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理论与实践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理论与实践

作者:董秀华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01

ISBN:9787576024432

定价:¥4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理论与实践》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主成果。 \n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和阶段性特征,从综评主要利益相关者视角切入,通过多轮次的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对综评的进展、成效、共识、分歧和隐忧进行评价与反思;从理论探讨和比较借鉴的视角,对综评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厘定,对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和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政策体系完善,对综评政策实施的实现要素进行抽取,提出若干完善意见和建议。 \n研究聚焦、突出政策咨询的功能定位,旨在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服务;辩证看待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和选拔功能,重点关注综合素质评价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系统性制度建设;注重在实践跟进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强调研究规范的基础上强化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董秀华,教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兼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教育事业统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上海高等教育督导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12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
目录
前言: 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说明 \n
一、 课题研究任务的由来 \n
二、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关注 \n
三、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n
四、 课题研究的若干局限 \n
\n
第一章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兴起与发展 \n
第一节 素质教育目标任务的确立与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萌芽 \n
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 \n
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n
三、 评价制度改革作为素质教育战略落地的基础保障 \n
第二节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配套任务的综合素质评价之肇始 \n
一、 综合素质评价在国家政策层面得以确立的里程碑 \n
二、 “综合素质评价”术语的首次使用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n
三、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 \n
第三节 作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之发展 \n
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力推动 \n
二、 “两依据一参考”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设计的“一参考” \n
三、 “一基于一结合”中考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设计中的“一结合” \n
第四节 新时代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要求 \n
一、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n
二、 综合素质培养是育人方式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n
三、 综合素质评价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n
\n
第二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施与实践进展(2014年底前) \n
第一节 各省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概况 \n
一、 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n
二、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n
三、 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n
四、 评价结果的使用和制度保障 \n
五、 评价的困境与问题 \n
六、 对相关方案政策完善的对策建议 \n
第二节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进展与实施成效 \n
一、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概况 \n
二、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改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n
三、 湖南省长沙市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n
第三节 学校案例: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生成长记录平台 \n
一、 选择海安高级中学作为案例呈现的缘由 \n
二、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初期存在的问题 \n
三、 学生成长记录平台设计开发的功能定位 \n
四、 学生成长记录平台实际运行功效 \n
\n
第三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施与实践进展(2014年底后) \n
第一节 高考综合改革前三批试点省市高中综评方案分析 \n
一、 指导思想 \n
二、 实施原则 \n
三、 评价内容 \n
四、 实施程序 \n
五、 材料应用 \n
六、 组织保障 \n
第二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工作推进 \n
一、 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 \n
二、 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要素构成与模板 \n
三、 引导高校研制招生录取工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 \n
第三节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新发展 \n
一、 《实施意见》提出的总要求 \n
二、 《实施办法》的具体规定 \n
三、 《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的细化要求第四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施与实践成效 \n
第一节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实施总体成效 \n
一、 上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n
二、 基于全市统一平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实现全覆盖 \n
三、 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协调机制取得显著进展 \n
四、 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取得显著成效 \n
五、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陆续在高校招生环节使用 \n
第二节 综合素质评价给高中学校教育带来的改变 \n
一、 学生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得到全面落实 \n
二、 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得到切实推进 \n
三、 生涯教育指导得以创新性实践 \n
四、 学校特色建设集中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上 \n
五、 学科类、活动类的拓展型课程日趋丰富和结构化 \n
六、 高中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迈上新台阶 \n
第三节 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发挥“参考”作用 \n
一、 本科招生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呈现“8-1-2-1”格局 \n
二、 高校招办主任对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招生的评价与反馈 \n
三、 高校招生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主要模式 \n
第四节 高考学生及社会公众对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施的感受 \n
一、 2017年8月开展的典型样本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 \n
二、 2017年高考结束后开展的专项调研结果 \n
三、 2018年11月组织的跟踪调研分析与结论 \n
\n
第五章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隐忧 \n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推进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形成共识 \n
一、 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探索了实践路径和推进抓手 \n
二、 体系化、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开始落实到实践中 \n
三、 从育分转向育人的理念日益广泛深入人心 \n
四、 切实为高学段学校人才选拔提供了重要和可靠的参考 \n
第二节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分歧与争议 \n
一、 综合素质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n
二、 综合素质究竟该当如何评价 \n
三、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究竟是否可用 \n
第三节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若干隐忧与挑战 \n
一、 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 \n
二、 高校招生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范围能否扩大到统招批次 \n
三、 高中学校如何在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同时发挥其评价功能 \n
\n
第六章 综合素质与综合素质评价: 概念厘定与理论问题 \n
第一节 政策话语与学术研究话语中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素质评价 \n
一、 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及其特点 \n
二、 政策话语中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素质评价 \n
三、 学术研究话语中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素质评价 \n
四、 政策话语与学术话语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有机整体 \n
第二节 综合素质相关及相近概念术语辨析 \n
一、 国际社会对核心素养、21世纪能力的研究和关注 \n
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开发 \n
三、 核心素养、21世纪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n
\n
第七章 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视野与比较借鉴 \n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对申请人综合素质的考察 \n
一、 美国高等教育及高校招生简介 \n
二、 高校招生采用综合评价的选拔机制 \n
三、 高中教育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及其测评 \n
四、 美国高校招生向处境不利的高中生倾斜 \n
第二节 英国高校招生对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评定 \n
一、 英国的中学教育高级水平证书考试 \n
二、 英国高校招生的总体特征 \n
三、 反映非学术能力的“综合素质评价” \n
四、 招生考试分离的制度设计与实施 \n
第三节 高校招生应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经验 \n
一、 考试是测量学生认知素养的基础性手段,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n
二、 考试具有内在局限性,需依托其他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n
三、 综合素质评价应用于高校招生必须赋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 \n
四、 高校招生自主权得以保障的制度基石在于招考分离 \n
五、 主观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易招致舞弊,需要基础性制度保障 \n
第四节 中美结合的招生方式: 上海纽约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n
一、 上纽大的招生制度 \n
二、 上纽大招生流程及其对申请人综合素质的考察方法 \n
\n
第八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施的制度体系与保障机制 \n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核心要素的顶层制度设计 \n
一、 为什么评 \n
二、 评什么 \n
三、 谁来评 \n
四、 怎么评 \n
五、 若干原则 \n
第二节 综合素质评价的系列制度与保障机制设计 \n
一、 1+1+N的政策文件系列,确立基本制度框架 \n
二、 明确制度运行体系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在既定框架下运行 \n
三、 政策宣讲与专题培训,确保政策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n
四、 动态监测评价基础上的自我完善与深化机制 \n
第三节 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技术支撑 \n
一、 教育评价与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n
二、 上海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个官方电子工作平台 \n
三、 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专题性的支撑平台 \n
\n
第九章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 \n
第一节 找到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关键要素的巧数据 \n
一、 从大数据到巧数据 \n
二、 巧数据对综合素质评价至关重要 \n
三、 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准”巧数据 \n
第二节 招生录取工作需实质性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n
一、 政府需要下决心改革集中录取的招生机制 \n
二、 高校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招生能力 \n
三、 高校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安排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 \n
第三节 基础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育人功能 \n
一、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是为了改进 \n
二、 用好招生考试“指挥棒”的积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n
三、 基础教育学校要更充分地发掘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和育人作用 \n
第四节 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兼顾选拔和育人双重功能 \n
一、 综合素质评价的起始和终极目标是全面育人 \n
二、 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综合素质评价找到了落地的契机 \n
三、 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设计需有机发挥育人和选拔的双重功能 \n
\n
致谢 \n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