99
第三节 对策建议 100
地 方 篇
第八章 北京市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102
第一节 发展回顾 102
第二节 重点领域 107
第三节 典型案例 109
第九章 广东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111
第一节 发展回顾 111
第二节 重点领域 115
第三节 典型案例 117
第十章 江苏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119
第一节 发展回顾 119
第二节 重点领域 123
第三节 典型案例 124
第十一章 浙江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126
第一节 发展回顾 126
第二节 重点领域 130
第三节 典型案例 132
展 望 篇
第十二章 2022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形势展望 135
第一节 形势判断 135
第二节 对策建议 138
第十三章 2022年中国工业质量发展形势展望 141
第一节 形势判断 141
第二节 对策建议 143
第十四章 2022年中国工业品牌发展形势展望 145
第一节 形势判断 145
第二节 对策建议 147
下部:《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综 述 篇
第十五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进展 151
第一节 建设背景 151
第二节 布局特征 152
第十六章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进展 154
第一节 区域布局 154
第二节 领域布局 154
第十七章 热点事件 156
热点1: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架构2.0》 156
热点2: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温暖保障服务 156
热点3: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揭榜挂帅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专项取得突破 157
热点4: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两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158
热点5: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多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58
热点6: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制完成国内首款1.6Tb/s硅光互连芯片 159
进 展 篇
第十八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61
第一节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 161
第二节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165
第三节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 169
第四节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172
第五节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 176
第六节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180
第七节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182
第八节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185
第九节 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 189
第十节 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192
第十一节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196
第十二节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200
第十三节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205
第十四节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209
第十五节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213
第十六节 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 217
第十七节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220
第十八节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 224
第十九节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 227
第二十节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231
第二十一节 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 234
第十九章 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 239
第一节 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239
第二节 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 243
区 域 篇
第二十章 东部地区 248
第一节 北京市 248
第二节 天津市 256
第三节 上海市 265
第四节 江苏省 276
第五节 福建省 282
第六节 山东省 288
第七节 广东省 295
第二十一章 中部地区 306
第一节 安徽省 306
第二节 江西省 311
第三节 河南省 318
第四节 湖南省 326
第二十二章 西部地区 334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 334
第二节 重庆市 340
第三节 四川省 346
第四节 云南省 354
第五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360
后记 366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