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上)
作者:荣兆梓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01
ISBN:9787522313771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万千学子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必修课。理论必须具有自身足够的逻辑力量和对实践的充分解释力,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接受、所信服,这也是教科书编写应当尽力追求的目标。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上)》初版只是这一追求过程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希望在此后的“教学相长”和修改再版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材文本,与此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向着同一目标前进的教材出版问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繁荣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好时代,时代没有辜负我们,我们更不应辜负时代。
作者简介
荣兆梓,男,1949年4月生,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安徽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198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学术刊物编辑工作,曾任《江淮论坛》副主编;1997年10月入职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曾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专著,成果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二等奖多次。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劳动与劳动二重性
第一节 劳动的两个历史方面
第二节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篇 所有制与生产过程
第三章 公有制与平等劳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性质
第二节 平等劳动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四节 公有资本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第二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原因
第三节 公有制为主体
第四节 劳动平等的实现程度与发展阶段
第五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五章 增加价值及其生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节 增加价值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三节 增加价值的生产
第四节 创新激励的二重来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第二节 创新红利及其分割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篇 市场与流通过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 企业流通与社会内部分工
第二节 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三节 资本循环与平等劳动的循环
第四节 周转时间与年增加价值
第五节 第二种形态的固定资本投资
第八章 市场与产业发展
第一节 农业与工业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
第三节 产业关联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与“四化同步”
第九章 市场与区域经济
第一节 城乡经济关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章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图式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第四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劳动与劳动二重性
第一节 劳动的两个历史方面
第二节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篇 所有制与生产过程
第三章 公有制与平等劳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性质
第二节 平等劳动的矛盾与解决矛盾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四节 公有资本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第二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原因
第三节 公有制为主体
第四节 劳动平等的实现程度与发展阶段
第五节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五章 增加价值及其生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节 增加价值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三节 增加价值的生产
第四节 创新激励的二重来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第二节 创新红利及其分割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篇 市场与流通过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 企业流通与社会内部分工
第二节 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三节 资本循环与平等劳动的循环
第四节 周转时间与年增加价值
第五节 第二种形态的固定资本投资
第八章 市场与产业发展
第一节 农业与工业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
第三节 产业关联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与“四化同步”
第九章 市场与区域经济
第一节 城乡经济关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章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图式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第四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