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金属工艺
-
中国镍钴冶金何焕华,蔡乔方主编《中国镍钴冶金》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镍钴冶金的理论与实践的工程技术专著,以介绍国内镍钴冶金的工艺和技术为主,基本反映和代表了国内外镍钴冶金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全书共28章,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以介绍镍钴冶金的基本理论为主.主要内容包括:镍钴冶金的热力学基础、熔锍与熔渣、镍精矿的焙烧与烧结原理、鼓风炉造锍熔炼原理、矿热电炉造锍熔炼、闪速炉造锍熔炼原理、镍锍转炉吹炼和渣的贫化处理、高镍锍的缓冷分选原理、铜精矿的自热熔炼和卡尔多转炉吹炼、镍钴湿法冶金的热力学基础、镍钴原料的浸出过程原理、镍钴溶液的净化、镍钴冶金的电化学基础。下卷以介绍镍钴冶金的生产实践为主。主要内容包括:鼓风炉熔炼、矿热电炉熔炼、闪速炉熔炼、镍铜硫化精矿闪速熔炼的冶金计算、转炉吹炼与钴的火法回收、含镍铜精矿的氧气自热熔炼、高镍锍的铜镍分离、镍钴湿法冶金现状、镍的硫化物阳极电解的生产实践、高镍锍浸出电积镍的生产实践、电解钴的生产实践、氧化钴的生产实践、镍的气化冶金、镍钴盐类及其他产品的生产、镍钴冶金的“三废”治理。《中国镍钴冶金》适合于有色冶金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
铸铁石墨形态和微观结构图谱方克明著暂缺简介...
-
悄悄进行的破坏曹楚南编著国家重点图书。本书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见到的金属腐蚀的现象,讲述了金属腐蚀产生破坏作用的机理以及防护方法。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暂缺作者本书是在原《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教改实践的经验而重新编写的。
-
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冶金戴永年、杨斌真空冶金技术发展至今,在其基本规律、理论、技术和设备个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的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冶金反应工程学丛书》编著者以从事真空冶金科研、教学40余年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基础,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撰写了《冶金反应工程学丛书》。《冶金反应工程学丛书》分8章阐述了金属及合金真空蒸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粗金属、合金、化合物的真空蒸馏精炼、分离和还原金属的真空熔炼,在真空中制备金属及化合物粉末材料以及金属在真空中表面强化和改性等内容。冶金学是研究人类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有用金属和制造材料的科学。从人类最早使用金属到今天,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近一百多年的现代工业生产发展中,冶金工业作为一门基础材料工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
焊接技术手册钱在中主编本手册是一本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焊接专业工具书,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以焊接接头为中心,介绍了与焊接有关的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提出了气割性概念,分析了热切割对割口质量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数控气割技术及选择数控气割机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数控气割所必需的零件计算机流程和套料的概念和相应的实例。第三编介绍了国内一般工厂中常用的熔焊方法的基本原理,国产焊接设备及焊材的型号与技术数据,每种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领。重点介绍了国内重点推广的优质、高效、低耗的气体保护焊和双丝窄间隙埋弧焊。第四编介绍了工厂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接方法、工艺措施及应用实例。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既是技术总结,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更主要的是其内容是成功的经验。
-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董允,张廷森,林晓娉编著本书主要涉及表面涂镀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表面合金化技术。全书分两篇,共10章。第1篇表面工程基础理论简要介绍固体表面特性、金属磨损基本理论和金属腐蚀基本理论;第2篇金属表面工程技术,主要介绍热喷涂技术、电镀、化学镀、电刷镀、镀膜技术、高能束技术和热浸镀技术等。本篇在简要介绍表面工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论述了各种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的工艺和应用实例。本书可供从事表面工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炭浆提金工艺与实践王俊等编内容简介 炭浆提金是生产黄金的重要方法之一。书中内容包括氰化浸出、炭吸附、金的回收、炭再生、工艺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炭浆提金工艺发展动态和国内外生产实例。
-
铅冶金学陈国发,王德全编著暂缺简介...
-
金属的力学性能C.W.Lung,N.H.March 著This book aims to bring together continuum elasticity theory,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fractals as applied to roughness and toughness of metals. Of cours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fracture was made by Griffith, in which, though incomplete for reasons that are now largely understood, he derived an expression for the limiting strength of a material. This involved intimately the surface energy, which subsequently, at least in a simple metal like A1 with s and p electrons, has been related to the energy of formation of a vacancy. However, a tremendous step forward came with the concept of a dislocation.本书为英文版。