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作者:关爱和 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ISBN:9787020171675

定价:¥5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关爱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最终成果。课题最终成果旨在从“史”的角度对20世纪报刊发展史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进行整体、客观、科学的描述。
作者简介
  关爱和(1956—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出版有《中国百年学术与文学》《中国近代文学论集》《古典主义的终结》《悲壮的沉落》等著作,主编有《中国近代文学史》等教材。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目录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近代卷

目录

晚清:一个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时代

第一节晚清中国报刊时代的形成

第二节晚清报刊所建构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晚清报刊“政谈”“学说”的合与分

第四节晚清报刊的文学空间

第一章晚清报章之兴与散文新变

第一节《时务报》与“时务文体”

第二节《清议报》《新民丛报》与“新民体”

第三节从《民报》到《甲寅》

第四节《万国公报》与域外游记的兴起与传播

第二章晚清报刊诗歌与诗界革命运动

第一节19世纪后期中文报刊诗歌近代新变征兆

第二节《清议报》《新民丛报》与诗界革命运动

第三节晚清国内报刊对诗界革命的呼应

第四节晚清妇女报刊与诗界革命的延展

第三章报刊的勃兴与晚清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1902年前的报刊与小说

第二节“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与晚清小说的繁荣

第三节“小说界革命”的调整与蜕变

第四节革命潮落,娱乐潮起:“小说界革命”的消歇

第四章民初小说期刊与文学嬗变

第一节民初小说期刊概貌

第二节民初小说期刊的改良性扩容

第三节民初小说期刊的新文学建构

第四节民初小说期刊的文学史价值

第五章报刊与近代戏剧变革

第一节报刊对近代戏剧生态的影响

第二节《二十世纪大舞台》等与戏剧改良思潮

第三节《新剧杂志》等与新旧戏剧观念嬗变

第四节报刊与近代戏剧批评

第六章近代中文报刊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近代中文报刊与翻译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晚清报刊翻译小说与“小说界革命”

第三节晚清中文报刊译诗与“诗界革命”

第四节文学翻译:从“豪杰译”到“直译”

第五节翻译语体:言文并用与言文合一

第七章晚清革命报刊与革命诗潮

第一节晚清革命报刊与革命诗潮的兴起

第二节东京留学生革命报刊诗歌

第三节晚清上海租界革命报刊诗歌

第四节《南社丛刻》与革命诗潮

第八章晚清白话报刊与白话文运动

第一节晚清白话报刊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晚清报刊白话文的文体实验

第三节晚清报刊白话书写语言特征及流变

第四节“五四”新文化人的早期白话报活动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现代卷

目录

导论:民初报刊与新文化运动的起源

第一节晚清报刊的发展:近代舆论兴起的物质性条件

第二节从清议到舆论——公共言论的近代演变

第三节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甲寅》到《新青年》

第一章新思想报刊的兴盛与新文学的崛起

第一节新思想报刊与“新青年”派开创的文学革命

第二节新思想报刊与新文学发端期“人的文学”观

第三节作为媒体事件的新文学发生期的论战

第二章“五四”落潮期的报刊与文学潮流

第一节《学衡》与《甲寅》周刊:新文学的“劲敌”与制衡

第二节《诗镌》《新月》《诗刊》与新月派文学

第三章左翼报刊与左翼文学运动

第一节创造社后期刊物与创造社左转的完成

第二节太阳社、我们社刊物与革命文学论争

第三节从《萌芽》到《文学》:“左联”与左翼文学运动的展开

第四节从《时事新报》到《光明》:“两个口号”论争的发生

第四章1930年代报刊与复杂多元的文学态势(上)

第一节“杂志年”——商业文化、政治文化介入下的文学生态

第二节林氏系列刊物与左翼报刊——“幽默”与“反幽默”

第三节从《骆驼草》到《文学杂志》

——京派文学空间的拓展与裂隙

第四节施蛰存与《现代》的“左翼元素”

——非同人刊物的政治参与

第五章1930年代报刊与多元复杂的文学态势(下)

第一节沪上小报与通俗文学——以《晶报》为对象的考察

第二节商业文化刊物与文学——以《良友》为例

第六章孤岛与沦陷区报刊的创新和坚守

第一节孤岛文学期刊的两个阶段与四种类型

第二节孤岛期刊的出版环境与文学风貌

第三节出版策略:文学期刊的内部调适

第四节《西风》与西洋杂志文:“论语派”的散文革命

第五节沦陷时期《杂志》的文学史意义

第七章解放区报刊与解放区文学运动

第一节《新中华报》副刊与初创期的解放区文学

第二节《解放日报》《文艺月报》等与延安文艺运动

第三节《晋察冀日报》等与其他发展中的解放区文艺

第四节华北、东北、山东解放区等解放前夕的地方文艺刊物

第八章现代报刊与文学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启蒙的焦虑与语言文字的变革:从《新世纪》到《新青年》

第二节“有意的主张”及其策略:《国语周刊》的创办与国语运动

阵地的开辟

第三节30年代大众语的讨论及其意义:以《社会月刊》为中心

第四节方言的发现与诗歌体式的探索:从《歌谣周刊》到《新诗歌》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当代卷

目录

导论

上编(1949—1966)

第一章“十七年”的文学期刊出版格局及其调整

第一节层级制的文学报刊出版格局

第二节文学期刊管理体制形成与变革

第二章文学编辑与“十七年”文学

第一节文学编辑的身份与处境

第二节文学编辑与作家

第三节文学编辑与文学写作

第三章“十七年”文学报刊与作家队伍

第一节专业作家与群众作者

第二节文学报刊与知识分子作家

第三节文艺报刊与作家培养机制

第四章“十七年”文学刊物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阵地与队伍

第二节批评家与作家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态度与标准

第四节专业批评与群众批评

第五节不同的批评的文体

第五章读者与“十七年”文学报刊

第一节“十七年”文学读者状况

第二节关于阅读趣味的斗争

第三节读者意见与文学报刊

第四节读者意见与作家、批评家

第六章文学报刊与“十七年”小说

第一节文学报刊与短篇小说

第二节文学报刊与长篇小说

第七章文学报刊与报告文学、散文、杂文

第一节“十七年”散文

第二节“十七年”杂文

第三节在历史与文学之间:革命回忆录、公社史、工厂史

第四节在新闻与文学之间:通讯、特写与报告文学

第八章文学报刊与“十七年”诗歌

第一节整风前后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1956—1957年的诗歌

第三节1958—1960年的诗歌

第四节1961—1962年的诗歌

第五节1963—1964年朗诵诗运动

第六节文学报刊与旧体诗词

第九章文学报刊与“十七年”戏剧、电影

第一节文学报刊与戏剧电影

第二节文学报刊与戏剧创作

第三节文学报刊与戏剧批评

下编(1976—1989)

第一章1980年代的文学刊物格局及其发展

第一节新时期文学期刊出版格局

第二节文艺期刊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二章文学编辑与1980年代文学

第一节文学编辑的身份和处境

第二节文学编辑与作家

第三章新时期文学报刊与作家队伍

第一节文学报刊与作家的代际更替

第二节文学报刊与作家培养机制

第四章文学刊物与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阵地

第二节批评队伍与代际冲突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发展

第四节不同的批评文体

第五章读者与新时期文学报刊

第一节新时期读者状况

第二节读者与文学报刊

第三节关于阅读趣味之争

第四节读者与作家、批评家

第六章文学报刊与1980年代小说

第一节小说文体概述

第二节紧跟时代前行,发掘人与经济变革的联系

第三节对革命历史的重新书写

第四节伦理道德题材小说

第五节文学报刊与小说文体探索

第六节报告小说与纪实文学

第七节长篇小说与微型小说

第八节文学报刊与通俗小说

第七章文学报刊与1980年代散文、杂文、报告文学

第一节文学报刊与散文

第二节文学报刊与杂文

第三节文学报刊与报告文学

第八章文学报刊与1980年代诗歌

第一节诗歌阵地与诗歌发展

第二节政治抒情诗

第三节文学报刊与地域性诗歌群体

第四节文学报刊与第三代诗人

第九章文学报刊与新时期戏剧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