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
作者:王华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300312293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网络刑法罪名体系概述,网络时代的刑法管辖原则,网络时代共犯理论的挑战与应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信息权的刑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评价,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替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评价,黄牛抢票和抢购软件的刑法评价,设置“一元木马”链接取财的刑法评价这十个专题,全面而深入探讨了网络犯罪中的总论核心问题和分论实践难题。本书的研究,体现了网络犯罪与信息刑法的前沿发展动态,其侧重从法教义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犯罪与互联网刑法,不仅对基础刑法理论有所反思与发展,而且也能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
王华伟,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犯罪、信息刑法、刑法教义学、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目录
导言:网络时代的刑法学1
一、危机与挑战1
二、研究径路选择2
三、内容概要4
第一章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7
一、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历史嬗变7
二、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趋势特征11
三、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13
四、小结: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制度展望25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刑法解释论立场28
一、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难题28
二、活的主观解释论32
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外部性42
四、小结47
第三章 网络语境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批判性考察49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内涵边界50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理论基础59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限缩解释66
四、小结: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反思与展望79
第四章 网络语境中的共同犯罪与罪量要素81
一、现有解决方案及其局限82
二、新的思考方向88
三、小结98
第五章 德国网络平台责任的嬗变与启示100
一、制度初创:《电信服务法》与信息产业保护101
二、体系成熟:《电信媒体法》与法律结构协调104
三、争议再起:《网络执行法》与平台责任强化107
四、对我国的启示113
第六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比较研究——功能类型区分之提倡123
一、德国与欧盟功能性区分与义务类型化124
二、我国类型化的缺陷与重构132
三、小结140
第七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认定路径——兼评快播案的相关争议142
一、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适用与局限144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认定路径163
三、小结174
第八章 避风港原则的刑法教义学理论建构176
一、避风港原则刑法适用的比较考察177
二、避风港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的理论建构185
三、结语:开放式的互联网刑法研究207
第九章 刷单炒信的刑法适用与解释理念209
一、刷单炒信的内部结构与法益侵害211
二、规制路径:刑法适用的多重考察214
三、小结:电商平台的多元治理225
第十章 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理解与适用
—基于反向刷单案件的考察228
一、保护法益与罪名结构229
二、生产经营的理解232
三、破坏行为的理解233
四、“其他方法”与同类解释规则235
五、小结238
第十一章 论网络盗窃罪中的规范占有——从偷换二维码案的分析切入240
一、诈骗罪的若干主张242
二、盗窃罪的不同视角246
三、网络盗窃中占有的规范判断248
四、小结261
第十二章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教义学反思与重构263
一、保护法益的重新定位264
二、实行行为的规范校准269
三、罪量标准的严格限定288
四、小结294
参考文献295
案例索引321
后记322
一、危机与挑战1
二、研究径路选择2
三、内容概要4
第一章 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7
一、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历史嬗变7
二、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趋势特征11
三、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13
四、小结: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制度展望25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刑法解释论立场28
一、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难题28
二、活的主观解释论32
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论的外部性42
四、小结47
第三章 网络语境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批判性考察49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内涵边界50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理论基础59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限缩解释66
四、小结: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反思与展望79
第四章 网络语境中的共同犯罪与罪量要素81
一、现有解决方案及其局限82
二、新的思考方向88
三、小结98
第五章 德国网络平台责任的嬗变与启示100
一、制度初创:《电信服务法》与信息产业保护101
二、体系成熟:《电信媒体法》与法律结构协调104
三、争议再起:《网络执行法》与平台责任强化107
四、对我国的启示113
第六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比较研究——功能类型区分之提倡123
一、德国与欧盟功能性区分与义务类型化124
二、我国类型化的缺陷与重构132
三、小结140
第七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认定路径——兼评快播案的相关争议142
一、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适用与局限144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认定路径163
三、小结174
第八章 避风港原则的刑法教义学理论建构176
一、避风港原则刑法适用的比较考察177
二、避风港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的理论建构185
三、结语:开放式的互联网刑法研究207
第九章 刷单炒信的刑法适用与解释理念209
一、刷单炒信的内部结构与法益侵害211
二、规制路径:刑法适用的多重考察214
三、小结:电商平台的多元治理225
第十章 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理解与适用
—基于反向刷单案件的考察228
一、保护法益与罪名结构229
二、生产经营的理解232
三、破坏行为的理解233
四、“其他方法”与同类解释规则235
五、小结238
第十一章 论网络盗窃罪中的规范占有——从偷换二维码案的分析切入240
一、诈骗罪的若干主张242
二、盗窃罪的不同视角246
三、网络盗窃中占有的规范判断248
四、小结261
第十二章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教义学反思与重构263
一、保护法益的重新定位264
二、实行行为的规范校准269
三、罪量标准的严格限定288
四、小结294
参考文献295
案例索引321
后记32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